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猛;李欣;卓壮;安哲;
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工程中对历史记忆构件进行保护及原貌复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外侧九座雕塑进行数字建模,包括扫描环境处理、布站选点、外业扫描、点云数据拼接。介绍了外墙窗花保护性拆除、三维激光扫描及3D打印原貌复现的工程实践细节。实践经验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生成的数字模型准确性较高,3D打印技术在制作复杂的结构构件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二者结合可以用于保护和复现历史记忆构件。
2023年06期 v.53;No.59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0 ] - 李欣;王猛;张发强;宫富强;
早期建设的大型体育场馆面临着结构耐久性已达安全使用下限、系统的设备升级改造、人流疏导与现代交通系统接驳、文化消费提升等问题,需要拆除复建。以北京工人体育场拆除施工为例,比选了爆破拆除、静力拆除、机械拆除3种方案,最终采取机械拆除方案;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 Gen对3种不同拆除工况采取移除构件法进行拆除施工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取从高到低、逐跨逐间、先内后外的拆除工况最为合理;并对该种工况选取3个不同步骤进行连续倒塌分析,描述了预应力梭形灯架、钢结构挑梁、主体看台区的拆除施工工艺,为北京工人体育场拆除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2023年06期 v.53;No.59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7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70 ] - 王猛;李欣;庄宝潼;王文婷;
对以北京工人体育场为代表的大型体育场馆拆除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浅谈了关于我国现阶段体育场馆拆除的方案选型及施工工艺;基于待拆除主体结构各部位混凝土强度与配楼结构形式分析,提出了基于分类处置与再利用的建筑垃圾零排放技术路线,基于砖瓦类垃圾高混杂特性采用了精细化分选功能化利用技术,针对不同强度混凝土类垃圾采用分级处置高值化利用技术,实现分类处置的经济效益最优化;对建筑垃圾分类再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砖瓦类再生骨料技术、流态回填材料的技术、再生混凝土制品的产品开发技术、再生道路材料的开发技术等,其中预拌流态固化应用于工体肥槽回填,再生混凝土用于工体预制构件看台板、市政砖等,实现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
2023年06期 v.53;No.594 12-1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8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57 ] - 王猛;李欣;鞠竹;郭雅兴;
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工程屋顶为拱壳结构,平面为椭圆形,长轴271m、短轴205m,矢跨比1/9.3,最大悬挑宽度74m。针对该拱壳结构施工中面临的结构安装面积大、施工作业面广、高空作业量大、交叉作业多等难题,提出了带中心压力环大开口拱壳内外环同步安装施工方法:首先通过方案比选,确定了受压内环分段安装、主拱肋整根吊装的施工方案。其次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详细说明了内、外环的分段原则和施工中的稳定性控制措施,并通过MIDAS Gen对主拱肋吊装进行了模拟验算、对钢结构合拢过程中的温度应力进行了分析。经过研究和现场实践证明,受压内环、受拉外环同时施工,吊装作业无交叉,提高了施工效率。采用地面分段拼装,超大吨位吊装的方式,减少了高空焊接作业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安装精度。采用本方法组织施工,构件受力合理,施工安全可靠。
2023年06期 v.53;No.594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7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286 ] - 黄中营;王猛;曹伟;严擒龙;
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工程中屋盖采用大跨度开口单层拱壳钢结构,安装高度很高,需要设置临时支撑。结构安装完成后需对下部布置的压力环桁架安装支撑结构进行整体卸载。为确保整个结构卸载后,平稳地从支撑状态向结构自身承受荷载的状态过渡,采取分区分级对称卸载方法,制定了临时支撑的卸载方案,通过MIDAS Gen软件对卸载过程中钢屋盖结构和支撑等的变形和受力情况进行了计算,并对卸载过程中内环梁上的变形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临时支撑卸载方案可行,结构、支撑等在卸载过程中的变形和受力都满足规范要求。实际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差距较小,说明结构整体施工质量控制较好,也证明了施工模拟分析的准确性。
2023年06期 v.53;No.59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55 ] - 李欣;王猛;庄宝潼;徐文汉;
针对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冬季现场低温环境下高强厚板复杂钢结构焊接作业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15℃低温环境Q460GJC厚板焊接接头温度场、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模拟和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热温度为170℃时,焊接开始时,V形坡口斜面端温度比直端低,实测温度前三层焊接后温度比预热温度低,第6层焊接后温度趋于一致,略高于预热温度,实际温度比模拟温度略低20℃左右,均小于225℃的要求值;模拟焊接后,焊缝处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组成,铁素体占50%左右;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焊缝区主要是铁素体与珠光体,表层区主要是铁素体与球状珠光体,中心层区出现了板条状珠光体,热影响区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显微硬度范围188~275HV,焊缝极限强度值在640MPa左右;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于焊接热模拟及焊接冶金基础理论可有效实现高强钢厚板焊接组织性能预测分析。
