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国胜,李军军
探讨了高层建筑中主楼与其群房或地下车库之间的基础设计普遍要考虑的一些问题,如有没有必要设置沉降缝、超长结构的抗裂、群房或地下车库的抗浮、不设缝基础的差异沉降问题等,并给出了多种具体的处理方法。四个实际工程的实测沉降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2005年07期 3-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621 ] - 周载阳,顾宝和,马耀庭
北京地区地下水位的影响因素包括大气降水、地质、水文条件和人为因素。科学地预测构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地下水位,并以之为边界条件进行渗流计算,是确定地下结构抗浮设防水位的科学方法。对于单建地下车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选用抗力平衡型抗浮措施,并采用片筏基础或箱形基础;反之宜选用浮力消除型抗浮措施,并最好采用独立柱基础。工程实践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2005年07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566 ] - 梁发云,陈龙珠,王经雨
运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带垫层的长短桩复合地基中承台垫层桩土系统的共同作用机理。计算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刚性长桩长度、刚性桩边长、柔性桩刚度、刚性短桩长度和垫层弹性模量增加,都会使基础沉降减小。长桩长度增加,长桩的荷载分担比明显增加;刚性桩边长和垫层弹性模量增加、垫层厚度减少,刚性桩的荷载分担比都会增加;刚性短桩长度加长,短桩的荷载分担比明显增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基础沉降控制方法。工程实测数据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和提出的基础沉降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2005年07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201 ] - 黄泰赟,蔡健
中心岛法应用在大型基坑支护工程中具有突出的优越性,但目前其设计方法尚不完善。介绍中心岛法加地下连续墙方案在广州某高层办公楼地下室基坑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该方案具有隔水围闭性强、支护刚度大、节省工期等优点。着重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成立条件,并对作用在平衡土体上的土压力大小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按折减m值进行支护结构计算、按朗肯被动土压力进行平衡土体验算的实用设计方法。工程实践表明,采用中心岛法具有突出的综合效益,所提设计方法安全可行。
2005年07期 17-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37 ] - 蒋利学
兴业大厦工程位于上海市中心繁华地段,其基坑施工环境十分复杂,采用逆作法施工。介绍了兴业大厦施工期间周围建筑的监测情况,分析了基坑施工对周围建筑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基坑施工时周围建筑沉降变形监测的控制指标。
2005年07期 20-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278 ] - 姜忻良,徐余
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巴特勒公司的厂房,属于在欠固结软粘土地基上修建的轻钢结构大跨度单层厂房,其设计与施工均具有代表性。从地基基础方案的比选、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措施、地下水的腐蚀性分析、防腐措施及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等几方面,详细阐述了在软土地基上修建轻钢结构厂房时,基础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2005年07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3 ] - 姜安龙,郭云英,高大钊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扩展基础设计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基础高度的计算公式。根据有关规范推导出一个在设计上能一步到位确定基础最小有效高度的公式,基础高度则可取大于等于最小有效高度和保护层厚度之和,该基础高度必然满足抗冲切要求。
2005年07期 26-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65 ] - 李伟雄,史孟泽,李海华
对某钢包回转台基础进行结构分析和稳态导热理论的结构高温分析。结果表明,对基础的上部结构进行隔热保护可满足使用要求。结合试验资料和工程实践,提出选用大直径的受力钢筋、加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增设钢筋网片等措施有利于防止混凝土的高温崩裂。根据场地土湿陷性的特点进行桩基分析,提出采用人工挖孔桩较为合理。
2005年07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2 ] - 许国平
完成了10根PHC桩的足尺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静压PHC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承载性状可以表现为端承摩擦桩,也可以为摩擦端承桩;桩周淤泥、淤泥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砂质粘土、残积砂砾质粘土等在桩侧阻力发挥到极限后均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静压PHC桩充分发挥桩端阻力所需的桩端沉降约为桩端直径的5%~10%;静压法比其他施工方法的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取值有明显提高。设计中应根据实测的土层阻力和位移关系选用荷载传递函数和设计参数。
2005年07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163 ] - 邓友生,龚维明
针对挤扩支盘桩相对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具有较高承载力和较低沉降量的特性,采用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方法,对浙江嘉兴某工程同场地中的挤扩支盘桩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进行承载力和沉降的对比试验研究。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工程地质条件下,采用挤扩支盘桩能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和缩短桩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5年07期 37-3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45 ] - 谢新宇,孙智,王奕,李红军
某工程桩基在施工中桩位偏位较为严重,为了调整已施工灌注桩的偏位,采用锚杆静压桩分担竖向荷载,同时在锚杆静压桩中预埋导管,通过深层灌浆加固灌注桩及锚杆静压桩桩底土层,提高单桩承载力。工程实践表明,此方法成本较低,且基本不影响工期,取得预期的效果。
2005年07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2 ] - 2005年07期 40-5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 ]
- 宁宝宽,陈四利,刘斌
通过试验研究自然水、不同种类与不同浓度的化学溶液和不同的pH值对水泥土桩的侵蚀效应。试验结果表明,pH值提高,水泥土强度提高;水泥土强度与化学溶液的浓度成反比;不同化学溶液中水泥土强度不同。建议复杂环境中的水泥土桩的设计承载力应考虑应用环境的酸碱度效应。
2005年07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4 ] - 胡安兵,李小斌,杨敏
泥浆质量控制是钻孔灌注桩施工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泥浆制备、循环、净化等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钻进速度和成孔质量、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结合上海某超深钻孔桩基工程,从地层物理力学性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试验测试,确定了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并在实际施工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2005年07期 44-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22 ] - 水伟厚,王铁宏,王亚凌
