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协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


问题解答

  • 关于《1.5×6.0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图集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正> 《1.5×6.0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G410)图集出版以来,各地设计、施工单位在选用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问题,现就其中有关屋面板结构检验、钢筋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面板设计、吊装验算等问题,分别介绍如下,供选用单位参考。 1.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使用前是否应进行结构检验?检验应包括那些内容? 答:屋面板使用前须按《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验。其内容包括强度、刚度和抗裂性能检验,当用于使用阶段允许出现裂缝的条

    1976年06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8 ]

设计标准规范工作动态

  •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几个构造问题

    <正> 一、预应力钢筋的传递长度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放松应力钢筋后,预应力钢筋靠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和两者间的挤压作用,将力传递给混凝土,这个端部传力区段的长度称为传递长度L_c。在传递长度范围内,钢筋的应力变化可近似地按直线考虑,钢筋的实际预应力从构件端部的零值按直线规律增大,直至传递长度的末端达到有效预应力值σ_y(见图1)。因此,在计算构件端部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度

    1976年06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9 ]

工程抗震加固资料选登

  • 砖木房屋与木骨架承重房屋抗震加固方案简介

    <正> (一)承重木构件加固 1.承重木构件腐朽、劈裂丧失承重能力,变形过大,或彼此联结锚固不牢时,宜结合具体情况加固。 (1)木构件腐朽、劈裂丧失承载能力者,应更换或采取增附构件等措施加固。图1~3为柱根腐朽丧失承载能力,采取砖、木墩接柱根(也可用预制混凝土墩)或增附木柱(或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方法。图1、2适用于暗柱加固,图3适用于明柱加固。图4为明柱柱根与基础无锚固时的加固方法。图

    1976年06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0 ]

译文

  • 国外建筑抗震设计的一些原则

    <正> 为了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普及抗震知识,我们根据1966年日本建筑学会编的《耐震建筑构造要项,为基础,并参考以往国外地震灾害的教训和其它有关资料,编写了这篇文章,其中述及的一些注意事项,有的虽属常识,但往往被技术人员所疏忽。本文仅就国外有关抗震设计的一些原则作一简介,供参考。

    1976年06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2 ]

  •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程(TJ321-76)简介

    <正> 新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程部分(TJ321-76)(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国家建委(74)建工字129号文的要求编制的。《标准》编制组由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北京市基建指挥部、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甘肃省第一建筑工程局、湖北省第四建筑工程局、四川省渡口市建委、一机部第一设计院、冶金部鞍钢基建公司、南京工学院等九个单位组成,有老工人、质量检验员和工程

    1976年06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44 ]
  • 后张无粘着预应力升板结构的试验和应用

    <正> 1974年初天津首次采用后张无粘着预应力升板,它第一次应用于人民制帽厂礼帽车间,建筑面积4,533米~2,四层使用荷载350~500公斤/米~2。由于后张无粘着预应力升板是项新技术工艺,在工程上应用前作了板带试验和中间工艺试验。试验研究工作由天津第二建筑公司,天津大学,天津建研所和天津建筑设计院组成三结合小组进行。截止到1974年9月完成了板带试验和中间工艺试验。现简要介绍如下:

    1976年06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考虑不稳定重复荷载进行设计的探讨

    姚明初;

    <正> 前言对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如吊车梁,桥梁、轨枕等,在设计中一般要求进行疲劳验算,而对承受重复荷载的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还要进行抗裂性的验算。以普通钢筋混凝土吊车梁为例,按照现行设计规范,要求对承受重级工作制和某些中级工作制的吊车梁进行疲劳验算。在疲劳验算中,要求吊车梁正截面在"标准荷载"

    1976年06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3 ]
  • 用于预制现浇迭合楼板的预应力混凝土山形板