2023年06期 v.53;No.594 31-3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24 ] - 王猛;李欣;卫赵斌;郭雅兴;
准确把握建筑楼盖结构的动力特性是结构设计和健康监测研究的重要工作。在介绍基于运行模态分析法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的基础上,以北京工人体育场项目为例,采用有节奏运动人群激励对体育场直线T型板和弧线T型板进行了振动检测,采用脉动法对体育场看台混凝土结构进行了振动检测,获得了看台板及看台结构的振动加速度数据,并利用频域识别方法进行了模态参数识别。结果表明:体育场直线T型板、弧线T型板固有频率分别分布在5.94、11.88Hz附近,分别属于中、高频板。体育场看台结构悬挑端固有频率主要分布在4.3~9.38Hz之间,看台结构设计满足《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T 441—2019)要求。体育场高区南北向栈桥区域看台悬挑端固有频率较低,建议现场应避免长期使用频率为4.3、2.15Hz附近的音乐。
2023年06期 v.53;No.594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8 ] - 王猛;李欣;鞠竹;徐文汉;
水泥土复合管桩一般应用于软土地基或粉土地区,在砂卵石地区应用较罕见。以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工程为例,通过研究水泥土桩在密实砂卵石层的成桩工艺和预制管桩静力压桩工艺,重点介绍了水泥土复合管桩在密实砂卵石层的应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密实砂卵石层旋喷形成直径较大、混合均匀、强度较高的水泥土外桩,水泥土外桩完成后,在桩内同心静力压桩植入预制芯桩,形成水泥土复合管桩,解决了密实砂卵石层中水泥土外桩难以成桩的难题。通过对抗拔承载力和桩头进行设计,设计出一种桩底抗拔装置,并提出桩头钢筋后锚固技术,有效提高了单桩抗拔承载力及施工效率。对水泥土复合管桩施工技术进行了质量、经济及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密实砂卵石层水泥土复合管桩施工技术避免了桩基施工中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和后期桩头大量剔凿的问题,减少了材料消耗,节能环保。
2023年06期 v.53;No.594 47-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4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01 ] - 李欣;王猛;万征;郭雅兴;
以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作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水泥土复合管桩在密实砂卵石地层中的工作性态,并给出了水泥土复合管桩在砂卵石地层中的加载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水泥土复合管桩加载以及其与地层相互作用机理。结合试验与模拟结果,分析了水泥土复合管桩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水泥土复合管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曲线模式是典型的摩擦桩工作模式,桩端阻力约占桩顶荷载的1/3;桩侧摩阻力荷载传递具有双层模式特点,即荷载由管桩先传递到管桩周围的水泥土桩,再由水泥土桩传递到桩间土中;水泥搅拌桩在砂卵石地层中可形成刚度大、强度高的水泥土外桩;管桩的压入有效提高了水泥土复合管桩的刚度,而水泥土外桩有效改善了桩土界面的摩擦接触效应,结合桩端砂卵石层,可有效提高水泥土复合管桩的承载力。
2023年06期 v.53;No.594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86 ] - 王猛;王彬;张发强;李夏杰;
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屋面采用聚碳酸酯波形板,对单块跨度3.5m的聚碳酸酯波形板分别进行了弹性阶段和破坏阶段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数量支座以模拟不同跨度的聚碳酸酯波形板,试件分别是2支座约束的单跨板和3支座约束的双跨板,并根据项目的聚碳酸酯波形板实际安装情况,设置了水平和倾角安装方式。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3支座约束的双跨板刚度和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倾角安装方式下2支座约束的单跨板刚度大于水平安装方式,水平安装方式的双跨板在前6级加载下的刚度大于倾角安装方式。水平安装方式的双跨板破坏形式为局部发生断裂的脆性破坏,破坏时试验加载荷载为2.05kPa,最大应力为12.32MPa。研究结果表明3支座约束的双跨板在水平安装方式下的使用性能更优。
2023年06期 v.53;No.594 59-6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23 ] - 郭雅兴;徐文汉;刘聪;纪刚;
北京工人体育场屋盖结构体系受力复杂,杆件局部受力变化对整体结构影响较大,且由于结构整体性强,钢结构成型前需要构件承担施工过程中的自重荷载。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设置了23个超高组合截面临时支撑体系来承受结构自重荷载。对临时支撑体系整体设计进行分析,同时论述了临时支撑的安装及拆除过程;为了保证临时支撑在安装、拆除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性,采用MIDAS Gen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临时支撑能有效承受钢结构未成型时的自重荷载,同时安装、拆除和使用过程中临时支撑的位移和应力均能满足要求。
2023年06期 v.53;No.594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0 ] - 黄中营;王猛;刘聪;王怡森;
北京工人体育场工程因基坑占地面积大、工期紧,物资完全依赖塔吊不满足进度要求,设计了一道钢栈桥供运输及施工车辆行驶,便于材料运输及施工,加快施工速度。介绍了钢栈桥整体安装过程,采用MIDAS Gen软件对安装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验证了钢栈桥的安全性;建立健康监测系统进行荷载试验监测,确保钢栈桥运营期间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钢栈桥在安装过程和运营期间安全、可靠,能有效抵御车辆的往复荷载。
