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协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


  • 水平地震作用下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抗扭设计方法

    魏琏,王森

    对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自振特性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塔楼结构的抗扭设计要点和计算分析方法,以及多塔楼结构抗扭设计控制指标等。最后通过一不对称三塔楼结构的实际工程的抗扭设计对本文方法进行了说明。

    2005年08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引用频次:38 ] |[下载次数:446 ]
  • 超长大底盘不对称双塔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徐永基,吕旭东,廖文群,张又一,周鹏

    位于西安市的某超长大底盘的高层建筑,上部有两个塔楼且位置呈“”型布置,其结构振型复杂,会产生较强的扭转振动,属复杂的高层结构。其地下部分为超长结构,且上部荷载差异大,因施工期间的温差与差异沉降引起的附加内力需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增大结构的抗扭刚度,减小扭转的影响,同时还加强了结构的构造措施。

    2005年08期 8-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88 ]
  • 水平地震作用下不对称不规则结构抗扭设计方法研究

    魏琏,王森,韦承基

    对水平地震作用下不对称不规则结构的抗扭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设计这类结构时应主要考虑:由楼板(刚性隔板)的扭转角引起的竖向构件的扭转不超过许可值;边端框架或剪力墙的层间位移角应小于规范限值;控制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楼板平面内应力在许可范围内。从楼层扭转位移比的定义,楼层扭转角与楼层质心距端部框架或剪力墙距离之积,可以看出现行抗震规范仅采用扭转位移比来控制楼层的扭转是不够的。

    2005年08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145 ] |[下载次数:979 ]
  • 结构的耗能减震与防屈曲支撑

    郭彦林,刘建彬,蔡益燕,邓科

    防屈曲支撑作为一种新型的耗能减震构件,改进了普通支撑易受压屈曲的缺点,地震时有很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它与框架共同组成双重抗侧力体系,目前在美国和日本有日益广泛的应用趋势,在我国个别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结合介绍这种支撑构件及支撑框架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防屈曲支撑的构造和受力机理,探讨了它的应用前景。

    2005年08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引用频次:360 ] |[下载次数:2826 ]
  • 北京饭店消能减振抗震加固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梁继东,董聪,苗启松

    以SAP2000软件为计算工具,并选用General型Frame单元模拟消能支撑,对北京饭店西楼消能减振抗震加固前后的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采用两种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方式,计算了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并采用能力谱方法,证明加固后的结构符合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2005年08期 24-2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45 ]
  • 对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黄靓,施楚贤,吕伟荣

    通过比较框架填充墙结构与纯框架结构在层间刚度、自振周期和变形方面的不同特点及力学性能上的差异,分析了填充墙带来的刚度突变、短柱效应、扭转效应等对结构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认为,应对布置填充墙后的薄弱层和扭转效应进行时程分析,结构计算应考虑填充墙的质量与刚度的影响。这些解决办法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2005年08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81 ] |[下载次数:684 ]
  • 9度区多层框架结构柱截面控制条件研究

    肖峰,杨溥,黄宗明

    严格按现行设计规范设计了9度区、不同层数和场地条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分析多层框架柱截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到了可供设计人员参考的9度区多层规则框架柱截面尺寸的控制条件。

    2005年08期 30-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4 ]
  • 某底层框架砖房的消能减震设计

    丁幼亮,李爱群,张志强,吴耀辉

    研究了底层框架砖房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抗震设计方法,介绍了宿迁某底层框架砖房采用粘弹性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设计,给出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计算结果。计算表明,设置粘弹性阻尼器后,上部结构在多遇、罕遇地震作用下均能满足承载力与变形的要求。

    2005年08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167 ]
  • 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复合面层加固砖墙的试验研究

    王亚勇,姚秋来,王忠海,黄明辉,叶斌

    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复合面层具有高强、防火、聚合力强、无污染、施工简便等特点,是近年来国内外各类建筑加固补强工程所采用的新型应用技术。试验研究表明,对于混凝土构件,这种加固补强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采用该技术进行加固的15片砖墙的抗剪承载力试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砖墙的抗剪承载力可以提高50%以上。该技术对于砌体构件同样具有良好的加固补强效果,可以在工程中应用。

    2005年08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引用频次:82 ] |[下载次数:406 ]
  • 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在郑成功纪念馆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王亚勇,姚秋来,巩正光,陈友明,谢益人,陈在谋

    采用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对厦门市风貌建筑———郑成功纪念馆承重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梁板进行结构加固设计和施工。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经计算,加固后的结构在正常使用和地震时能达到设计的安全度要求,同时又保持了原有建筑风貌及使用功能的要求。

    2005年08期 41-4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引用频次:50 ] |[下载次数:244 ]
  • 金水桥石拱结构的抗震分析

    杜义欣,刘晶波,聂建国,樊健生

    金水桥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石拱桥,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选取混凝土单元Solid65,按照现行规范,进行了抗震分析。结果表明金水桥在8度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在遭遇9度地震作用时会发生局部破坏,特别是拱圈1/4和拱顶处,建议对拱圈石块的缝隙进行局部的抗震加固。

    2005年08期 43-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72 ]
  • 重庆袁家岗体育场网壳罩棚结构设计

    邓开国,李巧,贾志涛

    重庆袁家岗体育场为重庆市重点工程,建筑造型新颖、美观,下部看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屋盖为网壳钢结构,建成后为目前亚洲最大跨度的钢网壳结构。网壳外形呈西瓜皮状,钢材为Q345B圆钢管,节点以焊接空心球为主,少量采用铸钢空心球及相贯节点。铸钢件采用德国DIN1782标准中的GS20Mn5制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屋盖风载体型系数及风振系数。

