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宇;王四清;黄淳;
郴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主体采用混合框架-中心支撑结构,屋盖采用空间钢桁架结构。考虑混凝土和钢结构协同工作,对其进行整体分析。重点介绍了大跨楼盖结构的舒适度控制、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屋盖支撑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取值、复杂节点的有限元分析及足尺试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员密集步行通过和多人跑步穿行两种激励工况下楼盖舒适度能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在楼板中配置预应力钢筋可抵消温度作用的影响;支撑屋盖的圆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在1.3~1.6之间;节点有限元分析和足尺试验对关键节点设计非常重要。本工程在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经济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结构成就建筑之美。
2020年17期 v.50;No.533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6 ] - 李烨;张涛;汤涵;李晓玉;王俊;
天水市体育中心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学校以及连接场馆的两个室外大平台组成。场馆的看台及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呈"飘带"形空间曲面,将一场两馆的屋盖连成一个整体。介绍了该项目中钢结构运用的分析与设计。体育场罩棚采用双向管桁架钢结构,体育馆、游泳馆屋盖采用局部三层网架结构。由于结构超长,钢结构屋盖设置了温度伸缩缝以及温度伸缩节构造,有效释放了温度应力。各场馆的计算分析都基于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整体拼装模型。由于项目所在地区为高烈度区,下部框架结构中采用了屈曲约束支撑,对屋盖结构也进行了小震与中震的抗震性能目标分析。考虑到体育场罩棚大型悬挑构件抗风设计,还进行了抗连续倒塌验算,并对关键支座节点进行了实体有限元分析,确保了结构可靠的传力与约束。通过结构分析,该工程的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2020年17期 v.50;No.533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1 ] - 张君;王秀丽;毕贵权;赵海燕;
天水体育中心游泳馆屋盖为钢网壳结构,采用分块吊装和局部顶升相结合的施工工序,整体网壳结构拼装完成之后进行整体卸载。为了研究在施工过程中钢网壳结构的力学性能变化情况以及保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利用MIDAS Gen对结构吊装及顶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作为后期卸载模拟的初始值,采用强制位移法对网壳整体结构的卸载过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并结合施工方法制定合理的施工监测方案,在现场布设传感器对结构施工过程进行应力应变实时监测,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结果总体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在卸载过程中吊装部分与顶升部分伴随千斤顶的回油,网壳结构的应力状态逐步从施工状态转变为设计使用状态,力学性能变化在合理的设计范围内。
2020年17期 v.50;No.533 34-3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8 ] - 谢先义;李苹;邱剑;聂启玲;
武汉梦时代广场室内乐园为包含了急速过山车、旋转木马等大型游乐设备的超限项目,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基础采用平板式(带柱墩)筏板基础。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局部不规则、多重复杂等超限项;介绍了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并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阐述了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如加强层刚度突变问题、大洞口楼板应力问题、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桁架设计、舒适度分析、跃层柱屈曲稳定分析。对加强层短柱及矮墙采取了加强措施,增强其在罕遇地震下的变形能力;对大洞口周边楼板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根据罕遇地震下的楼板应力进行加强;对跃层柱进行了线性屈曲分析、考虑罕遇地震作用的柱自身稳定承载力分析以及考虑几何初始缺陷的非线性分析,以保证跃层柱的稳定承载能力。
2020年17期 v.50;No.533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0 ] - 刘云浪;李建伟;傅学怡;张明;王宁;
宽7m、长1 000m的螺旋环道通过悬挑钢板连接件与32颗斜柱偏心连接成一倒锥体螺旋结构,结构体系新颖。基于结构特点,对基础、环形承台、螺旋环道活荷载分布、斜柱、预应力钢棒拉杆、螺旋环道、悬挑钢板连接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结构线性和非线性屈曲、螺旋环道人行舒适度、结构抗连续倒塌以及悬挑钢板与斜柱的节点等进行专项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加强措施。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刚度和强度,满足规范各项指标要求。保证了工程的安全性、合理性。
2020年17期 v.50;No.533 46-5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2 ] - 钟先锋;韩宝峰;梁沙河;顾伟俊;
