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玮;花炳灿;姚激;
对于建造年代较早的优秀历史建筑,由于早期材料强度低以及理论认知的局限性,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较差,使用传统加固方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与文物保护存在较大冲突。结合结构顶升工艺恢复建筑历史原貌,通过增设隔震支座,显著提高历史保护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增设隔震支座后的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后的各部分构件均未发生严重破坏,满足罕遇地震下不超过“中度损伤”的抗震性能目标。大幅减少结构加固对重点保护区域的影响,使文物建筑重焕光彩,满足现有使用功能的需求。
2022年03期 v.52;No.567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8 ] - 白雪;蒋利学;郑士举;
上海的近代混凝土结构历史建筑在我国具有典型代表性,深入了解这些历史建筑的结构体系、材料、构造等结构特征,对其可靠性鉴定与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08幢上海近代混凝土结构历史建筑的房屋检测结果,统计其典型结构特征,由于受到近代建筑材料、施工技术、设计水平等因素制约,加之服役时间较长、后期改建搭建等,较多混凝土结构近代建筑存在使用安全和耐久性问题,且较多近代建筑的抗震构造普遍达不到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保护要求进行处理。
2022年03期 v.52;No.567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51 ] - 郑士举;白雪;蒋利学;
为了进一步解决对历史建筑钢筋材料强度缺乏了解的问题,对历史文献进行了调研,并对上海某近代混凝土建筑改造工程现场截取的不同规格型号的钢筋进行了拉伸试验及里氏硬度试验。结合历史文献调研结果及钢筋制造工艺、拉伸试验及里氏硬度试验结果,对近代混凝土建筑中实测钢筋里氏硬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相当于我国当前标准的HPB235级和HRB335级钢筋之间尚存在屈服强度275MPa的钢筋;当采用表面硬度法对近代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强度等级进行判别时,若实测钢筋里氏硬度代表值大于400,可判别为G40级;若实测钢筋里氏硬度代表值小于375时,可判别为G33级;在两者之间时,建议取样检测或偏保守判别为G33级;G33级钢筋屈服强度可按HPB235级钢筋取值,G40级钢筋屈服强度可按275MPa取值;扭钢属于冷扭钢筋,在进行承载力验算时扭钢的屈服强度可按335MPa取值。
2022年03期 v.52;No.567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48 ] - 董军锋;王耀南;雷波;
针对水泥基灌浆材料构件强度的检测,提出了采用回弹法对试块进行抗压强度原位检测的方法,介绍了规程编制的背景、规程框架、研究内容、试块制作要求、试验方法、仪器选用、强度曲线制定要求等内容。并通过初步试验成果,证明了研究方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不仅细化了试块制作、仪器选型、强度分级方法、试验步骤,而且完善了数据处理、强度曲线拟合、误差统计等方法,为后期规程编制奠定了基础。
2022年03期 v.52;No.567 85-8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94 ] - 韩春雷;王大勇;
针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提出了一种弧面对压法检测技术。在混凝土立方体试块中钻取直径38mm的微小芯样作为弧面对压试件,采用自行研制的弧面对压仪在试件的两个相对弧形侧面施加压力,测得试件破型时弧面对压力值,并计算得到弧面对压试件破型时的应力值。同时测试同批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值。根据7种不同混凝土强度的203组试验数据,建立了弧面对压试件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间的相关关系,依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回归,拟合得到弧面对压法测强曲线。给出弧面对压法检测技术的试验方法和操作要点。最后,在实体剪力墙结构构件上钻取试件,进行了弧面对压法与钻芯法测试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弧面对压法测强曲线具有较高的精度。弧面对压法检测技术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70密集配筋现浇结构构件与装配式结构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2022年03期 v.52;No.567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75 ] - 赵杰;雅菁;尚静媛;文超;陈倩;孙沫然;王晓航;
为解决超声波检测钢板剪力墙空洞缺陷判断准确性的问题,在现有《超声法检测混凝土技术规程》(CECS 21∶2000)中概率法判断钢管混凝土缺陷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对测法通过KON-NM-4A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和50kHz超声波换能器,对钢板剪力墙空洞缺陷进行检测。并采用概率法、波列、波形、频谱分析及空洞尺寸估算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判断钢板剪力墙内空洞缺陷的位置、尺寸,最后尝试通过软件Surfer将概率法分析的缺陷位置直观表示。结果表明,采用概率法可以判断截面尺寸大于90mm×90mm空洞缺陷的位置;采用波形分析法可以补充判断截面尺寸不小于60mm×60mm空洞缺陷的位置;采用Surfer软件可以对概率法分析结果直观显示。
2022年03期 v.52;No.567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37 ] - 孙广东;赵自强;刘佳;申克常;高小旺;
