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相庭;
<正> 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例如苏联、法国、加拿大等)风荷载规范中的风振条文,各次风工程国际会议上交流的有关风振论文以及各国学者在这方面发表的专著,几乎都以随机振动理论作为研究风振的前提,并不断向深度发展。早年采用的风振系数β(z)=1+ξκm(ξ为风振动力系数,κ_m为脉动系数,z为离地面高度),在理论上仅适于单自由度体系,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得出在结构底部大,顶部小的β(z)计算值,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近期国内外大部分论著已拚弃这种分析,而采用按多自由度或无限自由度体系,通过振型分
1984年02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52 ] - 魏泗华;
<正> 现在采用的一般平板预埋件,在预埋件的板下易形成气泡和蜂窝。这大大降低了预埋件的耐久性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经改进的预埋件是由压轧成圆柱形的板组成。板的弯曲半径R与板缘弯起的高度h的比值以20~60为宜。过去采用的平板预埋件,在板下常形成深3~15毫米、面积达板总面积10~20%的蜂窝。这是因为在浇灌混凝土时,上升的混凝土料堵塞住板的边缘,使板中央存留的空气不能排出,结果形成气泡。改进的预埋件克服了这一缺点,在板下只留下直径3~7毫米的较小气泡,若经过强烈振捣,气泡可完全排出,板下不再有蜂窝。它的耐久性可提高
1984年02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9 ] - 王增泽;
<正> 砌体系指以各种块材用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块材可采用普通粘土砖、灰砂砖、粉煤灰砖、空心砖、各种石材和各种混凝土砌块。由于块材的种类在不断发展,砖石结构的名称和涵义也在变化。在这次修订规范时,建议把《砖石结构设计规范》改称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这样似更为妥切。砌体结构由块材和砂浆砌合而成,块材种类很多,每种块材有各种标号,砂浆也有各种标号,因而组合而成的级别极多。如果再考虑受力的不同:压、拉、弯、剪,其数量更大。此外,砌体的变异性较其它结构大,试件尺寸也大,所以要搞清砌体的强
1984年02期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14 ] - 钱义良;
<正> 一砌体结构的特点是能承受较大的压力,但抗拉强度较低,所以多用于房屋中的墙和柱。因此,作为主要承受压力构件的墙和柱是砌体结构的最主要的研究对象。目前,在我国墙体结构中砌体约占90%以上,国外也在60%以上。作为一种古老的结构形式,砌体结构在国内外已沿用二千年以上,但关于砌体结构的强度理论,国外在五十年代才开始广泛研究。苏联较早,三十年代后期已建立了一套设计计算公式。我国在四十年代,砖石结
1984年02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3 ] - 王永维;
<正> 正在修订的《木结构设计规范》、将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该法明确要求建筑结构设计时考虑各种有关的极限状态,以满足建筑结构各项功能的要求。过去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将简要介绍近两年来用概率方法对木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并相应提出对规范有关条文的修改意见。一、极限状态方程当结构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达到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1984年02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64 ] <正> 前年中美桥梁及结构工程会议期间,国际薄壳及空间结构协会(IASS)副主席波波夫教授建议在中国召开一次空间结构国际学术讨论会。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研究,认为召开这次会议对扩大国际影响、吸取和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对外联系都有益处。现已经中国科协批准,决定1986年9月在北京举行。其规模为中外学者各40人左右。去年五月我国土木学会代表团应邀访问加拿大时,路经旧金山曾与IASS现任副主席麦德瓦道斯基博士交换了意见,他表示愿意支持,并建议北京会议的议题及时间与该会1986年将在日本举行的
1984年02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 谢君斐;
<正> 一、引言研究砂土液化的原因,探讨砂土液化的影响因素,对于地基抗震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工程设计的观点考虑,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正确判别砂土能否液化,其次是采用有效措施预防液化或减轻液化引起的震害。工程设计需要的判别方法应该包括:1.估计液化的可能性;2.估计液化的范围;3.估计液化的后果。根据现有的对地震和液化机理的认识,对某一特定砂层能否液化的判别只能是近似的估计,特别是对接近临界条件的砂层,很可能出现误判。因此,通常将这种判别称为