2023年06期 v.53;No.594 71-7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14 ]
-
<正>《建筑结构》创刊于1971年,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由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建设部科技情报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报道内容以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性为特色。悠悠五十载,与祖国同进步,与时代共奋进。50多年来,在业内同仁支持和厚爱下,经过几代人不断努力,《建筑结构》逐步构建起集期刊、新媒体矩阵、品牌活动、行业研究为一体的科技传播与媒体融合平台,不断为结构专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3年06期 v.53;No.594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正>第九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拟于年月日在苏州召开为全面地交流建筑结构领域的最新技术,分享先进经验与成果,促进各方合作与发展,推动建筑结构领域的进步,本次会议论文投稿已开启,会议论文请按照《建筑结构》增刊投稿格式要求排版。论文经审查后,凡符合录用条件的稿件将在本次会议内部交流使用,并同时在《建筑结构》2023年下半年增刊(有刊号,知网可检索)中刊发。
2023年06期 v.53;No.594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正>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协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杂志创刊于1971年,历次中文核心期刊评比中均名列前茅。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担任编委会主任,1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2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在内的近140位专家担任编委。主要栏目:多高层结构设计、大跨空间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装配式结构、山地结构、高耸结构、地基与基础、砌体结构、竹结构、木结构、铝合金结构、工程抗震、减隔震(振)技术、工程建造技术、
2023年06期 v.53;No.594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季静;付豪;韩小雷;李标;吴梓楠;
以广州某典型地铁上盖全框支转换项目为基础,参考现行规范中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的要求,设计9个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基于构件变形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该结构体系在大震作用下的性能,并给出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的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9个全框支剪力墙结构均能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以及“强转换弱上部”的抗震设计思想;在强震作用下,当转换层上部剪力墙屈服时,转换层及转换层以下部分不屈服,则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安全性与纯剪力墙结构一样。
2023年06期 v.53;No.594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303 ] - 季静;欧子健;吴梓楠;郑振光;韩小雷;
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DBJ/T 15-151—2019)提出一套与我国抗震规范体系接轨的基于构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小震构件承载力设计,大震构件承载力和变形复核。以AutoCAD为基础开发基于构件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BIM平台PBSD,该平台深度融入《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DBJ/T 15-151—2019),对强震作用下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及损伤程度进行评估,从构件层次反映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最后利用该平台对某超高层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分析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揭示结构的屈服机制,充分论证该超高层结构的安全性。
2023年06期 v.53;No.594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07 ] - 李碧雄;王甜恬;
基于历史地震的海量震害数据建立经验性地震易损性曲线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相当数量的文献,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经验性地震易损性曲线的研究进展及有关的规范或标准,剖析了经验性地震易损性曲线建立过程中房屋建筑分类、破坏等级划分、地震动参数选择、曲线拟合等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足,结合现代灾害调查手段,提出了优化和扩大震害数据、合理选择地震动参数、标准化经验性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建立流程等建议。
2023年06期 v.53;No.594 90-9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655 ] - 叶丽影;刘云华;戴国强;
