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家骥;
阐述了笔者提出的仿逆作法与钻孔灌注桩排式地下连续墙支护挡土相结合的新方法,在双层附建式地下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实例中的运用。经济、合理、有效地解决了地下室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对环境污染和对道路、交通、城市地下管网及相邻建筑物造成危害等问题。
1993年02期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4 ] - 龚维明;
本文提出逆序施工桩基的形式,采用弹性半空间理论对桩土共同作用进行分析,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效果很好。
1993年02期 10-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3 ] - 曹可之;
无桩靴夯扩桩是以桩端夯扩头的支承力为主,桩侧摩阻力为辅的一种新桩型。本文介绍该桩型的成型工艺及适用范围,并与复打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在技术经济方面作了分析比较。
1993年02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2 ] - 薛吟;
<正> 美国两种主要的全国性建筑法规在抗震设计条款中作出重大改变。这两种规范是BOCA国家建筑法规和标准建筑法规(用于美国东部)。它们对美国国内过去忽视地震危险的一些地区要求新建物都必须考虑相当程度的抗震设防。这两种法规的年
1993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7 ] - 梅世科;
本文根据国内外无桩靴夯扩桩的设计与施工,对无桩靴夯扩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设计基本原则、适用条件、施工工艺流程、施工通病预防等。并通过静载荷试验、瞬态球击法等测试手段进行了综合评价。
1993年02期 16-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9 ] - 谷美生;刘芳;
振冲碎石桩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对振冲碎石桩的加固机理、设计、计算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介绍。
1993年02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3 ] - 何健;
目前确定桩极限荷载的方法主要有图解法和按沉降量经验确定法,它因绘图质量和经验的成熟程度不同,而影响着极限荷载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尤其试桩未破坏时和图上的拐点不明显时,误差就更大。本文提出用双曲线和指数曲线公式推算,并用各种桩试桩结果验证,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完全能满足工程上精确度的要求。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划分桩的极限摩阻力和端承力大约比例的方法来判定桩的类别和桩身质量。
1993年02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63 ] - 苏经宇;周锡元;樊水荣;谭健;梁羽;韦树莲;刘文彦;孙恒智;
本文概要地介绍笔者提出的确定楼面地震影响系数的简化方法和简化振型分解法,讨论了本文建议方法与结构可靠性的关系及复杂情况下的处理原则,并附有工程算例。
1993年02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3 ] - 赵西安;
<正> 第十二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参加本届大会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及中央有关部委的设计、施工、科研和高等学校的200名代表。会议接受了论文167篇,汇编为《第十二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三卷。近80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这些论文反映了1990年以
1993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 王依群;
线弹性动力时程计算表明,悬吊质量结构减振效果不明显。针对此,本文根据地震作用下结构动态性能设计原理,提出在悬吊质量与结构之间设置阻尼器,形成吊摆-阻尼器减振体系(简称"摆阻法")。应用复模态理论分析及算例计算表明,该法可有效地减小和衰减地震等宽频带随机荷载激励下结构的位移响应;另外本文还提出了减小结构扭转振动的摆阻法。
1993年02期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1 ] - 高小旺;卜庆顺;
本文分析了钢筋砼框架房屋中填充墙对房屋周期的影响和楼层层间弹性位移分布的规律。在对大量算例和工程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按填充墙数量多少和是否开洞等因素来确定周期折减系数的简化方法。根据有填充墙房屋层闻弹性位移的分布规律,提出了采用周期折减系数时不同楼层位置的层间弹性位移的修正系数。
1993年02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引用频次:97 ] |[下载次数:399 ] - 戴航;夏晓东;丁大钧;
本文通过一个底部框架-剪力墙上部砖混结构的实际工程的设计,介绍了一种新的且易于实现的延性低剪力墙的设计措施。其目的是通过提高结构底部耗能能力达到改善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说明,引入该延性墙后,结构在小量级地震作用下,侧移比采用普通剪力墙的结构侧移增加不多;而在强震下,结构的反应比同类延性墙结构反应稳定,易于实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目标。本文的设计措施对有抗震要求的同类多层混合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1993年02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91 ] <正>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于1992年12月2日至6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了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参加本届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省)及香港地区的设计、科研、高校、施工和生产厂家193个单位共256名代表。
1993年02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 ] - 邵卓民;
我国现行各本结构设计规范已全面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为使读者了解这一新设计方法与以往采用过的设计方法的实质性区别及其演变,本刊转载《工程建设标准化》1993年第1期的一篇文章,供参考学习。本刊转载时改动了文章标题,正文略有删节。本刊编者
1993年02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18 ] - 朱腾明;
<正> 灵敏结构能够感知自身状况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够以某种方式抵抗和适应这种变化。灵敏结构由三部分基本元素组成:监测结构环境变化的传感器,接收传感器的感知并将信息传递给作用器的信号处理器,使结构做出反应的作用器。如果把人体当作灵敏结构,神经就是传感器,人脑是信号
1993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 林春哲;
<正> 首先验算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板的冲切承载力是否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1993年02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8 ] - 林春哲;
<正>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计算机应用学组主办,化学工业部第六设计院、中国西北建筑设计院协办的"第六届全国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于1992年11月4日到8日在西安市举行了。来自全国80个单位12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进行了4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内容包
1993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