南京江北市民中心工程项目采用框架支撑角筒悬挂复杂钢结构体系,结构设计时通过在中庭和悬挑弓形区域设置悬挂桁架,以减小楼面跨度,将楼面荷载合理地传到角筒,达到满足建筑对大空间的要求;在角筒内分段设置普通钢支撑和屈曲约束支撑,以提高角筒承载能力,并在结构上形成多道抗震防线;考虑实际的施工次序,进行施工模拟分析,计算悬挂桁架真实的内力和竖向位移。采用多种软件对结构进行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主体结构满足C级抗震性能目标要求;屈曲约束支撑在大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保证了角筒竖向构件的安全;悬挂桁架的挠度虽然满足相关规范的限值要求,但其跨中竖向位移已非常之大,设计和施工均需重视。
2020年17期 v.50;No.533 51-5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7 ] - 陈曦;
某办公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大悬挑结构体系,塔楼3层的外围框架柱缺失,导致4~13层核心筒外侧均为悬挑结构,最大悬挑尺寸为19.2m。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作为竖向抗侧力体系,在4层和9层设置悬臂桁架与环带桁架组成的悬挑转换体系,将上部楼层荷载传递给核心筒。对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化设计,对核心筒关键部位采取了设置钢板、型钢柱、型钢梁等加强措施,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筒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对悬挑转换体系进行了专项分析,具体包括:核心筒环通钢梁的设计;楼板刚度对悬臂桁架、环带桁架受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对悬挑转换部位楼板进行应力分析,并采取后浇带和铺设钢板的措施;大悬挑关键节点分析等。结果表明,悬挑转换体系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并针对悬挑转换结构的特点,给出了可行的施工方案。
2020年17期 v.50;No.533 56-6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 ] - 蔡文华;郁步军;张继文;
通过对CFRP索悬挂结构的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核心柱与悬挂楼面不同连接方式、不同形式荷载作用下,悬挂结构中核心柱的应力、CFRP索的轴力以及结构关键部位的侧移。试验结果表明:布设橡胶垫可明显减小悬挂楼面与核心柱之间的相对位移;各形式荷载作用对核心柱上各位置处侧移影响不大,但对各悬挂楼层与核心柱之间的相对位移影响较大,尤其是未布设橡胶垫时;各形式荷载作用下,1号柱因离荷载作用位置最近,受力最为复杂,但CFRP索的轴力变化不大。
2020年17期 v.50;No.533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 贾益纲;毛云雪;吴光宇;刘鹏程;王惠宾;
现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的承载性能有影响,准确分析考虑楼板贡献的RC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与机制很有必要。采用基于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VFEAP,先分别对水平荷载作用下2层RC框架抗侧试验模型和竖向荷载作用下2层RC框架底层中柱失效抗倒塌试验模型进行梁板柱空间协同非线性分析,仿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分析程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据此,再对10层九宫格平面RC框架结构进行底层内柱失效情况下竖向连续性倒塌全过程仿真分析与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失效柱贯通十字梁格区域,几乎全部楼板始终处于偏心受拉状态,明显呈现板膜偏拉受力机制;与失效柱相连的贯通梁因楼板参与受力未出现压拱和悬链线机制,始终以梁抗弯机制为主,局部区域处于偏心受拉状态,可为完善梁板柱协同抗倒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2020年17期 v.50;No.533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6 ]
- 邢万里;李杨;任沛琪;丁井臻;李延涛;刘国友;何晓云;
新型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连续梁通过在中支座处负弯矩区钢梁下翼缘重新组合一块混凝土板形成整体截面,可有效增强钢梁下翼缘的稳定性,提高截面刚度和极限承载力。从该双面组合梁的应用现状、力学特性、界面滑移和裂缝控制4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进行了分析。综述表明,现有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大多集中在桥梁工程中,而在民用建筑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较少。国内外对该双面组合梁的基本原理和受力性能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尚需试验验证;我国对该双面组合梁的研究应用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加快理论计算研究,以满足设计需求。
2020年17期 v.50;No.533 78-8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9 ] - 李杨;邢万里;丁井臻;任沛琪;李延涛;刘国友;
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连续梁是一种新型组合梁,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以变参数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共开展了10个有限元模型的研究分析,并据此进行试验设计。模型的变化参数包括下部混凝土板的宽度、厚度和长度。分析结果表明:下部混凝土板厚度、长度和宽度均对组合梁刚度影响较大;对组合梁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的参数只有下部混凝土板厚度;与钢-混凝土单面组合作用连续梁相比,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连续梁在刚度和承载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2020年17期 v.50;No.533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9 ] - 张鹏;沈民合;邓宇;孙飞;