医疗类建筑作为重点设防类公共建筑,如何保证其在地震过程中“功能不中断”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对于高烈度区医疗建筑,《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令第744号)提出需进行多遇及设防地震工况的包络设计。而单纯通过加大构件截面尺寸的传统设计方法往往效果不佳,且易出现“肥梁胖柱”现象。为了有效控制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从而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采用在结构中增设金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设计方法,对减震及非减震结构进行不同地震工况下的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减震结构在设防地震作用下能够满足《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令第744号)中正常使用的各项性能指标;同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能够较好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目标,抗震性能较纯框架体系好。通过模拟医疗冷库用房环境进行阻尼器的性能测试,进一步证明了低温环境下阻尼器力学性能稳定,滞回曲线饱满。
2023年06期 v.53;No.594 100-10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31 ] - 郭侯佐;苏成;冼剑华;黄志坚;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推荐采用考虑附加阻尼比和附加刚度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建筑减震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分析。但附加阻尼比和附加刚度的确定存在近似性,亟待发展高效准确的减震结构分析方法。以减震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减震结构地震响应的时域显式表达式,实现了非线性减震装置恢复力(阻尼力)的快速迭代计算。结合蒙特卡罗模拟,通过地震响应平均峰值的计算获得了统计上准确的结构层间剪力,并将其与规范反应谱法得到的层间剪力进行对比,进而获得了各楼层的层间剪力校准系数,采用该校准系数对规范反应谱法计算得到的各楼层构件内力进行了调整。最后,针对三个建筑减震结构,分别采用层间剪力校准系数法和规范反应谱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验证了层间剪力校准系数法在减震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方面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2023年06期 v.53;No.594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5 ] - 吴亚舸;安永利;张维仁;安东亚;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旅客过夜用房工程是国内罕见的采取隔振技术设计建造的地铁上盖机场酒店,落于地铁及航站区下穿公路隧道正上方,周边场地条件复杂。首先阐述了项目隔振方案选择的思路,随后分析了隔振支座对主楼、裙房结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主楼跨区支承的差异沉降等关键技术问题,最后对大跨度空中悬挂连廊、穿层转换柱、V形支撑柱、下穿隧道转换顶板等关键构件进行了专项分析。结构设计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抗震加强措施和抗震性能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振动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隔振方案选取经济、合理,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为地铁上盖酒店类物业的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2023年06期 v.53;No.594 114-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3 ]
- 王军平;
<正>中国建筑园林艺术以其独有的外观设计和精神内涵受到外国民众的喜爱,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快效率、更高质量地“走出去”,梳理中国建筑园林艺术对外传播的发展历程、国际影响和历史地位并总结其传播规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中国建筑园林艺术对西方的影响》一书从传播路径、效果和动因,多维度分析了中国建筑园林艺术的对外传播情况。
2023年06期 v.53;No.594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5 ] - 王秀红;
<正>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完善,然而,地下施工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邻近建筑,这既会影响地下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控制,也可能会导致地面建筑结构发生安全事故。由周顺华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铁盾构法隧道下穿工程》一书,对地铁隧道工程开展下穿施工时可能遭遇的安全风险进行说明,并详细阐述施工设计与技术管理的重点。
2023年06期 v.53;No.594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00 ] - 赵庆旸;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传统的旅游方式,而是更加注重个人兴趣爱好和心灵的满足。旅游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及时整合旅游信息进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由陈琴、张述林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一书,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为切入点,挖掘了旅游景观的深层内涵,从概念分析、理论设计、规划案例等方面入手,系统构建了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以期推动现代旅游发展。
2023年06期 v.53;No.594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92 ] - 田燕;