    <正> 广东省顺德县建筑部门,在浇筑混凝土楼板的施工中,为了节省支模工作,曾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薄板代替底模进行施工。薄板安装就位后,在上面再浇一层混凝土,新旧混凝土连接成整体,共同构成楼板。这种楼板曾在一些民用建筑和农村建筑中应用,效果不错。但薄板本身刚度较差,进行二次浇灌时手推车在上面行走,容易引起薄板断裂。为了增强板的刚度,后来他们在薄板上加了三条肋,发展成为山形板,在近年来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1976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 预应力V形折板建筑抗震情况的初步调查

    折板试验小组;

    <正> 几年来预应力V形折板(简称折板)得到了推广应用,最大跨度已达24米,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已经组织编制了工业厂房结构构件重复使用图集。今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天津北京地区,使折板结构经受了地震实践的检验。八月下旬,我们先后赴唐山、古冶、塘沽、天津,对地震之后折板结构的情况进行调查,现将古冶、塘沽、天津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1976年06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 ]
  • 网状筒拱简介

    彭志君;

    <正> 网状筒拱为单根侧放于两侧交叉方向上,形成曲折螺旋线的网格拱片,用榫接构成的空间木结构。外层钉上木板形成壳体,在壳体上面根据使用要求铺设各种建筑材料。这种结构适用于公共建筑、仓库、生活用房和一般厂房。图为20米跨度网拱在安装中。

    1976年06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4 ]
  •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若干建议(续)

    <正> 计算实例北京市骡马市改建拆迁宿舍工程,滑模施工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上12层,地下2层。箱形基础。8度抗震。本例为该工程Ⅰ段在纵向垂直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计算。(计算平面简图见图1)。

    1976年06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2 ]
  • 格构式轻钢屋盖——永兴县体育馆设计简介

    陈积善;伍宜玲;

    <正> 为了贯彻毛主席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教导,永兴县体育馆于1973年10月开始设计,1974年10月建成。体育馆正面是马路,其余三面均已有建筑,因受场地的限制,只能设计成宽30米,长33米的矩形平面,两边看台,容纳观众1700名,可进行兰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体操等各种室内体育运动比赛。厅内无柱,视线好,亦可作会场用(见图1)。主

    1976年06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0 ]
  • 彭县举办中小型预应力构件短期学习班

    <正> 根据四川省建委的指示,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和彭县建筑公司在彭县举办中小型预应力构件短期学习班。全省15个专区及成渝两市轮流派人参加,共计49单位,200个学员。每期四天,共办了三期。遵照毛主席关于走上海机床厂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的指示,这次学习班的学员,大多数是有实践

    1976年06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 结构设计地震荷载的计算方法(国际标准草案ISO/DIS 3010)

    <正> 1964年,国际标准组织(ISO)第98技术委员会(TC 98)就着手制定适用于世界各国的房屋和其他结构的设计地震荷载的计算方法。1967年,在第98技术委员会下设立了第一工作组(WG1),由日本担任秘书,开始起草工作。1969年完成草案。1970年,第98技术委员会在华沙召开的全体会议讨论通过。1970年第一工作组提出了草案的注

    1976年06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8 ]
  • 遭受地震破坏的砖墙和混凝土墙的修复

    罗马;张珑;

    <正> 1971月2月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弗南多地震,对砖石和混凝土结构造成很大破坏。震后曾较成功地修复了不少建筑物。修复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采用压力灌浆和几种新型薄浆。砖石结构的修复地震中许多未加钢筋的砖和毛石结构遭到破坏。在对被破坏部分进行修复中,采用了几种膨胀水泥浆,以及能起结构作用的膨胀环氧陶磁泡沫。这两种材料广泛试用之后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

    1976年06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 ]
  • 剪力摩擦理论简介

    陈武;潘永康;

    <正>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和联结设计如装配整体式柱牛腿,齿槽节点等等,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和设计单位与工人相结合组成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小组,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得到了比较准确和全面的计算公式,并对这些节点的受力性能已有较深入的了解。本文简单介绍国外主要用于节点联结设计的剪力摩擦理论,对我们也可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考。

    1976年06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4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