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献祥,徐俊广
鉴于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塑性铰线理论和条带法已足可满足设计需要,设计规范没必要再提出弯矩调幅法。结合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讨论了双向板与单向板的分界、梁侧面腰筋的设置、柱拉筋勾住封闭箍筋、按简支计算的梁端上部构造钢筋设置、板筋在端部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锚固长度以及环境类别与保护层厚度的确定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005年04期 3-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20 ] - 陈才堡,安来
采用单一调幅系数的传统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进行弯矩调整,难以解决工程中所有框架梁弯矩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在保证所有框架梁静力平衡的前提下采用不同调幅系数调整梁弯矩的计算方法,使梁的各控制截面弯矩值分布更加均衡,使框架结构的设计更为安全、合理。
2005年04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74 ] - 高向玲,李杰
对未配箍筋的拉拔试件,基于Tepfers受均匀内压作用的厚壁圆筒力学模型,建立了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强度的理论分析模式。在计算粘结强度的表达式中不仅考虑了变形钢筋与混凝土间的机械咬合作用,而且考虑了两者间的摩擦作用。对配箍筋的拉拔试件,分析了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粘结强度的计算模式和箍筋发挥作用的程度,得到了箍筋的最大应变值。同时进行了高性能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2005年04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88 ] |[下载次数:1279 ] - 王亚军,滕桃居,刘道永
对1 0个高强混凝土粘结试件进行了往复加载试验,通过分析比较试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研究了高温后加载时的最高受火温度和冷却方式以及高温加载时最高受火温度对试件粘结性能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后加载试件比高温中加载试件的粘结性能退化显著;水冷试件比气冷试件粘结性能退化显著;超过2 5 0℃后,冷却方式比温度对高强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显著。
2005年04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0 ] - 2005年04期 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 ]
- 张京穗,赵家成
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 0 0 1 0—2 0 0 2 )中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的短期刚度在常用配筋率范围内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化推导,并对简化推导公式中的短期刚度系数进行线性回归变换,得出简捷计算公式。算例验证简捷计算公式具有足够的精度。
2005年04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93 ] - 林志祥,朱岳明,刘勇军,徐之青,曹为民,吴健,闪黎
采用有限元方法并经过初步计算、反分析计算和反馈计算,对二河新泄洪闸施工期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徐变应力进行仿真分析并指导施工,实现了在水闸施工中不出现一条肉眼可见裂缝的防裂目标。实践证明只要施工方法合理,事先进行充分地科研工作,完全可以实现不出现肉眼可见裂缝的防裂目标。
2005年04期 18-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7 ] - 王依群,邓孝祥,康谷贻,贺民宪
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送审稿要求,对高度为最大限值的非抗震设计异形柱框架剪力墙住宅结构在恒、活及风载作用组合下的梁柱节点承载力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在整体结构及剪力墙、柱、梁构件均容易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异形柱规程要求的情况下,部分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配置还是由强度计算决定的,远大于节点配筋构造要求的配置量。
2005年04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76 ] - 王军强,吕恒林,平树江
利用人工气候室,对氯侵蚀环境下“双掺”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双掺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扩散性能、抗钢筋锈蚀性能都比普通混凝土有较大提高。实验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接近,为双掺高性能混凝土在氯侵蚀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2005年04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187 ] - 刘荣桂,陆春华,吕志涛