为探究型钢混凝土构件受拉性能,结合结构大厅现有500t压力机,自行研发一套拉压转换装置。对12根型钢混凝土受拉构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型钢腹板厚度、型钢翼缘厚度、配钢率、偏心距以及配筋率等主要参数。对试件的承载力、侧向位移、裂缝的情况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偏心受拉试件偏心距越大,试件屈服荷载及极限荷载下降情况越明显,且侧向位移及破坏裂缝宽度越大;在轴心受拉试件中,型钢配钢率及腹板、翼缘厚度对试件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影响明显,对于偏心受拉试件影响不大;而配筋率对承载力、侧向位移、裂缝宽度影响甚微。
2020年17期 v.50;No.533 91-9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3 ] - 杨阳;张戎令;祁强;杨宏平;
为了研究温变对大直径圆钢管混凝土构件截面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分别在室外环境和人工气候模拟试验箱内进行了温变试验,测得不同温变条件下钢管混凝土试件和素混凝土对照试件的温度场。试验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试件和素混凝土对照试件温度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无日照作用时截面温度场呈均匀分布,日照作用下截面温度场呈非均匀分布。两种环境下,试件截面温度场均呈现出从外往内越靠近圆心,温度变化越滞后的现象,而且试件截面最大温差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和气温变化幅度。
2020年17期 v.50;No.533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 ] - 彭乐宁;贺国京;曹雅蒙;陈子昂;
本试验制作木-混凝土组合梁桥足尺试验模型,进行为期5个月荷载试验。通过对木-混凝土组合梁桥变形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得到木-混凝土组合梁桥跨中挠度-徐变曲线、应力-徐变曲线。采用试验的徐变曲线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试验的徐变曲线能真实反映木-混凝土组合梁桥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发展过程;并提出了适用于木-混凝土组合梁桥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计算公式,组合梁桥最终挠度增长系数为2.13。
2020年17期 v.50;No.533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3 ]
- 肖艳;姜永光;井彦青;李建峰;傅寿荣;王洋;任广瑞;
泰安某商业综合体项目筏板基础底落于粉质黏土层,经承载力修正后,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沉降过大,超出规范限值要求,对于这种情况,基础结构设计首先考虑了减沉桩方案。该项目减沉桩方案的特殊性在于要同时考虑抗压及抗浮工况下的桩设计和桩端落于强风化泥岩较硬土层时减沉桩的适用性。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分工况计算分析了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及沉降的变化情况,验证了各工况下以强风化泥岩层为持力层时,减沉桩筏基础沉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且承载力等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2020年17期 v.50;No.533 109-11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4 ] - 朱德良;王文军;谢新宇;郑凌逶;
建筑垃圾杂填土地基与一般场地存在较大差别。因其成分多样、颗粒不均、结构复杂,处理难度大。国内外可借鉴的案例相对较少。针对闽北地区某建筑垃圾杂填土地基加固工程,在地质资料分析和处理方案比选的基础上,选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方案,确定了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及控制标准后设计试桩,并进行单桩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该加固实例表明,将高压旋喷桩用于建筑垃圾杂填土地基处理,具有加固效果均匀、费用较低、施工工艺简单、工期较短等优点,可供其他杂填土地基处理工程借鉴。
2020年17期 v.50;No.533 116-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3 ] - 董洪汉;李新凯;庄宁;赵松颖;
重庆地区某拟建高层建筑地基土不均匀,主楼与裙房之间高度相差悬殊,传统桩基设计理念是采用端承嵌岩桩,但这易造成建筑产生超出规范限定的蝶形差异沉降,引起结构产生较大的次生应力。基于岩土体自身承载力以及地基土的性质来优化布桩方案,在基岩埋深较大的区域采用摩擦桩;在基岩埋深浅的区域采用嵌岩桩。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对桩基设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调整桩基设计后,建筑差异沉降得到了有效改善,满足规范要求。
2020年17期 v.50;No.533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7 ] - 程宇;文秀;曹聚凤;龙举;
岩溶强发育场地超深大直径桩基础施工受地下水、特殊岩土、岩溶洞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施工难度极大。结合实际工程,在综合分析场地地质条件和现有桩基施工设备、工艺、方法的基础上,对超前钻探、预注浆处理、成孔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集成性和系统性研究,提出了岩溶强发育场地采用预注浆来解决超深大直径桩基础成孔难题的施工技术,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2020年17期 v.50;No.533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 ] - 吕铎;谢枫;陈培;张明瑞;
