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协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


混凝土结构

  • 成型矩形八角组合螺旋箍筋柱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

    周建龙;邱介尧;徐浩;包联进;钱鹏;

    针对高层和超高层框架混凝土柱构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矩形八角组合螺旋箍筋柱。与传统成型钢筋柱相比,矩形八角组合螺旋箍筋柱具有多项优势。以传统矩形八角组合箍筋柱的柱构件作为对照,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拟了柱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轴压比下柱水平承载性能,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极限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随着轴压比的提高,柱的水平承载力变大,荷载-位移曲线的强度下降段变陡,延性变差;成型矩形八角组合螺旋箍筋柱与传统矩形八角组合箍筋柱的刚度、承载力和延性接近。综上所述,成型矩形八角组合螺旋箍筋柱在构造和受力性能上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建筑结构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结构中具有推广价值。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62 ]
  •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T形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刘春阳;于桂欣;高英棋;顾一凡;吴洋洋;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T形梁的抗剪性能,以再生骨料取代率、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和剪跨比为参数设计了5个再生混凝土T形梁。通过单调加载试验,对再生混凝土T形梁的破坏特征、承载力、变形能力以及钢筋应变结果进行了研究,并基于现有规范和试验数据对各试件的峰值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梁的抗剪承载力受再生粗骨料的影响较小,但再生粗骨料的使用会降低梁的刚度及变形能力,使梁的剪切脆性破坏特征更为明显;掺加钢纤维或增大配箍率均可以提高梁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梁的剪切脆性破坏情况;试件的承载能力随剪跨比的减小而增大,但其变形能力随之降低;修正方法得到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相比误差较小,可为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设计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52;No.567 7-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539 ]
  • 温度诱导缝对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的影响研究

    李涛;梁汝鸣;和西良;葛序尧;刘洋;

    为研究设置温度诱导缝在解决超长结构温度应力问题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以某科技文化中心项目为例,采用MIDAS Gen和ABAQUS就地下室顶板进行建模分析,探讨了四种不同类型温度诱导缝的效果。结果表明:设置温度诱导缝可以较好地释放温度应力;综合考虑结构布置的便利和设置温度诱导缝的效果,选用不增设柱跨、不断开主梁的凹槽型温度诱导缝较为合理;可以通过加强温度诱导缝所在跨主梁的配筋来解决主梁不断开的问题。

    2022年03期 v.52;No.567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90 ]
  • 掺机制砂C50自密实混凝土设计及应用

    李玉龙;

    以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的普通C50混凝土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单方胶凝材料用量、砂率、机制砂与天然砂比例、粉煤灰与矿渣粉比例4个因素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和自密实性能的影响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的掺入对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有不利影响;在水胶比不变的前提下,单方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自密实性能均有积极影响;筛选出了满足施工技术参数要求的因素组合。

    2022年03期 v.52;No.567 19-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450 ]

结构设计

  • 深圳大百汇主塔楼结构设计与分析

    陈学伟;黄昌靛;张梅松;黄汉华;

    深圳大百汇主塔楼高度为375m,超高层主塔楼是集办公、酒店、公寓和商业为一体的综合体,结构体系采用带伸臂桁架与腰桁架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塔楼建筑立面呈纺锤形,外框柱沿曲线布置而形成一系列的斜柱。介绍了主塔楼结构方案的确定方法及结构设计重点,描述了曲线布置的斜柱体系对抗侧刚度的提高效应、伸臂桁架的选取及优化、斜柱引起钢梁水平轴力的计算方法,基于性能抗震思想对结构及构件进行大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塔楼整体刚度与构件满足抗风与抗震的性能要求。

    2022年03期 v.52;No.567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34 ]
  • 陕西银隆大厦连体高层结构设计

    李靖;扈鹏;徐良齐;曹莉;

    陕西银隆大厦项目是由两个建筑体型、结构高度完全不同的高层建筑在高位通过连廊相连,形成的双塔连体结构。结构体系复杂,平面扭转不规则、竖向构件不连续,属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两个塔楼分别采用钢框架-偏心支撑核心筒与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结构体系和设计方法,包括钢偏心支撑的布置、消能梁段的设置、连接体结构的布置等。采用YJK、MIDAS/Gen、ETABS、PERFORM-3D等多个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承载力及变形能力验算,验算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同时针对复杂超高层钢结构中不同构件的性能要求,阐述了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

    2022年03期 v.52;No.567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41 ]
  • 昆明某大跨连体天幕钢结构设计

    李文斌;

