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协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


有机玻璃(亚克力)应用技术专栏

  • 结构用有机玻璃的力学性能及其工程应用

    王元清;郑宝锋;舒赣平;王综轶;孙洲;汤月生;

    有机玻璃具有质量轻、无自爆、可本体聚合等优点,在建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结构用有机玻璃的基本物理性能和材料力学性能,对不同环境温度下结构有机玻璃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热膨胀系数和硬度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测得了结构有机玻璃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泊松比、抗压强度、断裂韧性、热膨胀系数、硬度性能参数等指标,研究了以上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20~60℃内,温度升高时,有机玻璃材料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断裂韧性、硬度均降低,热膨胀系数增大,泊松比的变化不明显。最后,介绍了有机玻璃在建筑和结构领域的工程应用。研究成果可为结构有机玻璃应用及相关规范编制提供参考。

    2023年08期 v.53;No.596 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79 ]
  • 未来花园有机玻璃水幕的施工及运营过程健康监测

    舒赣平;孙洲;李全伟;谢军;李磊;郑宝锋;

    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有机玻璃水幕是目前我国建筑领域罕见的超大型有机玻璃项目,对其进行施工及运营过程健康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应变片对有机玻璃水幕施工阶段退火过程进行了应变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在退火过程中,板底和肋底均出现拉应变,其值与温度正相关,退火完成后,伞面残余应变值较低。采用振弦应变计对有机玻璃水幕运营阶段进行了应变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运营阶段,有机玻璃水幕中应力波动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但波动范围较小,运营期间未出现明显蠕变现象,所有测点的应力分布在0~5.0MPa之间,应力值较低,结构安全。

    2023年08期 v.53;No.596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1 ]
  • 未来花园有机玻璃水幕原位加载试验研究

    郑宝锋;舒赣平;王元清;李全伟;谢军;李磊;

    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有机玻璃水幕是目前我国建筑领域最大的结构有机玻璃项目,对其进行原位加载试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未来花园有机玻璃水幕中的5号伞进行了1.5倍设计荷载下(150mm深水)的原位加载试验,并持载15d。通过试验获得了有机玻璃结构的位移和应变的发展规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在1.5倍设计荷载下,有机玻璃水幕的变形和应变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持载15d内未发生明显的蠕变现象,同时有机玻璃水幕板底的应变远高于肋底,并与温度存在相关关系。

    2023年08期 v.53;No.596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7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48 ]
  • 未来花园不锈钢伞壳与巨幅有机玻璃水幕屋面设计与施工技术

    李志强;欧阳元文;孙晓阳;汤月生;孙洲;冯益;

    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项目采用单层不锈钢伞壳结构作为承重结构,巨幅有机玻璃作为屋面,上覆100mm深的水幕。长355m的不锈钢结构连成整体,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设置3条温度施工缝,采取后焊接的方式释放温度应力,并通过抛光处理实现镜面效果。通过现场聚合工艺将预制有机玻璃板件、肋条连成直径21m的圆形屋面,每个圆之间填充柔性硅胶条释放温度变形。采用分区分块施工方法,不锈钢结构与有机玻璃屋面交叉施工,并通过调平措施确保有机玻璃屋面的平整性。

    2023年08期 v.53;No.596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87 ]
  • 未来花园有机玻璃面板缩尺模型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黄明;王综轶;王元清;谢军;孙晓阳;

    为研究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有机玻璃面板承载性能,设计了一个有机玻璃缩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长期试验和短期试验,以考察该缩尺模型在长期荷载和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缩尺模型的蠕变现象并不明显;在短期荷载作用下,该模型的极限承载力达17kN,并表现为脆性破坏;模型破坏时,试验测点处最大应力约6.9MPa,测点最大位移为104mm,说明该缩尺模型承载力较高,结构安全可靠。

    2023年08期 v.53;No.596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14 ]
  • 火灾沿有机玻璃厚板下表面蔓延特性试验研究

    彭磊;倪照鹏;沈丹月;汤宏强;李磊;欧阳元文;

    通过搭建小型试验平台,研究了下部火源对水平放置的有机玻璃厚板的加热和引燃作用,获取了有机玻璃厚板下表面的引燃时间及火源蔓延规律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下部火源直接加热作用下(温度约400~500℃),点火约3~4min后有机玻璃厚板被引燃,引燃后有机玻璃厚板下表面温度可达到约800℃,随后火势逐渐沿有机玻璃厚板向远端蔓延;当下部火源熄灭后,有机玻璃厚板的火势随即自行熄灭,不发生自持续燃烧。该试验研究为了解厚型有机玻璃顶棚在被引燃情况下的火灾蔓延特性及消防应急措施方面奠定了技术基础。