总结了既有建筑按照现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5)进行安全性鉴定中会遇到既有建筑现浇板不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最小配筋率规定的情况。分析了当现浇楼板承载力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且无明显外观缺陷损伤时,仅楼板最小配筋率不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把现浇楼板评定为c_u级或d_u级的不合理性。探讨了双向和单向现浇楼板安全性鉴定应以是否出现脆性破坏为原则进行判别,在承载力满足要求且未出现结构损伤情况下,其楼板最小配筋率大于导致脆性破坏的配筋率时,应把所鉴定的现浇楼板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为a_u级或b_u级。
2022年03期 v.52;No.567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15 ] - 王贤强;杨羿;刘朵;张建东;陈春霖;
为了验证高强螺栓止裂对平板贯穿型疲劳裂纹的加固效果,基于有限元模拟探究了高强螺栓止裂加固机理,通过单边裂纹钢板和横隔板足尺模型疲劳试验,验证了高强螺栓止裂加固的有效性,定量比较了高强螺栓规格对修复后钢板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边裂纹钢板高强螺栓止裂加固后的疲劳寿命是传统止裂孔加固的近5倍,螺栓规格(螺栓直径、强度等级)对加固效果影响显著,单边裂纹钢板用10.9级M14高强螺栓止裂的疲劳寿命是8.8级M12高强螺栓的3倍以上。横隔板足尺模型高强螺栓止裂加固后疲劳寿命达到200万次以上,满足规范疲劳强度等级要求。单边裂纹钢板和横隔板足尺模型疲劳试验中,高强螺栓止裂后构件均表现出优异的抗疲劳性能。
2022年03期 v.52;No.567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23 ]
- 李成;
<正>~~
2022年03期 v.52;No.567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4 ] - 唐玲;
<正>~~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0 ] - 韦锦业;
<正>~~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5 ] - 金磊;
<正>~~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3 ] - 王瀚文;
<正>中国各个地方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早期的基础建筑类型,分布广,数量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北山南苑建筑景观鸟瞰图。中国汉族地区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其中徽派建筑凭借着其自己的特色被大众所熟知。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35 ] - 李胜男;
<正>展示空间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出现的新的形态语言,材料和技术的创新给展示空间设计带来深远的影响。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数字媒体被广泛运用到展示设计空间中,把展示空间设计的内容从形态图像的传统方式演变到综合造型、色彩、光影、声音影像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在信息时代,伴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展示空间设计有了新的突破。它已经不仅仅只是在特定空间内对展品的有机组合,还包括在空间中积极地融入虚拟现实、多媒体互动、全息成像、数字影院、光影等数字媒体技术,来演绎数字化的媒体信息空间。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675 ] - 杨丽丽;
<正>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建筑设计在优化传统结构布局的同时,对景观搭配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基于传统园林设计理念的景观组合形态丰富了现代建筑设计效果,通过融入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然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搭配技巧应参考其结构布局的特殊性,不同结构布局下的景观设计搭配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从视觉艺术空间构建的角度出发,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搭配技巧将能够营造更加多元化的环境艺术氛围。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19 ] - 崔海虎;
<正>随着现代育人理念的持续深化,以及“理论+实践”教育改革的广泛开展,高校在坚持传统理论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其中就包括高校原有实训室的改造工程。实训室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其内部空间结构布局应结合实训课程的实际要求进行调整,从而满足实训课程的需要,同时,从视觉艺术效果与实用性的角度分析,高校实训室的改造将成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4 ] - 葛俊杰;
<正>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在室内建筑装饰设计中,除考虑建筑空间布局与功能区分外,还需要对室内家居产品的搭配形式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满足不同室内装饰设计的需要,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居产品搭配效果,为用户带来不同的居住体验。同时,科学的室内家居产品搭配与设计还可以赋予空间多元化的艺术美感,并能够通过调整家居产品搭配形式构建差异化的艺术空间。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73 ] - 文闻;