    昆明某连体天幕为高烈度区连接超高层塔楼及商业裙房的大跨度连体钢桁架,其中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商业裙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对连体桁架与主体结构不同连接方式进行了对比,发现采用摩擦摆滑动支座进行连接可显著减小对塔楼相关构件内力的影响。对结构进行了弹性分析和非线性屈曲稳定分析,对关键节点采用性能化分析方法。同时,通过大震弹塑性分析,支座最大滑动量满足其性能要求,并针对结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对关键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节点的可靠性,计算结果均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

    2022年03期 v.52;No.567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10 ]
  • 大跨度平板-剪力墙结构体系可行性研究

    朱礼敏;王欢欢;田春雨;胡兰英;王爱志;

    选取两个已建的工程实例按照平板-剪力墙结构布置,首先对其进行多遇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完成结构设计;然后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其抗震性能及破坏形态;最后对平板-剪力墙体系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平板-剪力墙体系的整体指标均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构件验算也满足承载力要求,能够实现“小震不坏”的设防目标;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平板-剪力墙体系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限值1/120的要求,墙体和楼板的损伤均不大,能够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平板-剪力墙体系的材料用量与传统剪力墙体系相比略低或持平。在此基础上,对平板-剪力墙体系的板厚取值、板内暗梁设置等提出了建议,可为今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52;No.567 43-5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23 ]
  • 大沙河文体中心大跨度悬挂羽毛球馆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分析及减振设计

    汤凯峰;

    大跨度悬挂结构动力特性复杂,在悬挂楼盖上进行室内体育活动容易产生较大振动。大沙河文体中心在标高39.2m处设置了4榀跨度为58.8m的钢桁架以悬挂58.8m×88.8m的羽毛球馆楼盖;采用SAP2000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有限元时程分析得出,羽毛球馆楼盖在有节奏运动荷载激励下,楼盖竖向振动产生的有效最大加速度为0.911m/s~2,大于《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T 441—2019)规定的限值0.5m/s~2;通过增加调频质量阻尼器(TMD)进行减振控制后,楼盖竖向振动产生的有效最大加速度为0.467m/s~2,减振效果明显,能够满足规范对楼盖舒适度的要求。

    2022年03期 v.52;No.567 51-5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452 ]
  • 预制综合管廊-接头-场地土地震响应分析

    谷音;邱诗榕;熊梦婷;俞伯林;林财强;

    为维护城市道路通畅、管道布局合理,新型地下结构预制综合管廊应用逐渐广泛。地震灾害可能会对综合管廊结构造成不可忽视的破坏,使城市经济发展和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以福州市马尾区地下预制综合管廊项目为原型,采用双折线模型简化模拟综合管廊接头遇水膨胀橡胶的压缩曲线,不考虑结构与土体间的摩擦滑移,建立三维预制综合管廊-接头-场地土的地震动响应分析模型。首先考虑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的两种接头形式,研究不同接头连接刚度对综合管廊地震响应的影响;其次通过改变视波速大小实现行波效应,研究不同视波速下,不同预制标准节段长度拼接的综合管廊结构在不同接头位置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和预制标准节段长度变化均对预制综合管廊结构的地震响应存在显著影响,随着预制标准节段长度的增大,接头处的地震响应随之增大。

    2022年03期 v.52;No.567 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395 ]

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

  • 某历史保护建筑抗震性能提升的探索和研究

    王玮;花炳灿;姚激;

    对于建造年代较早的优秀历史建筑,由于早期材料强度低以及理论认知的局限性,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较差,使用传统加固方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与文物保护存在较大冲突。结合结构顶升工艺恢复建筑历史原貌,通过增设隔震支座,显著提高历史保护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增设隔震支座后的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后的各部分构件均未发生严重破坏,满足罕遇地震下不超过“中度损伤”的抗震性能目标。大幅减少结构加固对重点保护区域的影响,使文物建筑重焕光彩,满足现有使用功能的需求。

    2022年03期 v.52;No.567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8 ]
  • 上海近代混凝土结构建筑典型结构特征统计与分析

    白雪;蒋利学;郑士举;

    上海的近代混凝土结构历史建筑在我国具有典型代表性,深入了解这些历史建筑的结构体系、材料、构造等结构特征,对其可靠性鉴定与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08幢上海近代混凝土结构历史建筑的房屋检测结果,统计其典型结构特征,由于受到近代建筑材料、施工技术、设计水平等因素制约,加之服役时间较长、后期改建搭建等,较多混凝土结构近代建筑存在使用安全和耐久性问题,且较多近代建筑的抗震构造普遍达不到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保护要求进行处理。