依托淮南—南京—上海1 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选择淮南典型黏土地基,开展了3个带承台PHC管桩单桩、2×2和3×3两种布置方式下的5个PHC管桩群桩现场试验,分析了水平力作用下PHC管桩单桩及群桩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特征,并基于试验得到的基础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进一步分析了PHC管桩单桩及群桩水平力承载性能。结果表明:水平力作用下PHC管桩单桩及群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均呈"缓变型"变化规律,可将6mm水平位移所对应水平承载力的75%作为基础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基于单桩和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得到PHC管桩群桩效应系数为0.98,群桩基础水平承载性能良好;增大PHC管桩群桩的桩间距、扩大承台尺寸可显著提高PHC管桩群桩基础水平承载性能;当桩长达到一定长度后,桩长增加对提高其水平承载力并不显著。
2020年17期 v.50;No.533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3 ] - 成怡冲;龚迪快;汤继新;蓝建中;曾婕;郑翔;
为探讨地连墙施工环境效应问题,在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盾构工作井地连墙施工期间进行跟踪监测,分析了地连墙施工全过程中土体水平位移、地表及周边建筑竖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连墙墙幅灌注混凝土后的槽壁边界条件,提出了计算地连墙混凝土灌注引起土体位移的简化边界元法,通过计算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并进行了相关的参数分析作为对实测结果的补充。结果表明:地连墙施工环境效应由槽壁受荷状态改变引起,其影响程度与施工工艺、地质条件及开槽尺寸等因素有关。
2020年17期 v.50;No.533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 ]
- 郑志元;
<正>徽州传统民居选址注重显山露水,布局讲求中轴对称,造型古朴精致,色彩素淡清雅。整个民居的空间序列为:入口—大门—天井—厅堂(两侧为厢房)—后天井—二进厅堂,民居内部呈矩形延伸,三合院、四合院是徽州传统民居最常见的形式。徽州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主要有"凹"形、"回"形、"H"形及"日"形四种。
2020年17期 v.50;No.533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8 ] - 陈强;
<正>~~
2020年17期 v.50;No.533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1 ] - 邓懿媛;蔡琛;
<正>本方案以南昌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为设计背景,对南昌绳金塔标志性古塔建筑及城市历史风貌进行主题艺术墙创作,通过水景、亭台楼榭及花草树木等古典园林的景致营造,提升了绳金塔站厅空间的古风意境,展现地域特色及文化。
2020年17期 v.50;No.533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4 ] - 王丹;
<正>~~
2020年17期 v.50;No.533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 蔡燕婕;余卓立;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经常会融入传统文化符号元素,在部分项目的整体理念和细节构造中植入传统文化符号,以景观环境设计来承载文化延承的功用,并起到一定历史传承和文化教育的作用。
2020年17期 v.50;No.533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1 ] - 陈妮娜;
<正>中国园林的设计和建设逐渐成了城市规划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态学的园林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设计工程。其中生态学包括区块的划分、植物种类的选择,以及景观自然元素之间的组合等。基于生态学的园林规划也需要从整体的规划逻辑出发,按照相应的功能进行区块划分,根据规划的特点进行分类设计。同时,规划中要结合相应的景观自然元素进行组合,植被绿化也是生态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2020年17期 v.50;No.533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5 ] - 傅可;
<正>在现代的建筑外立面设计中,往往受到美术中设计手法的影响。其中美术中的空间构成与色彩对建筑的外立面影响较大。美术中的色彩表达与组合是从蒙德里安的画中得到相应的灵感,然后出现现代主义的乌德勒住宅,住宅的外立面色彩组合按照美术中画的色彩组合进行搭配,在建筑外立面中实现。
2020年17期 v.50;No.533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2 ] - 回晓娟;孙菀遥;
<正>~~
2020年17期 v.50;No.533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4 ] - 王慧;
<正>旅游景区的休闲街,从功能上主要是给进入景区游玩的客人提供休憩、购物、就餐等活动的场所,从形态上要与整个旅游景区的风格相协调、统一。有时候,休闲街贯穿整个景区,与景区融为一体,游客可以一边欣赏自然风景一边欣赏人文景观;有时候,休闲街只是整个景区的一角,游客们疲倦之后进入休闲街,可以休息、购物、就餐,可以与其他客人交流沟通。休闲街是整个景区的点睛之笔或者灵魂,体现了整个景区的档次、定位和风格。
2020年17期 v.50;No.533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 ] - 杨月明;
<正>在现代的旧建筑改造设计过程中,人们往往不满足传统的旧建筑改造方式,而是更加偏向于对于可持续性的旧建筑改造。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建筑改造研究包括将建筑的外部结构进行一些设计既可以达到遮风挡雨的功能,也可以达到对于遮阳的目的,也会相应地减少能源的消耗继而达到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同样的,也可以在改造过程中加入绿植等自然景观元素,也是可持续的设计手法之一。因此,通过以下建筑案例分别阐述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建筑是如何改造设计的。
2020年17期 v.50;No.533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1 ] - 张颢瀛;