1984年02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52 ] <正> 一、问题的提出在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将对钢筋的锚固、搭接、延伸长度作出新的规定,对梁端、框架节点的锚固构造也提出新的要求。这是由于考虑到: 1.目前,新变形(月牙纹)钢筋的产量已占Ⅱ级钢筋的一半以上,而这种钢筋与螺纹钢筋比较,粘结强度有一定降低。 2.唐山地震中出现许多锚固破坏的震
1984年02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26 ] -
<正>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迅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墙体建筑越来越多,普遍要求新规范中反应这方面的内容。这种墙体既承受水平和垂直荷载,又兼作隔断或围护墙用。新规范中,墙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拟定为: 装配式:室内70米;露天50米。现浇式:室内50米;露天35米。这一规定是根据以下几个城市的调查结果提出的,即:北京64栋,广州8栋,深圳10栋,天津5栋,共87栋。这些墙式结构房屋分布在不同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气温、设计和施工条件,以及使用材料的差别。这些房屋中,装配式结构有2栋(房屋长度为79.8米和50.2米),现浇式结构有85
1984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7 ] - 刘祖立;彭绍新;
<正> 近年来,橡胶垫安放在建筑物的基底或上部结构的某些部位用以抗震,不仅在研究方面有了新进展,而且逐渐应用于实际工程。本文侧重对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的设计、隔震效果及造价等作一概述,其目的在于促进和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一、设计要点 1.隔振原理众所周知,地震时地面要发生运动,建筑物为了保持自身的静平衡,总是力图阻止这种运动,因而在结构中会引起抗力——地震力。该力不仅与地震强度有关,而且与结构的动力特性也有关(如系统的动刚度、固
1984年02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3 ] - 肖至荣;
<正> 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常采用嵌固在砖墙内的挑梁。这种构件嵌固部分的受力钢筋往往配置不够,造成嵌固部分截面强度不足而引起开裂。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嵌固部分内力分析入手。通过分析,绘出嵌固部分的弯矩图、剪力图,配筋问题便迎刃而解。这种内力分析,可采用葛尔布诺夫——伯沙道夫著《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的方法,是极其方便的。将悬挑部分的荷载向根部简化,则嵌固部分计算简图的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
1984年02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 ] - 李新民;
<正> 混凝土结构墙体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以提高建筑物的侧向刚度。这种剪力墙结构抵抗风荷载及中等地震是比较好的,结构和非结构部件均不会损坏。在强烈的地震地面运动中,一个结构的反应性能取决于有多少能量输入该结构以及这些能量是怎样被消耗掉的。由于结构的弹性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它受材料强度的限制,地震中,结构的耐震一般依赖其延性去耗散地震能量,这就包含了永久性的非弹性变形和某些损坏。一般来讲,刚性结构,诸如有剪力墙的结构会受到较大的惯性力,所以需要较高的强度和延性。钢筋混凝土墙的延性对细部构造和质量控制极为敏感。施工缝的存在以及墙体竖向钢筋搭接全部在楼板水平处,这是引起人们怀疑剪力墙延性的典型问
1984年02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6 ] - 向祚兴;
<正> 苏联钢筋混凝土科学研究所与平札建筑工程学院共同拟定了钢筋混凝士柱牛腿计算的新方法——在剪力作用下,牛腿的承载能力取决于集中着压应力的假定的倾斜带的强度(图1)。主压应力的基本方向,为传递于牛腿下的外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和牛腿的底边与柱边的交点的连线(图1中的α_n)。计算的混凝土倾斜带的上部宽度取决于传递外荷载的支承面宽度l_(on),下部带宽l_p由牛腿倾斜边和裂缝上方混凝土高度x_0决定。在破坏阶段,倾斜
1984年02期 65-6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