<正>建筑外在形态的美学设计能够带给人们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是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初次接触建筑设计的人员明确建筑美术设计的要领,掌握建筑美术设计的空间构图思维、素描绘图的技巧、不同建筑要素的表现手法等对建筑学专业相关人员的培养意义重大。为此张微、徐博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美术素描》一书以建筑设计人才培养为目标,阐述了建筑素描的相关概念,对素描各个步骤进行了分解与介绍,引导读者解构画面因素的分类,从建筑的空间构成切入,分别对不同的空间部位在写生中的具体要求展开分析,
2023年06期 v.53;No.594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9 ] - 张煜子;
<正>建筑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象征。在“三全育人”体系的指导下,高校采用多种途径将具有思政教育价值的文化资源融入学科教学中,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由李仲信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雕梁画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一书,详细论述了中国古代各式建筑知识,并分析了真实的建筑案例,将充满魅力的建筑文化带给读者,对于本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3年06期 v.53;No.594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803 ] - 黄敏;
<正>如何城市开发中按照片区开发中协调各方面工作,保障城市和谐的发展,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统筹规划理念是在综合分析各方因素的基础之上,对工作进行统一筹划,最终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这种理念能够应对城市片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事先做好预判,在片区总体定位、基础设施、开发时间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从而提升片区开发效率。由朱静、李恒新联合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片区开发合规要点与实操指南》一书,
2023年06期 v.53;No.594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90 ] - 郭凌云;罗宇婷;
<正>互联网Web2.0时代,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分享信息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人们网络互动交流的众多社交媒体、社交工具中,最“出类拔萃”的就属社交网络SNSs,不仅方便个人之间的交流、信息交换,而且为商家与顾客进行品牌对话提供新的媒介。因此,许多商家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与顾客进行意见、建议等交流,以便可以利用用户的关系网更快速、广泛地将信息传播给多个顾客,由此形成了经社会化媒体传导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社会化商务。通过建立专属的社会化商务平台,一方面将顾客的关系网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产生强大的社交功能,另一方面信息病毒式传播,时效性和影响力都很强,
2023年06期 v.53;No.594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5 ] - 张燕娟;
<正>随着建筑设计及建设水平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建筑单一的“功能主义”价值,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即通过建筑装饰构造设计的手段,达到建筑内外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体验。从这一角度分析,建筑内外装饰、空间构造、要素搭配等均属于“视觉系”设计的范畴,旨在通过一系列视觉载体、媒介、符号等,向建筑实体的使用者传递特定的信息。
2023年06期 v.53;No.594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9 ] - 丁丽华;
<正>为了进一步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高校需要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会计专业人才,继而有效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现阶段,部分高校不仅加快了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速度,还优化了会计类专业的授课体系,运用多元化教学资源展开相应的授课过程,以期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对建筑工程的资产评估能力,使其在日后步入社会时,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建筑工程进行资产评估,继而使得建筑工程相关资产数据更加清晰,为建筑工程的下一步建设目标提供一定参考数据,使得建筑工程的建设计划更容易被实施。
2023年06期 v.53;No.594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2 ] - 董文学;凤淼;康雄飞;
<正>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逐渐有所增加,施工队所展开的桥梁建设工程数量也逐渐有所增多。为了进一步提升桥梁建设质量,缩短施工队的工期,相关从业人员逐渐开始运用槽型梁结构完成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以此提高桥梁的稳定性以及抗震性,有效提高整个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将槽型梁结构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仅是为了提升建筑从业人员对槽型梁结构的运用能力,更为了突破桥梁建设技术的瓶颈,以此达到建筑技术的进一步革新,继而推动建筑行业向前发展。
2023年06期 v.53;No.594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7 ] - 郭慧敏;