<正>共生理念是现代建筑设计中比较推崇的一种设计思维与设计概念。"共生"这个词是强调两者之间的集合或者更多种类之间形成相互协调的共生关系,它强调的是一种融合感或者是一体感。在现代的园林建筑设计中或者庭院设计中,经常将这一概念运用其中。园林或者庭院的共生概念基本上是将建筑与室内外的空间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的一体化室内外建筑环境。
2020年17期 v.50;No.533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7 ] - 周艳;
<正>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具有美与雅的特点。传统的民间建筑装饰通常将传统文化元素或者标志物等融入到建筑装饰的设计中。比如通过将古老的建筑材质——砖瓦,进行相应的设计组合形成新的传统建筑装饰,或者将传统的文化符号进行转换与演绎,融入到窗或者墙体之中进行装饰。笔者拟通过以下建筑案例分别阐述中国传统民间建筑装饰的艺术研究与应用。
2020年17期 v.50;No.533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9 ] - 肖飞;
<正>在室内设计中,家具除了具有实际使用功能外,还兼具着空间视觉美学构成的效果,利用家具的结构美学特征进行室内装饰设计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其中,实木家具的结构美学在内容与形式上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其整体结构、部件结构与组合方式等的灵活性,实木家具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实木家具的设计主要是对点、线、面、体等元素的重新组合,并结合室内装饰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赋予实木家具审美价值。
2020年17期 v.50;No.533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6 ] - 杨颖;
<正>随着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从运营成本等多个角度考虑,企业园区成为中小型企业的聚集地,然而,受土地资源供给的约束性,传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新型企业的出现,原有产业园建筑规划设计的功能结构、空间划分等均出现了明显的适应性问题,这也是新时期中小企业园区建筑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因此,此次设计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特点,在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需求的差异性,从而
2020年17期 v.50;No.533 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4 ] - 应安华;
<正>禅意山水景观是中国古代寺院建造的一种主要形式,在整体结构设计中并不依赖于自然山水、水景观,而是利用植物、山石等元素构建人工山水景观,这也是中国传统佛教文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体现,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禅意山水景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并成为现代庭院改造的主流设计思想。禅意山水景观以其整洁、空灵、简朴的设计理念在寺院、道观、园林等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营造意境悠远、淡泊明志的艺术氛围,体现出佛教高深莫测的禅意,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庭院设计风格与功能的多
2020年17期 v.50;No.533 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4 ] - 张世龙;李忠彬;
<正>现代建筑设计是对建筑材料、空间结构、色彩、形状的综合应用,其中,几何元素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不同的形状组合、色彩搭配,从而实现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与多元化的空间层次感。根据近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特点,对于装饰设计中对功能、流线与法规的技术设计要求已经无法适应人们在美学层面上的要求,同时,现代简约设计的形式与功能统一为几何元素的应用创造了新的机遇。
2020年17期 v.50;No.533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7 ] - 王娟;
<正>生态化高层建筑是绿色发展下的产物,对高层建筑进行生态设计,能够减少高层建筑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生态破坏,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绿色示范建筑设计。采用简约大方的建筑造型,按照绿色示范项目要求建设,考虑朝向、风向、辐射大小等因素,外形利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其造型选用"凹"字型的体型,利用曲面引导气流缓慢通过建筑物,在建筑的重要位置开设风口,设计深
2020年17期 v.50;No.533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0 ] - 周旭婷;
<正>文化IP赋能产业发展,城市文创空间包括文创类书店、文创生活馆、文化驿站等,其通过将文创根植于城市生活空间,有利于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空间,引领富有活力的生活方式。上海田子坊。如果外滩展现了上海的大气和包容,那么田子坊则代表着大上海社会的缩影,这里独具里弄民居
2020年17期 v.50;No.533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1 ] - 周峻岭;梁小媚;王伯勋;
<正>作为城市发展较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城市工业建筑遗产展示着当时的工业文化,对于留存城市记忆、记录城市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当加强城市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及再利用的研究。重庆工业博物馆。这一座工业风与艺术感交融的博物馆采用"无边界博物馆"设
2020年17期 v.50;No.533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