<正>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完善,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结构形态的单一要求,多元视觉传达设计思想的渗透,使建筑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就包括构成的视觉化传达设计在建筑立面中的应用。建筑立面设计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视觉艺术效果、结构强度外,还需要关注建筑节能与成本,所以,构成的视觉化传达设计能够丰富建筑立面的设计效果。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77 ] - 张虹;
<正>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千城一面、特色缺失等问题,塑造特色城市意象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以清代福建省管辖范围内城市的方志城池图为研究对象,包含今福建省和台湾省,共搜集到清代不同时期城池图103张。图纸筛选以一城一图、图面清晰度、图纸内容的丰富性为原则,共整理出61张城池图作为研究对象。重新提取了城池图意象要素,共计12类,包括水系、城外山体、城内山体、防御建筑、官署建筑、文教建筑、城内信仰建筑、城外信仰建筑、城内标志建筑、城外标志建筑、道路及桥梁,并进行数量统计及数据标准化处理。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6 ] - 杨书婷;
<正>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日益完善,已经不再局限于功能视角下对室内空间多元结构布局的研究,而是从视觉美学层面满足人们追求舒适、轻松、安静的室内环境空间,在此背景下,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色彩美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形成了基于色彩美学的空间艺术体现。然而,色彩美学在不同设计领域的交叉特点意味着其能够有效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同时,在以空间结构功能为核心的建筑设计方面,色彩美学的应用能够弥补空间结构布局的不足,从而使建筑空间更具有温度,进一步丰富空间艺术特质。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36 ] - 潘琦;
<正>文化性与艺术性是建筑设计立面以及空间的抽象概念元素,这些抽象的概念元素可以运用相应的装饰元素构图元素进行表达出来,而装饰性元素还可进一步采用具有文化气息的构件或者具有图案纹理的构件进行表达与运用,以便将整体的建筑形象塑造地更具有文化艺术气息,更好地烘托出建筑的意象美学。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2 ] - 潘琦;
<正>空间现象学主导下的体验式建筑是一种基于场景建构的空间体系。在空间模式下,场景中的形式化元素、视觉化元素等都可以成为场景形态的构图表达,也可将人的路径感受以及体验融入到整体的空间建构之中。同时,现象学主导下的建筑空间也会从宏大叙事性的维度出发,将场景的空间与人的体验式感受充分结合在一起,突出场景空间的形态之美与叙事之美。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88 ] - 任远方;
<正>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关于室内环境设计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传统室内环境设计多强调以空间结构布局为主,并能够围绕不同空间的功能伸展开,以满足相对多元化的空间功能需求,如高校图书馆。相比较传统室内环境设计来说,高校图书馆功能空间构成较为丰富,且不同室内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室内环境设计有着一定的复杂性,需要采取差异化的设计策略,从而营造更加舒适、安静的阅读空间。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81 ] - 张思齐;
<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城镇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传统乡村建筑资源逐渐减少,在此背景下,“乡愁”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以“留住乡愁”为核心的乡村建筑资源保护是现阶段乡村“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并推动了乡村建筑的传承与发展。“留住乡愁”视域下乡村建筑是在传统乡村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形象和具象两种方式,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对于传统乡村建筑、乡村文化和生态的追求,这也是新时期乡村建筑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27 ] - 张媛媛;葛现玲;
<正>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构建在综合考虑其空间结构布局的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公共空间在城市功能构成中的作用发挥,并能够通过创新结构形态等丰富人们的视觉感知,使其更富有艺术性。基于视觉感知的城市公共空间营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强调传统建筑空间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突出不同视角下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感知效果,为城市公共空间营建提供参考,并使其空间结构布局更加科学。
2022年03期 v.52;No.567 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0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