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义良;
<正> 砖石结构在我国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秦砖汉瓦"表明我国砖瓦生产远在二千多年前已很发达。七十年代陕西省秦陵兵马俑的发现更充分显示了我国制陶烧结工艺的光辉成就。驰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此外,西安的大雁塔,南京灵谷寺的无梁殿等都是我国砖石结构在建筑应用上的范例。尽管我国劳动人民在砖石结构的应用上曾经作出过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封建制度和半封建、半殖民制度的束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砖石结构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是相当缓慢的。建国前,我国砖石房屋仅局限用于层数很低的住宅建筑,且都不经计算。即使在主要的几个大城
1984年05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77 ] - 魏琏;
<正> 解放前,我国抗震科学技术十分落后。建国35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1955至1966年以及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取得的成就更为显著。现就以下六个方面略加阐述。一、地震荷载解放初期,我国采用静力法,即用侧力系数乘以结构自重来确定地震荷载。60年代初期,提出了单质点系统弹性反应谱,考虑三类不同场地土条件,按地震烈度及结构自振周期来确定地震力,并引入结构系数C将弹性地震力折减,以计入结构塑性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原有静力法大大前进了一步。随后,又在假定地运动为平稳随机过程等前提下,提出了平方和开方(SRSS)的内力与位移组合方法,使反应谱与振型分解
1984年05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3 ] - 魏泗骅;
<正> 乌拉尔工业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提出在建筑结构上涂聚合砂浆层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方法。聚合砂浆的成分(按重量计)为: 环氧树脂 100 塑化剂 15 硬化剂 10~15 填充料:安山岩粉 100 砂(0.3~1.25毫米) 250~350 这种聚合砂浆具有很高的抗各种浓度酸和碱化学腐蚀的性能。硬化一月后的抗压强度为30~40兆帕,6月后为70~80兆帕。聚合砂浆与混凝土表面的粘附力超过300号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硬化后的聚合砂浆具有高的电绝缘性能:体积电阻率为1×10~(12~13)欧姆·厘米。长期热作用也不影响其电绝缘性能。乌拉尔工业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已编制了配制聚合砂浆和在普通温度和低温(达
1984年05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3 ] - 《砖石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组;宋雅涵;张保善;
<正> 埋置在砌体中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挑梁(以下简称挑梁)是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构件。由于以前试验研究较少,规范和设计手册中没有明确规定其计算方法。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挑梁设计时,往往凭实践经验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挑梁专题组自1976年以来进行了一些挑梁倾覆局压破坏性试验研究,提出了挑梁倾覆验算等设计计算方法。一、挑梁的受力特征及破坏形态试验挑梁如图1所示。通过28根挑梁破坏试验,我们认为,砌体和挑梁的工作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84年05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97 ] - 子森;
<正> 西班牙研制成高强度混凝土,28天龄期的强度达115兆帕(1兆帕约为10公斤/厘米~2),水泥石的强度达320兆帕)。提出了配制高强度混凝土的建议: 1.强度35~60兆帕的混凝土增加"P-450"水泥的用量(500公斤/米~3以上)。在此基础上,以后每增加水泥用量45公斤/米~3,可提高混凝土强度7兆帕; 水灰比:0:3; 采用塑化剂、经破碎的骨料(细骨料与粗骨料之比要低)。 2.强度60~100兆帕的混凝土增加水泥用量; 水灰比:0.25, 采用超塑化剂(此时用水量降低20%,
1984年05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 ] - 张蔚柏;陈永春;
<正> 钢筋混凝土偏压柱,当截面上配置多排钢筋时,由于不同位置上的钢筋应力各不相同,所以计算起来比较困难。以往在结构设计中,或不考虑使用多排钢筋的方案,或即便配置了周边(多排)钢筋,也仅仅计算靠截面两端的钢筋作用,而不考虑截面上其它钢筋的作用。即仅把这些钢筋做为构造措施配置,不出现在强度计算公式上。这显然是不经济,不合理的。此外,随着结构设计的深化,由于施工条件的特殊要求或柱断面尺寸受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某些工程设计上要求通过在截面上配置多排钢筋来满足强度要求。因此,必须在计
1984年05期 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1 ] - 杨宗放;
<正> 一、工程概况南京某服装厂机电楼的建筑平面尺寸为52.4×12.5米,共三层。底层为材料仓库和金工车间,层高为4.5米。二层为机电维修车间,活荷载为700公斤/米~2,层高为4米。三层为办公计量室,活荷载为300公斤/米~2,层高为4米。为了使该厂房的建筑空间大、工艺布置灵活,同时为了改革现浇结构的楼面模板,我们提出了一种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框架与叠合楼板组成的多层结构体系,并在该工程进行试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框架采用横向布置,按7度抗震设防(图1)。柱网尺寸为12×
1984年05期 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7 ] - 庄文华;邓景纹;李明柱;刁廷礼;刘振清;