    2005年08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227 ]
  • 重庆袁家岗体育中心体育场网壳铸钢节点设计

    邓开国,李巧

    重庆袁家岗体育中心体育场网壳采用了七种形式的铸钢节点,设计过程中应用ANSYS和COSMOS系列软件对节点进行了空间三维实体有限元计算。线弹性及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不利工况下,部分节点局部区域的峰值应力有超过铸钢屈服极限的情况,但屈服区域范围小,同时最大应变值尚小。为验证计算分析结果,对两个受力较大的铸钢节点进行了足尺实体静力试验,采用分级加卸载制度获取各级荷载下各观测点应力应变值。两者的比较表明,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大致相同,最不利应力分布范围总体吻合。铸钢节点绝大部分区域处于线弹性状态,节点整体应力水平不高,表明铸钢节点设计合理。

    2005年08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81 ]
  • 巨型空间钢框架结构的二阶实用分析

    郑廷银,赵惠麟

    为了探讨巨型空间钢框架结构二阶分析的实用方法,从简化结构的计算模型入手,采用连续化概念和刚度等效原则,将立体格构式巨型构件等效为三维实腹式构件,在对巨型梁柱的节点域进行等效后获得巨型钢框架结构的三维等效模型,据此建立结构的二阶分析刚度方程,并用数值算例检验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可靠性。方法可供结构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时参考。

    2005年08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5 ]
  • 耐火钢构件抗火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丁军,李国强

    根据新日铁钢铁公司的试验结果,拟合了高温下耐火钢的材料模型,结合其理想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火灾升温条件下耐火钢构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高温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方法分析预测耐火钢构件抗火性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通过有限元对比分析指出,耐火钢较普通钢可显著提高钢构件的抗火性能。

    2005年08期 61-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254 ]
  • 钢框架梁柱非线性分析中的一种新单元

    庄和星,宋启根,吕令毅

    为避免稳定函数单元在轴力为拉、零、压时单元刚度矩阵表达式不一致,提出了MEP单元。单元是以满足约束条件及最小势能原理来构造的。计算结果表明,由MEP单元导出的挠度和刚度系数具有较高的精度。该单元方便应用于变截面及弹塑性梁柱结构中。

    2005年08期 6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95 ]
  • 索穹顶结构全面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赵宝成,李奉阁

    通过线性规划、齿形片、模态搜索及一维搜索片的联合应用,提出了索穹顶结构的预应力、截面、矢高、圈数同时优化设计的方法,优化效果明显。可在优化的过程中完成对索穹顶结构的设计。编制了索穹顶结构优化设计的计算程序,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2005年08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40 ]
  • 钢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储德文,梁博,王明贵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在高烈度区的抗震性能和地震剪力在钢框架和混凝土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是这种体系抗震性能研究的重点。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表明,该结构体系的破坏集中于混凝土筒体,钢框架没有出现明显的破坏现象,结构整体的延性较好;而混凝土筒体结构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地震剪力。建议在混凝土筒体内预埋尺寸较小的构造用钢柱、钢梁,以改善筒体延性。

    2005年08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64 ] |[下载次数:449 ]
  • 套筒式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研究

    张莉若,汤中发,王明贵

    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套筒式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承载性能,同时进行了采用力位移混合加载控制的节点承载力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套筒式节点和环板式节点的极限受弯承载力都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套筒式节点的转角较小,节点为刚性连接。在相同的轴压比下,两种形式节点的抗震性能相当。

    2005年08期 73-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引用频次:42 ] |[下载次数:351 ]
  • 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板中无粘结筋的应用研究

    罗小勇,聂建国,余志武

    推导了将曲线无粘结预应力束视为位移变量直接求解的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单元的有限元列式,并对用于试验的2根无粘结和2根有粘结的预应力混凝土钢连续组合梁进行了分析,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无粘结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略小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钢组合梁,其原因是组合梁内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低于有粘结预应力筋的;而在负弯矩区采用直线配束或曲线配束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影响很小。

    2005年08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7 ]
  • 不同钢骨含钢率的钢骨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张建文,司马玉洲,张仲先

    对工字钢为对称放置的四个不同钢骨含钢率、纵筋配筋率的钢骨混凝土梁进行了抗弯实验。根据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对不同用钢量的钢骨混凝土梁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国内外几种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认为合理的含钢率为5%~8%,在合理的含钢量范围,构件的抗弯能力与含钢率成正比。

    2005年08期 79-8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249 ]
  • 大开间预应力楼盖的研究

    徐有邻,王晓锋,程志军,刘刚

    传统的混凝土楼板难以满足现代建筑结构对于跨度、载荷、延性、抗裂及整体性能的要求。利用高强钢丝、钢绞线作预应力配筋的圆孔板装配整体式楼盖、圆孔板叠合楼盖及双向叠合板楼盖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及经济效益,是利用高效材料达到的优良混凝土结构形式,可供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参考。

    2005年08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19 ]
  • 矩形截面小偏压构件非对称配筋计算的实用方法

    李平先,张雷顺,郭进军

    根据平截面假定和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基本公式,通过对矩形截面非对称配筋承载力的分析计算,给出了ξ与m,n的关系以及计算ξ的线性内插公式。计算表明,方法计算简便,精度高,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2005年08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