介绍了氯盐侵蚀下影响预应力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各种因素,并参照试验结果,得出保护层厚度、氯离子扩散速度以及表面氯离子浓度是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三个重要参数。运用可靠度理论,建立了氯盐侵蚀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分析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一定可靠度水准的耐久寿命预估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层厚度对氯盐侵蚀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最大,另外两种因素次之。
2005年04期 28-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94 ] - 赵勇,黄鼎业
根据现行规范GB5 0 0 1 0—2 0 0 2并参考有关资料,考虑建筑结构中空间曲线预应力筋的线形特点,给出其摩擦和锚固预应力损失沿程分布的计算公式和处理方法。方法将空间与平面曲线筋的预应力损失计算统一起来,且便于编程计算。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分析和实测结果表明:包角比弧长对摩擦损失的影响要大;当测试样本具有多样性时方可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摩擦系数;采用综合法简化计算摩擦损失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张拉端的预应力筋线形宜尽量平缓以减小预应力损失。
2005年04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182 ] - 邬喆华,楼文娟,何丽波,许国平,刘占海
根据结构力学原理,选用不同的计算翼缘宽度,研究了楼层、梁柱线刚度比、恒活载比、预应力筋反弯点位置、梁跨度、梁跨高比、翼缘厚度等各种因素对构件抗裂验算的影响,分析了单跨框架梁计算翼缘宽度的取值对预应力筋配置量、框架梁裂缝控制截面位置的影响。分析表明,框架梁计算翼缘宽度会对框架梁预应力筋配置量有一定的影响,要根据框架梁所在的楼层做相应的调整,调整幅度一般小于1 0 %。框架梁计算翼缘宽度会对底层框架梁控制截面有所改变,但不改变顶层和中间各层框架梁控制截面的位置。
2005年04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1 ] - 许名鑫,郑文忠
哈尔滨欧洲新城地下车库周边为厚2 5 0mm的钢筋混凝土墙,车库总宽为42m ,通过设置直径为80 0mm的内柱形成跨度不等的两跨梁,一跨为2 5. 2m ,另一跨为1 6. 8m。由于预应力大梁承受的荷载大,且两跨跨度不等,在外荷载作用下,柱难以承受过大的弯矩。为了不增大柱截面尺寸,同时又使其受力合理,通过合理选择梁中预应力筋线型达到了减小柱端控制弯矩的目的。
2005年04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5 ] - 曹登武
对跨度3 0. 7m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托梁的手算结果进行了介绍,强调应根据各施工阶段正确地选取相应的计算简图及参数。同时,张拉控制力对梁产生轴向变形而引起的内力在设计时不可忽略。采用名义应力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简化计算,能达到一定的精确度,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初步设计。对预应力损失、挠度等的测试可以帮助判断施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005年04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93 ] - 侯和涛,齐立新,汤红卫,陈能礼
利用轴对称圆柱壳有矩理论进行水池设计,并进行了现场测试。设计中预应力钢筋的摩擦损失取自现场试验数据,为张拉控制应力的1 9%。工程实例表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于大直径圆柱壳可有效地控制裂缝产生,获得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使用阶段,建议对0 4倍池壁高度以下截面应按偏心受拉构件计算,以上截面仍按轴心受拉构件计算。底板下的锚桩除了有效抗浮之外,还能大大降低底板的厚度。施工时应保证钢绞线与锚固壁柱上的锚垫板垂直,并选用适当的夹片式锚具,使其表面硬度与钢绞线的表面硬度差≥HRc1 0 (HRc为洛氏硬度)。
2005年04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3 ] - 赵挺生,潘先轶,方东平
施工期间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时变体系。通过预应力等效荷载分析和梁板柱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阶段受力分析,计算作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上的荷载。将留后浇带预应力混凝土梁模拟为弹性支座梁,研究了留后浇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预应力等效荷载和施工荷载直接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全。
2005年04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41 ] - 胡晓伦,周志祥,张江涛
分析了连续梁的常规预应力筋的布束优缺点,提出了横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设计构思,它符合连续梁的受力特点,并同时在横张预应力简支梁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如同一预应力束中分区段采用有粘结束和无粘结束;设置单向定位件,逐跨张拉预应力。以一座人行天桥为工程实例,简述了设计构思、受力特点和张拉工艺等内容,有益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2005年04期 53-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30 ] - 管仲国,黄承逵,张宏战,林涛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钢纤维混凝土受压极限强度与钢纤维体积掺率、基体强度等级和纤维形状的关系。提出双因素、双参数计算模型,并通过对2 1 1组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给出可以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衔接、并适用于各等级基体强度的计算表达式。进一步分析了纤维形状对强度的影响,给出了表达式中纤维形状因子的简化取值建议。