<正> 试验研究表明,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普通混凝土低,徐变和收缩变形比普通混凝土大,因此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便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为编制《钢筋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12—82)提供这方面的数据,自1979年以来,浙江大学、辽宁省建科所、南京工学院、上海市建科所分别进行了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试验研究工作。本文根据已有的十八根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下的试验结果,对其长期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发展规律作了描述并探讨了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梁的长期
1984年05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3 ] - 单立中;
<正> 对折式钢筋混凝土悬挑楼梯由于结构形式新颖,在国内已有一些工程采用。本刊在1983年第5期曾刊登了"对折式钢筋混凝土悬挑楼梯计算方法"一文,系译自日本1979年11月《建筑技术》中的文章。笔者对该结构计算方法亦谈谈自己看法,附图与算式符号尽量与该文同。一、计算的基本理论第一步是把对折式悬挑楼梯分解为图1(b)和图1(c)两个梯段,并假设S_1之DE端及S_2之FG端为固定端,c点为铰接端。先求图3中M_1、M_2、跨中M、N_2及反力G。楼梯简图如图1、图2所示,在图2中楼梯段宽度L_3=1.35m。
1984年05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0 ] - 印明田;
<正> 近年来,我国新建的旅馆、宾馆及其他公共建筑中,常采用造型美观的螺旋楼梯。螺旋楼梯采用颇早,但多以经验公式或简化算法求解,误差颇大,在近期的文献中,以文献[2]的计算简洁明了。但迄今为止,仅提供了一个圆柱半径的螺旋楼梯的计算方法。作者在某工程设计中,建筑处理上采用了二个不同半径组合的螺旋楼梯,对于这种型式的螺旋楼梯,尚未查到有关资料。为此,推导了二个不等半径组合的螺旋楼梯的计算方法,为方便起见,本
1984年05期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 郝允升;
<正> "复锥结构"是具有双层弦杆平面的空间网格结构,其上弦为两向,下弦为三向,并按照一定的规律由两种锥体复合而成。在外形上既可做成平板网架,又可做成双曲抛物面网壳,它的性能介于二向和三向网架之间。在结构稳定性、刚度、节点构造及建筑造型等方面几乎兼备了现有空间桁架结构的各种优点。例如,四块"复锥结构"的扭壳曲面组合而成的网壳,其结构厚度较常用的平板网架可减少一半多,而承载能力却可以增加近一倍,支撑及围护结构的高度均可大大降低,从而缩小了建筑体积、节省了材料及能源消耗。另外,在建筑造型方面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徐州市1984年建成的24×25米复锥扭壳,由于
1984年05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0 ] - 黄锦尧;
<正> 为了寻求钢筋混凝土壳体的无支撑装配化方法,我们在1975年至1977年期间做了一些探索,并结合某工程设计了一个15米×15米的无支撑装配式双曲扁壳顶盖。壳体底为正方形,矢高3米,边缘构件为锅筋混凝土现浇拱。该工程于1978年6月施工成功,五年多来,使用情况一直正常。壳体采用100块预制钢筋混凝土带肋平板,借助A型架悬挂拼装,以多面体逼近双曲壳面。A架系统包括轻便A型架、钢丝绳及可拆卸的千斤顶。A型架支干边缘构件上或已形成的开口壳顶面,板底不再设任何支撑。预制壳板由四角开始,沿周
1984年05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9 ] - 莫鲁;
<正> 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和天津市建委的共同主持下,全国钢筋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7月14日至17日在天津市召开。7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钢筋轻骨料混凝土结构科研课题进行了组织协调。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高校、设计、生产和施工的61个单位共9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0篇,24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另有4位代表介绍了本地区、本单位搞好各部门大协作和科研体制改革,推动轻骨料混凝土结构的科研及推广应用的经验。近年来轻骨料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结构形式不断增多。从过去的简单梁、板构件的应用,已迅速推广应用在高层剪力墙体
1984年05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 ] - 杜拱辰;蔡绍怀;陈永春;刘永颐;
<正> 5.5.6 最小配筋率 a)所有承重构件都必须按照图5.3的要求,配置最低数量的非预应力筋。参见[15.2.4]ρrmin=A_s/A_(cef) =位于A_(cef)内的钢筋截面积/有效混凝土截面(见图5.2) b)配置大号钢筋或成群钢筋束的构件,需要较厚的保护层(c>35mm)。为充分控制裂缝开展,须按照图5.4配置表层钢筋,在计算抗弯和抗剪时,该表层配筋可以计入。参见[17.7.1] 第六章构造细则 6.1 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不得小于按表6.1确定的标定值,其负公差不得超过5mm,正公差不作规定。参见[5.1] 6.2 间距位于不同水平层的钢筋应在竖直平面内对齐并在钢筋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隙,以便震捣器插入。
1984年05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2 ] - 孙应铨;
<正> 该中心是在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指导和参加下,由南京工学院、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上海市纺织建筑工程公司、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和天津钢厂等单位组建成的科学技术开发联合体。吴世鹤、徐百川、周礼庠任名誉理事长。上述各单位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现代化的计算、测试与张拉设备以及自制配套优质锚夹具。近年来,他们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基本理论,大跨度多层
1984年05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