    2022年03期 v.52;No.567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51 ]
  • 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强度判别方法研究

    郑士举;白雪;蒋利学;

    为了进一步解决对历史建筑钢筋材料强度缺乏了解的问题,对历史文献进行了调研,并对上海某近代混凝土建筑改造工程现场截取的不同规格型号的钢筋进行了拉伸试验及里氏硬度试验。结合历史文献调研结果及钢筋制造工艺、拉伸试验及里氏硬度试验结果,对近代混凝土建筑中实测钢筋里氏硬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相当于我国当前标准的HPB235级和HRB335级钢筋之间尚存在屈服强度275MPa的钢筋;当采用表面硬度法对近代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强度等级进行判别时,若实测钢筋里氏硬度代表值大于400,可判别为G40级;若实测钢筋里氏硬度代表值小于375时,可判别为G33级;在两者之间时,建议取样检测或偏保守判别为G33级;G33级钢筋屈服强度可按HPB235级钢筋取值,G40级钢筋屈服强度可按275MPa取值;扭钢属于冷扭钢筋,在进行承载力验算时扭钢的屈服强度可按335MPa取值。

    2022年03期 v.52;No.567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48 ]
  • 《回弹法检测水泥基灌浆材料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编制的试验研究

    董军锋;王耀南;雷波;

    针对水泥基灌浆材料构件强度的检测,提出了采用回弹法对试块进行抗压强度原位检测的方法,介绍了规程编制的背景、规程框架、研究内容、试块制作要求、试验方法、仪器选用、强度曲线制定要求等内容。并通过初步试验成果,证明了研究方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不仅细化了试块制作、仪器选型、强度分级方法、试验步骤,而且完善了数据处理、强度曲线拟合、误差统计等方法,为后期规程编制奠定了基础。

    2022年03期 v.52;No.567 85-8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94 ]
  • 弧面对压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研究

    韩春雷;王大勇;

    针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提出了一种弧面对压法检测技术。在混凝土立方体试块中钻取直径38mm的微小芯样作为弧面对压试件,采用自行研制的弧面对压仪在试件的两个相对弧形侧面施加压力,测得试件破型时弧面对压力值,并计算得到弧面对压试件破型时的应力值。同时测试同批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值。根据7种不同混凝土强度的203组试验数据,建立了弧面对压试件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间的相关关系,依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回归,拟合得到弧面对压法测强曲线。给出弧面对压法检测技术的试验方法和操作要点。最后,在实体剪力墙结构构件上钻取试件,进行了弧面对压法与钻芯法测试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弧面对压法测强曲线具有较高的精度。弧面对压法检测技术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70密集配筋现浇结构构件与装配式结构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2022年03期 v.52;No.567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75 ]
  • 超声检测钢板剪力墙空洞缺陷的综合分析与判断

    赵杰;雅菁;尚静媛;文超;陈倩;孙沫然;王晓航;

    为解决超声波检测钢板剪力墙空洞缺陷判断准确性的问题,在现有《超声法检测混凝土技术规程》(CECS 21∶2000)中概率法判断钢管混凝土缺陷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对测法通过KON-NM-4A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和50kHz超声波换能器,对钢板剪力墙空洞缺陷进行检测。并采用概率法、波列、波形、频谱分析及空洞尺寸估算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判断钢板剪力墙内空洞缺陷的位置、尺寸,最后尝试通过软件Surfer将概率法分析的缺陷位置直观表示。结果表明,采用概率法可以判断截面尺寸大于90mm×90mm空洞缺陷的位置;采用波形分析法可以补充判断截面尺寸不小于60mm×60mm空洞缺陷的位置;采用Surfer软件可以对概率法分析结果直观显示。

    2022年03期 v.52;No.567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37 ]
  • 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中现浇楼板最小配筋率的探讨

    孙广东;赵自强;刘佳;申克常;高小旺;

    总结了既有建筑按照现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5)进行安全性鉴定中会遇到既有建筑现浇板不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最小配筋率规定的情况。分析了当现浇楼板承载力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且无明显外观缺陷损伤时,仅楼板最小配筋率不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把现浇楼板评定为c_u级或d_u级的不合理性。探讨了双向和单向现浇楼板安全性鉴定应以是否出现脆性破坏为原则进行判别,在承载力满足要求且未出现结构损伤情况下,其楼板最小配筋率大于导致脆性破坏的配筋率时,应把所鉴定的现浇楼板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为a_u级或b_u级。