<正>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相关部门逐渐开始大力发展公路运输业,通过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来加快公路的建设速度。为了尽量降低整个建设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关从业人员遵循低碳经济理念展开公路的建设工作,并尽量选用新能源材料完成建设计划,继而有效降低公路运输业建设过程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公路运输业能够又快又好地继续向前发展,促进了公路运输业与建筑行业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2023年06期 v.53;No.594 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23 ] - 杨晋涛;
<正>经济的发展需要运力的提升,民生的繁荣全赖产业的支撑。想要充分发挥建筑产业的拉动效应,不仅需要科技的助力,更需要仰仗具备前沿技术的建筑工人。如何从人才建设领域出发,在短时间内为普通工人赋能,使其成长为堪当大任的建筑大师,成为科研人员重点研究的对象。《建筑设计看这本就够了》便是集各家所长的经典之作。该书以通俗易懂的图文结合方式,将设计专业理论知识、操作程序、管理理念等按由浅入深的顺序串联到一起,
2023年06期 v.53;No.594 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71 ] - 牟堂娟;
<正>古老的中国创造了灿烂光辉的古代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这其中,帝王的宫殿、园林与府邸等建筑古迹记载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是不同时代物质与精神的象征与标志。传统是时代的传统,时代是传统的时代。作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动画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决定了中国影视动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与场景设计,展现出传统建筑元素的鲜活生命力与强大吸引力。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动画中的融入与表现能够更好地创造出具有民族精神的动画作品,更好地传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
2023年06期 v.53;No.594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62 ] - 何憬;
<正>世界上有近三千种语言,被广泛应用的不过十余种,这让那些使用其他语言的人无法进行便利的信息交流,翻译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这种活动能够帮助人们拓展思想交流的途径与范围。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学习中,译是最难也是最高级的技能。熟练掌握英语翻译技能,能够帮助听说读写等技能应用水平的提升。建筑英语专业性与实用性极强,教学目的在于培养、
2023年06期 v.53;No.594 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82 ] - 杜清锋;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逐渐有所提升,在人们衣食住行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逐渐产生健身需求,于是各大健身房应运而生。为了让人们在健身过程中拥有更好的体验感,建筑行业设计人员需要对健身房内部空间进行有效规划,在不影响其内部建筑空间稳固性的同时,提高各功能区域的空间利用率,同时根据人们的健身习惯不断对健身房布局进行有效调整,以此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健身体验,提高他们对健身房内部空间构造的满意度。
2023年06期 v.53;No.594 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41 ] - 王雅洲;
<正>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公共建筑的整体视觉以及空间体验逐渐产生新的需求。现代的公共建筑开始逐渐将视觉传达美学融入到空间以及立面的设计中,通过一些科技化的方式以及立面符号化的设计让建筑立面呈现出新的空间美学,并且充分融入一些色彩化的表达,灯光艺术等,强调公共建筑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关联,提升建筑整体氛围感,让公共建筑彰显出其形态以及艺术的设计美学。
2023年06期 v.53;No.594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5 ] - 郑平北川;张智祥;
<正>体育馆建筑是区域内的地标性建筑,由于其体量庞大设计复杂同时也寓意着更多文化以及符号上的含义,往往成为地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作品。好的体育馆建筑能够反映当地的自然地域风格,人文适应性以及文化的在地性,也通过体育馆的设计彰显出地域化风格,并且赋能地域的文化价值以及符号价值。同时将现代的体育理念与传统的地域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突显出体育建筑的地标性以及相应的文化属性。
2023年06期 v.53;No.594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0 ] - 李晓帆;
<正>随着现代媒介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更新,视觉传达的表达形式呈现一种多元化方式。在现代的建筑空间已经室内空间中不断的可以看到视觉传达设计与建筑空间的规划设计相互融合在一起。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也以其比较独特的图像化美学,色彩化美学等进行空间环境的设计与装饰,让空间的设计呈现出新的美学。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中也以其符号的表达将信息生动直观高效的体现出来,让观众能够在建筑空间中体会到不同的空间感受。
2023年06期 v.53;No.594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7 ] - 李俊俊;
