- 赵西安;
<正> 目前,将高层建筑结构划分为单片抗侧力结构,进行空间协同工作分析的矩阵位移法程序,仍是最为广泛应用的设计程序。它概念清晰,需要机器容量小。它的主要依据是《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JZl02—79)》和《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现就程序编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一、协同工作的基本公式。一般高层建筑具有空间工作特点,由于刚度中心与外荷载合力作用线往往不重合,宜采用双向协同的公式:
1985年05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2 ] - 丁龙章;
<正> 目前,国内高层框架计算程序中的杆件单元刚度矩阵,按平面考虑时,一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考虑轴向变形的4×4阶矩阵,另一种是考虑轴向变形的6×6阶矩阵。根据实践计算证明,高层框架杆件的轴向变形对内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考虑这种影响时,现有计算程序存在这样的问题:程序中的荷载都是一次加载的,这对以风载或地震荷载为主的水平荷载来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对于以恒载为主的垂直荷载来说,显然是不符合加载情况的。所有恒载并非在整体框架形成后,再突然一次加载于框架上,而是根据施工进程,逐层加载于框架上。对于框架本身,其整体也并非一次形成,也是根据施工进程,逐步形成一
1985年05期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94 ] - 寒冰;
<正> CASIO FX-702P可编程序计算器(以下简称702P)可用BASIC语言编写程序,虽然内存容量不足2K字节,但有一台盒式录音机作为后援存贮器,体积小,携带方便,对于一些要求变量单元较少、程序较短的计算问题,使用十分方便。这里以702P为背景,结合笔者的实践,以连续梁内力分析和组合程序为主要例子,来说明怎样用小计算器编土建程序。同时提供读者实际可用的程序。 1.综合分析用702P编制连续梁的计算程序,如要考虑内力组合,则有相当的难度,就必须事先对问题进行周密的分析:采用什么计算方法?怎样组织输入既清晰又方便?能算到几
1985年05期 13-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 ] - 邓潘荣;
<正> 一、高层建筑计算方法概述高层建筑的计算特点是:1.空间受力,而不是平面受力;2.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或是剪力墙结构,而不是杆系结构;3.水平力在计算中起着决定作用。由于上述特点,人们在解决高层建筑计算时,习惯采用介乎平面一空间之间的空间协同法,此方法对垂直荷载仍是平面分析,仅考虑水平力下的协同作用。它就象手风琴一样收拢起来,进行总水平力的空间协同分析,然后又象手风琴一样张开把总水平力分配于每一榀抗侧力结构,最后是平面问题求解出所有杆件的内力。
1985年05期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5 ] - 孙国栋;管楚清;
<正> 在大型民用建筑中,为了组织空间设计并达到美化空间的目的,常在主要入口处设置螺旋楼梯。本文系根据丁大钧、丁大业合编的《钢筋混凝土楼盖计算》(1955年大东书局出版)及A·C.Scordelis著的《Inte-rnal Forces in Uniformly LoadedHelicoidal Girders》(Journal ofACI 1960.4),介绍了梯端为简支和梯端为固定的两种对称布置螺旋梯的计算公式和图表,对公式进行了推导,并更正了原来梯端为简支情况公式的误差。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梯端支承情况往往是既非简支也非嵌固,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上述两种梯端支承情况,各截面的内力就可以选出比较恰当的设计内力了。
1985年05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0 ] - 朱择权;
<正> 近几年来,我国在一些重要公共建筑中,逐渐采用钢筋混凝土螺旋楼梯(以下简称旋梯)。但这种空间结构内力分布十分复杂,特别是旋梯上端存在着拉、剪、扭、弯等多种综合应力,普通钢筋混凝土很难满足这种复杂应力状态的要求。几年前,我国刚建成的杭州剧院,门厅内的两座钢筋混凝土旋梯,在其上端与楼层交接区域就都产生了斜裂缝。在长沙银星电影院的新建工程中,我们吸取国内外已有的一些经验教训,设计了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旋梯(见题头照片)。通过建成后试验证明。这种旋梯刚度很大,具有良好工作性能。该影院自1982
1985年05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 ] - 刘璧阶;
<正> 一、前言直角式悬挑楼梯(以下简称悬梯)因造型轻巧、美观,故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建筑结构》1983年第3期曾介绍过筒井助幸写的关于《钢筋混凝土直角式悬梯的应力计算方法》一文。该文发表后,广大设计工作者颇感兴趣,曾进行过一些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该文将梯台与梯段之间的折线梯板简化为直线梯板计算,却大大影响了实际内力的数值,有个别内力(如:M_T见后面例题)的某些断面甚至误差达6倍以上。笔者曾对类似的
1985年05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9 ] - 丁大钧;袁必果;
<正> 三、小偏压破坏情况这时钢筋A_g的应力由低于屈服强度的受拉逐渐减小,通过零点(相应ξ_0=0.851)而变为受压直至受压屈服[相应ξ'_R≥(9290+R'_g)/10918],那末,在σ_g=0或很小时,是否会要求A_g为无限大或很多?譬如当ξ=ξ_0时,σ_g=0,当A_g为有限值,则σ_gA_g=0,这时从公式(4)求得 R'_gA'_g=KN-R_αbh_oζ_o (11)代入(2)式,则 KN_e=R_abh_o~2ξ_o(1-0.5ξ_o)+(KN-R_abh_oξ_o)(h_o-a')KN[e-(e-(h_o-a')]=-Rαbh_o~2ξ_o×(0.5ξ_o--a'/h_o)而这时(KN作用在钢筋A_g及A'_g之间)(h_o-α')-e=e',则上式即变成
1985年05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4 ] - 何颐华;季婉如;
<正>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大中城市高层建筑迅速增多。当地基承载力及地基沉降变形能满足要求时,大部分高层建筑基础可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式基础。这类建筑由于荷载重,基础面积大,导致地基压缩层深度和影响范围大,基础埋置深。基坑开挖时地基回弹变形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该类地基沉降变形规律比一般中小型基础更为复杂。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箱形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6—80)的地基沉降变形计算方法仍采用分层总和法,并乘以沉降计算经验系数M_x,由于高层建筑实测沉降观测资料较少,而这些资料主
1985年05期 44-4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1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