采用瑞雷波法对强夯地基进行大面积普查,既能降低成本、扩大检测面,又能提高检测速度和精度。通过对广东惠州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国内首次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前后瑞雷波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了碎石土地基上10000kN·m强夯的地基承载力等。瑞雷波法检测得到的结论可指导强夯地基处理的检测工作。
2005年07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60 ] - 周健,刘洋,贾敏才
结合上海某工程大面积吹填土地基处理,对真空动力固结在加固含饱和软粘土夹层的吹填土中的适宜性和相应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通过对加固过程中地下水位、超孔隙水压力、工艺参数等的分析研究,探讨了真空动力固结应用于含饱和软粘土夹层地基处理时的加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真空动力固结方法用于加固含饱和软粘土夹层的吹填土地基有较好的适用性。
2005年07期 49-5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77 ] - 周乾,吴发红,李飞,刘训良
从减少因毗邻房屋接建而引起原有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目标出发,提出了用压密注浆技术加固原有房屋软土地基的方法,并对该方法加固地基、减少沉降的机理作了介绍。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安全、可靠,是解决软土地区毗邻房屋接建中地基处理问题的一种较好方法。
2005年07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98 ] - 罗国权
某重工业厂房中由于堆载造成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为地质状况复杂、基础设计不合理以及堆载过大且不均匀。对最终变形量进行了测算,提出了采用地基整体加固法的事故治理方案。给出了采用深层搅拌桩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原理、方法及实施方案。实践与监测表明加固效果良好。
2005年07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193 ] - 王仕传,黄茂松
运用条分法,通过单元条块的平衡条件,推导出曲面滑裂面下刚性挡土墙面主动土压力分布,并同库仑土压力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库仑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的土压力偏小,只有当挡墙面直立和光滑时,墙上土压力分布才为直线型。
2005年07期 57-5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3 ] - 潘立
在结构加固改造工程中,常需要在不改变梁端截面的条件下增大该部位的受弯承载力,而采用现有粘贴钢板、粘贴碳纤维片材的方法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一般情况的植筋增大梁端受弯承载力的新方法,并在多项加固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2005年07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12 ] - 姚卫国,凌海,姚正治,陈强,赵启明
结合某钢厂烧结厂房的加固,介绍预加应力钢斜撑在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中的应用。通过高强螺栓对该斜撑施加预加应力,可在厂房设备正常运转时对待加固的混凝土框架梁进行部分卸载,并减小其计算跨度,达到较好的加固效果。通过预加应力钢斜撑的顶升卸载可缩小总体加固范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5年07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28 ] - 卓静,李唐宁,章庆学,周密
在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试验中,首次采用波形齿夹具锚对碳纤维布进行锚固。研究证实这种端部锚固方法能够阻止片材由于弯剪斜裂缝引起的剥离向端部发展,将片材的剥离限制在局部区域内;在加载的中后期,锚具承担了碳纤维布中大部分拉力,防止了片材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树脂过大的剪切变形,有效地防止了片材的剥离破坏;采用波形齿夹具锚对碳纤维布进行锚固,对提高片材的利用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当碳纤维布层数较多、厚度较大时。
2005年07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引用频次:52 ] |[下载次数:209 ] - 郑文忠,郑弦,王英
合理考虑两跨连续梁在加载过程中受力模式的变化和无粘结筋的应力增量对支座控制截面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贡献,选择合理的结构“失效”标志,就可应用相关设计规程所给刚度计算公式按等刚度法计算结构的变形,求得无粘结筋在外载下的伸长,从而确定无粘结筋极限应力。据此,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探讨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两跨适筋连续梁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随普通钢筋配筋指标βs和预应力筋配筋指标βp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与现有试验结果相吻合的两跨连续梁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的计算公式。
2005年07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152 ] - 邬喆华,楼文娟,许国平,郑文忠,唐锦春,卫纪德
荷载平衡法已广泛地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在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施工要求,预应力筋实际线形在中间支座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过渡的曲线,使得预应力等效荷载不能全部与梁上均布荷载相抵消。根据结构力学原理对荷载平衡法进行改进,能针对预应力筋线形的实际布置情况方便地估算出等效荷载的大小。
2005年07期 72-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86 ] - 张望喜,易伟建
指出了混合结构中承重墙与非承重墙基础顶面竖向荷载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纵横墙协同工作状态的主要因素。利用大量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考虑纵横墙协同工作时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墙基础顶面竖向荷载的计算方法与公式。文中的部分结论对现行砌体结构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5年07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5 ] - 李启鑫,翟希梅,唐岱新,全成华
完成了一片设置构造柱的混凝土砌块墙体的局压承载力试验。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构造柱解决局压问题进行了扩大参数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同不设构造柱的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混凝土构造柱对改善砌块墙体局压的贡献。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局部荷载处设置构造柱后,大部分荷载由构造柱承担,较大程度提高了墙体的局压承载力。最后给出了用构造柱承担局部压力的局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2005年07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4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