<正>在现代的室内空间以及建筑设计中,视觉传达媒介设计的思路以及方式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元素不仅体现出其自身的图像以及视觉符号信息,同时还表达了较强的感染力。视觉传达媒介可以让展示空间环境的视觉观赏力达到较好的水平,以其新的设计方式让整体空间呈现出新的空间美学。同时视觉媒介元素也逐渐渗透融入到日常的空间生活中,让展示空间环境的形式以及立面变得丰富多彩,也充分体现出视觉传达媒介的设计融入价值。
2023年06期 v.53;No.594 18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4 ] - 王亚东;武佩元;
<正>天津是位于河、海交汇之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的民间工艺美术深受多种艺术流派以及市民情趣的影响,也产生一些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刻砖刘”砖雕、“风筝魏”风筝等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同时将一些民间美术作品与文化创意产品相互融合在一起。而这些文创产品也与消费文化相互结合,在夜间经济视角下,文创产品也展现出其自身独特的美学魅力。
2023年06期 v.53;No.594 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7 ] - 刘淼;吴明阳;寻昊;
<正>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相比传统施工工艺,其具有施工效率更高,施工流程更规范,建筑质量更有保证等方面的优势。PC构件(混凝土预制件)包括梁、柱板、墙板等预制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构成内容,PC构件的施工安装质量直接决定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目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尚未成熟,一些不规范的施工管理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筑质量,因此探讨PC构件的施工与管理技术,对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23年06期 v.53;No.594 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21 ] - 王晶;
<正>在现代的博物馆建筑空间中,展示功能空间占据很大比例,同时,展示空间也是博物馆中的主要空间,是收藏、展览的主体。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从升华展示主题,展示空间氛围的营造设计以及展品与环境共同构成等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也运用其展示的表达方式将空间与观众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不仅做好叙事的建构,同时也能将情感更好的融入其中,让展品与观众产生共鸣,并与空间形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023年06期 v.53;No.594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80 ] - 耿霞;
<正>建筑立面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美术形态化的构成与表达。美术形态中的点线以及错动化有其自身的组成逻辑。同时美术形态中比较常见的是立面上的构成,这种构成的逻辑反应在建筑立面中是其空间与形态之间的高度整合。美术形态设计让建筑立面呈现出雕塑般的空间形态,用体量以及构成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同时将美术形态中的构成以建筑的方式进行表达出来。因此美术形态对建筑立面的设计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
2023年06期 v.53;No.594 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6 ] - 刘霞;
<正>随着近些年自然灾害的频发,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在此种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正逐步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城市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其合理的规划设计对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建筑对和谐城市景观所形成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合理科学地应用建筑色彩,这样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舒缓人心,还能够降低城市能耗,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2023年06期 v.53;No.594 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6 ] - 杨岚;孔德政;罗婧;
<正>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AR)在不同的领域中逐渐渗透,而与之相关的应用也逐渐进行普及化。在之前传统的博物馆空间中,由于存在信息展示的单一性以及缺少相应的互动化,博物馆只作为展示的空间场所,观众置身其中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展品的内容。而随着AR技术逐渐与现代的博物馆空间相互融合,能够通过这种技术的手段让藏品的信息更加充分的展现出来,同时也运用这种模式让藏品与观众之间发生一种互动化的关联,提升观众在博物馆空间中的游览体验。
2023年06期 v.53;No.594 18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44 ] - 曹杰;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目标,核心是在于破解城乡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农村发展中不充分等问题。在乡村振兴主题下,从乡村环境空间的改造以及到建筑形式的更新从地域化核心理念出发,综合的结合当地的风情文化民俗等与旅游等产业相互结合,并且打造具有特色化的产业模式,同时也通过建筑环境的设计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3年06期 v.53;No.594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3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