    2022年03期 v.52;No.567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15 ]
  • 平板贯穿裂纹高强螺栓止裂加固试验研究

    王贤强;杨羿;刘朵;张建东;陈春霖;

    为了验证高强螺栓止裂对平板贯穿型疲劳裂纹的加固效果,基于有限元模拟探究了高强螺栓止裂加固机理,通过单边裂纹钢板和横隔板足尺模型疲劳试验,验证了高强螺栓止裂加固的有效性,定量比较了高强螺栓规格对修复后钢板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边裂纹钢板高强螺栓止裂加固后的疲劳寿命是传统止裂孔加固的近5倍,螺栓规格(螺栓直径、强度等级)对加固效果影响显著,单边裂纹钢板用10.9级M14高强螺栓止裂的疲劳寿命是8.8级M12高强螺栓的3倍以上。横隔板足尺模型高强螺栓止裂加固后疲劳寿命达到200万次以上,满足规范疲劳强度等级要求。单边裂纹钢板和横隔板足尺模型疲劳试验中,高强螺栓止裂后构件均表现出优异的抗疲劳性能。

    2022年03期 v.52;No.567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23 ]

钢与组合结构

  • 新型金属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石岩;张纪刚;王涛;刘康利;刘菲菲;

    为研究铝合金、不锈钢新型金属管及其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对4种材料不同的短柱试件进行轴压试验,总结并分析了新型金属管及其混凝土短柱的破坏过程和受力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金属管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而且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有较高的承载力以及较好的塑性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新型金属管混凝土短柱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有限元模拟分析与试验得到的试件承载力、延性曲线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的准确性。

    2022年03期 v.52;No.567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75 ]
  • 方钢管柱-H型钢梁T形件单向螺栓连接节点性能研究

    刘仲洋;董新元;陈伟;钟旻;李冰阳;翁维素;

    研究了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一种新型的方钢管柱-H型钢梁T形件单向螺栓连接节点的破坏模式,以及构件对节点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节点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以全尺寸梁柱连接节点拟静力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参数分析,探讨了柱壁厚度、梁翼缘厚度和腹板削弱程度对新型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新型节点滞回曲线呈“梭形”且较饱满,不同参数的节点均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通过增加柱壁厚度,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和初始转动刚度增加。但柱壁厚度超过14mm时,单向螺栓和T形件成为节点失效的控制因素;梁不是这种新型节点的薄弱部位,对梁翼缘和腹板进行合理开孔削弱,节点的滞回性能、极限承载、刚度和耗能能力均无显著降低。

    2022年03期 v.52;No.567 11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548 ]
  • 连续曲线双箱钢-混组合梁弯扭性能试验研究

    袁晓静;刘凡;赵伟;黄海兵;郝皓;

    为研究连续曲线双箱钢-混组合梁的弯扭性能,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曲线半径和横隔板连接方式为参数,设计了3根1∶10的缩尺模型,并对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研究试验梁跨中截面的荷载-挠度曲线、横向挠度分布和钢梁与混凝土板间的相对滑移规律。结果表明,3根梁的破坏形式一致,均为弯扭破坏,负弯矩区在0.1P_u(P_u为极限荷载)时就会开裂;极限荷载时,试验梁跨中截面外侧挠度达内侧的1.37倍;试验梁的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均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大而提高,横隔板连接方式对其弯扭性能影响不大;混凝土板与钢梁结合面切向滑移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横向栓接试验梁的滑移量小于横向焊接试验梁的;切向滑移量最大值出现在跨度的3/4处,径向滑移量最大值出现在中支点附近处。

    2022年03期 v.52;No.567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77 ]

竹木结构

  • 阻燃涂料处理三面受火锯材木梁耐火极限的试验研究

    陈玲珠;韩重庆;许清风;王正昌;冷予冰;陈溪;

    中国传统建筑多为木结构,而木结构火灾隐患较大,因此对传统木结构的耐火性能提升技术研究迫在眉睫。为此,选取市场上常见的适用于古建筑木结构的透明水性阻燃涂料,通过6根锯材木梁三面受火耐火极限的对比试验,研究阻燃涂料对不同截面尺寸锯材木梁耐火性能的提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锯材木梁截面尺寸由100mm×200mm增大至200mm×400mm时,耐火极限提高95.1%~107.8%,平均提高102.0%;经阻燃涂料处理后,锯材木梁的耐火极限提高约10min;随着受火时间延长,越靠近试件边缘部位的温度升高越快;阻燃涂料处理试件内部温度升高速度明显小于对应未作处理的试件。