2005年04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42 ] - 赵军,高丹盈,朱海堂
根据钢筋混凝土理论,推导出钢筋钢纤维增强部分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下限计算公式,并结合钢筋钢纤维增强部分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满足可靠度要求的受剪承载力的设计公式。该公式和新规范规定的钢筋混凝土梁的计算公式相衔接,可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且结果偏于安全。
2005年04期 59-6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301 ] - 艾晓秋,高向玲,李杰
主要研究高性能混凝土中添加碳纤维或碳、钢纤维混杂后对粘结性能的影响。为了便于理论分析建模,进行了棱柱体和圆柱体两类试件的粘结性能试验。对比了截面形状和箍筋形状变化对粘结强度、粘结本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棱柱体试件还是圆柱体试件,填加0 2 %碳纤维与0 3 %钢纤维的混杂纤维试件的粘结强度均比只添加0 2 %碳纤维的试件略大;采用同一种混凝土浇注的试件,棱柱体试件的粘结强度略高于圆柱体试件,但圆柱体试件粘结本构的下降段较平缓,箍筋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005年04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364 ] - 刘卫东,王依民
通过对聚丙烯材料的改性和制作工艺的改进,生产出异型聚丙烯纤维,并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中。进行了异型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的韧性试验,并与单丝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异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韧性良好,并与纤维掺入量成正比,纤维的形状和弹性模量对韧性影响不大。
2005年04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164 ] - 徐波,柴春林,彭红美
运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进行树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拟合多项式,计算出每个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对树脂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树脂混凝土的脆性较普通混凝土有明显的改善。
2005年04期 66-6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14 ] - 熊巨华,楼晓明
某基坑工程的设计是在原方案基础上修改而成。通过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和围护桩的一维杆系有限元分析,新的围护方案在充分利用原有围护桩的情况下,采用在坑内注浆加固、增加角撑、大深度放坡开挖等技术措施,达到了安全、经济与可行的目的。
2005年04期 68-6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86 ] - 张佩军,朱杰江
根据建筑条件及主梁的布置情况,考虑在较大的上部荷载作用下,对8m×6m柱网地下车库楼盖次梁的几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根据配筋结果及经济技术指标,比较了各方案的结构合理性及经济合理性。综合分析表明,采用两横一纵的次梁布置方案较为合理。
2005年04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04 ] - 陈义侃,黄志雄
根据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 3 476—1 999)和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设计与计算,并编制福建省标准设计图集《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闽0 2G1 1 9) ,设计计算均满足标准与规范的要求,并提出管桩的生产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2005年04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73 ] - 黄承逵,赵国藩
对《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 8:92 )作了全面修订,编制成《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 8:2 0 0 4)。新规程增补了合成纤维混凝土的有关设计与施工的内容;钢纤维品种中淘汰了低强圆直型纤维、碳钢熔抽型纤维,新增了高强钢丝切断型、铣削型、剪切异型和低合金钢熔抽型纤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由CF2 0~CF40扩大到CF80 ,并考虑了钢纤维对中低强度和高强度混凝土增强作用的不同,分别给出了有关材料性能和各项构件设计的影响系数;在隧洞支护与衬砌和工业建筑地面设计中引入了考虑钢纤维混凝土韧性的设计概念;增补了钢纤维增强屋面板、承台、牛腿、深梁、码头铺面、桥面、桥梁结构、水工结构、层布式复合路面等领域有关的设计施工内容。
2005年04期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666 ] - 马一平,王宁2005年04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3 ]
- 王志明,叶得平2005年04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5 ]
- 甘霖2005年04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8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