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文宗;史庆轩;李建;
本文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一栋1/2比例模型的六层大开间组合砌体房屋试验;通过试验分析,对房屋的整体性、多层房屋墙体的抗震抗剪强度计算以及房屋的整体弯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993年1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54 ] - 黄强;
<正>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与基础学术委员会第十三次年会于1993年8月11日在辽宁省沈阳市闭幕。全国各省市近2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年会主题为"复杂条件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会议交流论文76篇,其内容包括复杂地质及复杂结构条件下的地基基础工程实例、地基基础设计计算、桩基与地基处理技术、地甚基础试验检测方法、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等。根据与会代表意见,经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第十四次年会将于1994年9月中旬在天津市召开,会议主题定为目前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的课:高层建筑地下结构与基坑支护。本次会议论文集已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集每册70元,欲购买者请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资料室王希玲同志联系,邮政编码100013)。
1993年11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 ] - 侯汝欣;梁爽;
本文概要介绍了粉煤灰砖使用性能、砌体力学性能和墙片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情况和结论,为修建粉煤灰砖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和编制有关设计、施工规范,提供了基础数据与背景材料。其中,粉煤灰砖的墙片抗震性能试验、吸水速度和法向粘结力试验,在我国尚属首次。
1993年11期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100 ] - 余稚明;
<正> 云南省玉溪一中教学楼阶梯教室的平面为18×18m,采用预应力井字粟板结构。梁格为4.5m,层高7.7m,井式梁宽30cm,高90~110cm,预应力采用1470级φ15钢绞线,每根梁配置7~10根,QM锚具。设计时考虑到预应力筋张拉将对屋面梁产生弹性压缩,为避免柱对梁的压缩产生过大约束,在梁柱连接处设置了钢垫板。预应力井式粱在张拉施工
1993年1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7 ] - 王明恕;张部荣;宋云莉;
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箱型基础在砂类土地基中模拟试验成果,对部分填补现行规范在这方面的不足有一定积极意义,也可供在砂类地基中使用箱基时参考。
1993年11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4 ] - 石振州;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在岩石锚杆基础设计和施工中常用的一种简便实用的锚杆现场试验装置和方法,提出了锚杆基础施工的要点。在岩石地基的条件下采用锚杆基础,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993年1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5 ] - 徐有邻;邸小坛;黄秀云;
本文对建筑物结构性能的计算机评定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和程序编制提出:通过系统检测和计算机验算对已有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进行定量评定,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构物改建或维修加固提供定量依据是完全可能的。
1993年11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9 ] - 陈惠玲;
介绍了大跨高效预应力构件由于偏心预加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反拱变化和计算。通过与试验的对比分析表明,文中计算公式误差小,适用于各种预应力构件的短期与长期预应力反拱计算。
1993年11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6 ] - 王雯华;
<正> 山东省纺织设计院近几年来,在工程设计中广泛采用部分预应力砼框架结构,经济效果十分明显。自1989年完成淮坊四棉喷气织机车间35m单层框架结构设计之后,继而又完成泰安服装厂18m单踌六层框架设计,现已张拉完毕。目前正在施工和设计的还有:济宁针织厂的20m三跨三层横向框
1993年1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 ] - 姚伟忠;陈惠玲;
本文介绍次弯矩计算的综合等效荷载法。该法是采用等效均布或集中荷载及等效杆端力矩求得等效固端弯矩直接计算框架在预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次弯矩,附有例题说明。文中列出了基本计算公式,适用于各种曲线及折线预应力配筋的有粘结或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框架的次弯矩计算。
1993年11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5 ] <正> 福州开发区建筑设计院潘家清同志在多层砖混结构和异型柱轻型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住宅、办公楼),在天然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不打桩的无反梁的浅埋片筏基础,改变常见的片筏基础都带有反梁的构造形式。该方法具有省
1993年1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 ] - 陈惠玲;罗志敏;钱鸿志;韩伯林;叶正宇;
本文介绍了作者与首钢首次开发的冷拔25MnSi(下限为21MnSi)Ⅲ级低合金预应力钢丝,其性能与冷拔低碳钢丝作了对比,具有强度高、塑性好,材源广泛,在工程中应用可进一步节约钢材约25%。
1993年11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 ] - 管自立;
<正> 五、疏桩基础沉降计算疏桩基础沉降量计算是"控制沉降量设计法"的关键,是"以承载力补偿的复合桩基设计方法"的基础,目前还没有现成方法可选用。本节根据工程实践,提出如下实用方法,供设计参考、估值。
1993年11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115 ] - 罗少林;
本文运用高级BASIC语言,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提出单向、双向偏心荷载基础设计电算程序。程序能满足一般地区和地震区的基础设计需要,在输入抗震计算选用系数Z_n后,程序能自动地分别按一般地区或地震区的有关规定,进行基础设计。程序在袖珍机PC-1500和微机IBM PC/XT上运行多次,效果很好。文中附有流程图和源程序清单。
1993年11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5 ] <正> 高强预应力砼新技术是建设部"八五"期间重点科技推广应用项目,福建省已在各种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工业厂房20个工程中,大型构件采用高强钢丝配筋已超过1000榀,其中:18~24m屋架890榀,10~75吨级吊车梁94榀,12m托架32榀; 2.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工程12项,高强预应力配筋的梁段达200个以上,梁跨在14~21m范围内,大多是2~4层框架。其中层数最多的是福州立达大厦14层的扁梁,跨度最多的是福州福华纺织有限公司的四跨连续梁;
1993年1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 ] - 陈氏风;
<正> 引言本项研究的意图在于通过将大部分外荷分布至浅层表土以减轻作用于基底的压力,而浅层表土则可以比较容易地用地基加固或预压的方法予以改善。由图1可见,外荷P将通过楔形基础以水平荷载P_n传递给周围土体,并以竖向荷载P_v传递给基底土体。作用于楔形基础外侧竖向表面的摩阻力将
1993年11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 ] <正> 近年来,福州地区对桩基测试采用新的装置,它是就地利用工程用砂,装入编织袋,层层堆放,以代替以往所用的钢锭、铁块或其他重物作为堆载材料。由于节省了大量的重物租赁费和往返费,且不需要起重设备,操作灵活,适用性强,大大降低了试桩费用,深受有关各方欢迎。试验结束后,拆开砂袋,倒出砂子,编织袋可多次重复使用。编织袋一般由承担试验单位负责置备,装卸堆放由民工按吨位承包,数十吨或数百吨的堆载通常不足一昼夜便能完成或卸除。
1993年1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 ] - 吴明升;吴驷;
<正> MTCCAD系统主要是针对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它的最终成果是施工图,为了使施工图尽可能的精炼、准确,而又能符合一般设计院和设计人员的要求和习惯,本系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归并方案。总原则是:对整个结构进行"全楼归并",即对于梁、柱,墙、连梁等构件单体分别进行全楼归并,使几何条件相同,
1993年11期 5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 陶学康;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8)城标字第141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已经建设部审查、批准为行业标准,自1994年5月1日起实施。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质量检验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应用上述规程和掌握无粘结预应力新技术,现以连续讲座的形式,介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的各章内容和背景资料。
1993年1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