    2022年03期 v.52;No.567 130-13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17 ]
  • 小径木组合墙骨剪力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刘立磊;牛爽;胡津阳;祝恩淳;

    提出一种机械连接小径木组合墙骨,并通过试验验证其用于轻型木框架剪力墙的可行性。进行了24片东北落叶松小径木组合墙骨剪力墙的抗侧性能试验,包括12片单调加载试验及12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考查了小径木组合墙骨剪力墙的破坏模式、抗剪强度、割线刚度、极限位移、延性、抗力衰减系数等指标,并探究端墙骨及覆面板用材种类对墙体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小径木组合墙骨可部分替代规格材用于木骨架剪力墙中,并获得总体上相近的抗侧承载能力;端墙骨选用规格材或小径木组合墙骨所致整体性能差异较小;覆面板材料选取及布置方式对抗侧性能影响显著,双侧布置OSB板墙体承载力显著高于一侧布置石膏板、一侧布置OSB板墙体以及单侧布置OSB板墙体。

    2022年03期 v.52;No.567 134-14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89 ]
  • 结构用侧压竹集成材强度取值研究

    陈伯望;汤春安;高丹萍;

    侧压竹是一种由竹片经胶合压制而成的竹集成材。为确定侧压竹集成材的强度指标,参照木材试验标准,对结构用侧压竹集成材试件进行了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及弹性模量的试验实测,得到了侧压竹集成材清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弦向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横纹抗拉强度、抗拉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剪强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值;以侧压竹集成材清材试件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Pearson χ~2方法,验证了侧压竹集成材的各项强度实测值的概率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基于可靠度理论,考虑材料的天然缺陷、干燥缺陷、长期荷载等影响强度取值的因素,提出了考虑多因素影响的侧压竹集成材强度设计值的确定方法,给出了侧压竹集成材构件的强度标准值和强度设计值的建议数值。结果表明:侧压竹集成材的力学性能优良,可以作为建筑结构用材。

    2022年03期 v.52;No.567 14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88 ]

  • 室内设计作品

    李成;

    <正>~~

    2022年03期 v.52;No.567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4 ]
  • 建筑风景速写

    唐玲;

    <正>~~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0 ]
  • 羊角钮编钟印象金属工艺品

    韦锦业;

    <正>~~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5 ]
  • 餐厅空间设计

    金磊;

    <正>~~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3 ]
  • 论徽派建筑与北方地域的融合

    王瀚文;

    <正>中国各个地方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早期的基础建筑类型,分布广,数量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北山南苑建筑景观鸟瞰图。中国汉族地区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其中徽派建筑凭借着其自己的特色被大众所熟知。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35 ]
  • 数字媒体艺术影响下的展示空间设计

    李胜男;

    <正>展示空间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出现的新的形态语言,材料和技术的创新给展示空间设计带来深远的影响。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数字媒体被广泛运用到展示设计空间中,把展示空间设计的内容从形态图像的传统方式演变到综合造型、色彩、光影、声音影像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在信息时代,伴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展示空间设计有了新的突破。它已经不仅仅只是在特定空间内对展品的有机组合,还包括在空间中积极地融入虚拟现实、多媒体互动、全息成像、数字影院、光影等数字媒体技术,来演绎数字化的媒体信息空间。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675 ]
  •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搭配技巧与艺术实践

    杨丽丽;

    <正>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建筑设计在优化传统结构布局的同时,对景观搭配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基于传统园林设计理念的景观组合形态丰富了现代建筑设计效果,通过融入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然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搭配技巧应参考其结构布局的特殊性,不同结构布局下的景观设计搭配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从视觉艺术空间构建的角度出发,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搭配技巧将能够营造更加多元化的环境艺术氛围。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19 ]
  • 高校实训室的改造设计

    崔海虎;

    <正>随着现代育人理念的持续深化,以及“理论+实践”教育改革的广泛开展,高校在坚持传统理论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其中就包括高校原有实训室的改造工程。实训室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其内部空间结构布局应结合实训课程的实际要求进行调整,从而满足实训课程的需要,同时,从视觉艺术效果与实用性的角度分析,高校实训室的改造将成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4 ]
  • 基于用户体验的室内家居产品搭配与设计

    葛俊杰;

    <正>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在室内建筑装饰设计中,除考虑建筑空间布局与功能区分外,还需要对室内家居产品的搭配形式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满足不同室内装饰设计的需要,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居产品搭配效果,为用户带来不同的居住体验。同时,科学的室内家居产品搭配与设计还可以赋予空间多元化的艺术美感,并能够通过调整家居产品搭配形式构建差异化的艺术空间。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73 ]
  • 构成的视觉化传达设计在建筑立面中的应用与呈现

    文闻;

    <正>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完善,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结构形态的单一要求,多元视觉传达设计思想的渗透,使建筑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就包括构成的视觉化传达设计在建筑立面中的应用。建筑立面设计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视觉艺术效果、结构强度外,还需要关注建筑节能与成本,所以,构成的视觉化传达设计能够丰富建筑立面的设计效果。

    2022年03期 v.52;No.567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77 ]
  • 清代福建省方志城池图的城市意象营造与设计

    张虹;

    <正>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千城一面、特色缺失等问题,塑造特色城市意象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以清代福建省管辖范围内城市的方志城池图为研究对象,包含今福建省和台湾省,共搜集到清代不同时期城池图103张。图纸筛选以一城一图、图面清晰度、图纸内容的丰富性为原则,共整理出61张城池图作为研究对象。重新提取了城池图意象要素,共计12类,包括水系、城外山体、城内山体、防御建筑、官署建筑、文教建筑、城内信仰建筑、城外信仰建筑、城内标志建筑、城外标志建筑、道路及桥梁,并进行数量统计及数据标准化处理。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6 ]
  •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色彩美学的艺术体现

    杨书婷;

    <正>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日益完善,已经不再局限于功能视角下对室内空间多元结构布局的研究,而是从视觉美学层面满足人们追求舒适、轻松、安静的室内环境空间,在此背景下,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色彩美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形成了基于色彩美学的空间艺术体现。然而,色彩美学在不同设计领域的交叉特点意味着其能够有效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同时,在以空间结构功能为核心的建筑设计方面,色彩美学的应用能够弥补空间结构布局的不足,从而使建筑空间更具有温度,进一步丰富空间艺术特质。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36 ]
  • 文化性和艺术化主导下的建筑设计

    潘琦;

    <正>文化性与艺术性是建筑设计立面以及空间的抽象概念元素,这些抽象的概念元素可以运用相应的装饰元素构图元素进行表达出来,而装饰性元素还可进一步采用具有文化气息的构件或者具有图案纹理的构件进行表达与运用,以便将整体的建筑形象塑造地更具有文化艺术气息,更好地烘托出建筑的意象美学。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2 ]
  • 空间现象学主导下的体验式建筑设计

    潘琦;

    <正>空间现象学主导下的体验式建筑是一种基于场景建构的空间体系。在空间模式下,场景中的形式化元素、视觉化元素等都可以成为场景形态的构图表达,也可将人的路径感受以及体验融入到整体的空间建构之中。同时,现象学主导下的建筑空间也会从宏大叙事性的维度出发,将场景的空间与人的体验式感受充分结合在一起,突出场景空间的形态之美与叙事之美。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88 ]
  • 高校图书馆的室内环境设计

    任远方;

    <正>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关于室内环境设计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传统室内环境设计多强调以空间结构布局为主,并能够围绕不同空间的功能伸展开,以满足相对多元化的空间功能需求,如高校图书馆。相比较传统室内环境设计来说,高校图书馆功能空间构成较为丰富,且不同室内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室内环境设计有着一定的复杂性,需要采取差异化的设计策略,从而营造更加舒适、安静的阅读空间。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81 ]
  • “留住乡愁”视域下乡村建筑的传承和发展

    张思齐;

    <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城镇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传统乡村建筑资源逐渐减少,在此背景下,“乡愁”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以“留住乡愁”为核心的乡村建筑资源保护是现阶段乡村“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并推动了乡村建筑的传承与发展。“留住乡愁”视域下乡村建筑是在传统乡村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形象和具象两种方式,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对于传统乡村建筑、乡村文化和生态的追求,这也是新时期乡村建筑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2022年03期 v.52;No.567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27 ]
  • 基于视觉感知的城市公共空间营建设计

    张媛媛;葛现玲;

    <正>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构建在综合考虑其空间结构布局的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公共空间在城市功能构成中的作用发挥,并能够通过创新结构形态等丰富人们的视觉感知,使其更富有艺术性。基于视觉感知的城市公共空间营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强调传统建筑空间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突出不同视角下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感知效果,为城市公共空间营建提供参考,并使其空间结构布局更加科学。

    2022年03期 v.52;No.567 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0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