    2023年08期 v.53;No.596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11 ]
  • 不锈钢树状支撑有机玻璃水幕缩尺模型火灾试验研究

    吴谊文;彭磊;倪照鹏;范圣刚;沈丹月;李志强;

    不锈钢结构具有造型美观、易于维护、可回收利用、耐腐蚀性能优良等优点,在建筑结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不锈钢结构整体抗火性能的研究十分匮乏。基于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未来花园”展区,开展了不锈钢树状支撑有机玻璃水幕体系的缩尺模型火灾试验。根据佛罗德相似原理,搭建一1:4缩尺模型,采用0.3m×0.3m的油盘火作为火源,采用正庚烷作为燃料,火源功率为100kW。试验探究了真实火灾下火源上方的空气温度、有机玻璃顶棚下方的空气温度以及不锈钢结构表面温度和热辐射强度的变化情况。此外,利用FDS软件对空气温度场开展了数值模拟,尽管由于风速等环境因素,试验获得的空气温度场波动较大,但总体而言,二者吻合较好。

    2023年08期 v.53;No.596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68 ]
  • 未来花园结构有机玻璃工艺研究

    汤宏强;冯益;校伟民;李磊;郭晓娟;

    有机玻璃以优于钢化玻璃的通透性、耐候性、易加工成形和可本体聚合等优势,广泛运用于水族馆、装饰装修、机械制造和建筑结构等领域。超大幅面的有机玻璃整体运用给其生产、加工及安装带来了多样化挑战。以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项目为例,介绍了有机玻璃生产、加工及安装过程,实现了工程现场超大幅面的有机玻璃整体本体聚合。结果表明:有机玻璃材料结构稳定性强,具有高透光率和高耐候性,可以实现超大跨度空间的快速精确安装,保证了工程进度的同时也实现了理想的建筑效果。

    2023年08期 v.53;No.596 43-4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36 ]
  • 含有机玻璃中间层的双中空玻璃物理性能试验研究

    李文竹;王元清;雷宏刚;王综轶;孙洲;李春超;

    为研究间隔材料为高透明低密度有机玻璃的中空玻璃是否具有优越的热工性能,制作了几种尺寸不同、间隔材料不同、材料厚度不同的双中空玻璃进行热工性能、光学性能试验研究并对比了相关参数,探究不同检测环境下光热参数结果是否相近。结果表明:现场环境下测试结果与实验室测试结果基本相符;含有机玻璃中间层的双中空玻璃有较低的紫外线透过率,有机玻璃越厚,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越低;在基本不增加中空玻璃重量的基础上,含有机玻璃中间层的双中空玻璃可实现低传热系数和高可见光透过率,相较于一般双中空玻璃保温隔热性能更好,更适合用在冬寒夏热地区的阳光房或建筑采光顶中。研究结果可为该种新型双中空玻璃的广泛运用提供物理性能方面的评价依据。

    2023年08期 v.53;No.596 49-5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34 ]

结构设计

  • 某带悬挑复杂连体办公楼结构设计与分析

    刘洋;刘永添;余永辉;许建鑫;

    某办公楼为复杂连体结构,局部带大跨度悬挑,同时存在扭转不规则、构件不连续、尺寸突变和承载力突变等多项不规则。采用基于性能化的抗震设计方法,设计时根据构件的重要性采取不同的性能目标,对结构分别进行了小震反应谱、小震弹性时程、中震性能设计、大震弹塑性时程等系列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加强措施;考虑到连接体、悬挑结构的重要性,对结构的关键位置补充了楼板应力、楼板舒适度、施工阶段模拟、防连续倒塌等专项分析。各项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整体及各构件的抗震性能均能达到预期目标,结构安全可靠。

    2023年08期 v.53;No.596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3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477 ]
  • 武汉江城之门大跨刚性连体超高层混合结构收缩徐变分析

    张慎;孟仲永;王杰;

    武汉江城之门为双塔高位连体的门形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241.9m,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加强层+连体巨型跨层桁架结构体系,核心筒角部及相交处内嵌钢骨,部分楼层内嵌钢板。采用SAP2000软件分别建立基于CEB-FIP 90、CEB-FIP 2010、GL2000理论的分析模型和无连体单塔模型,进行了考虑收缩徐变的非线性阶段施工模拟分析,对比了典型竖向构件变形和内力重分布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伸臂桁架可有效平衡外框柱和核心筒的竖向变形差异;高位刚性连体的布置加大了外框柱和核心筒的竖向变形差异,其差异主要为弹性变形,收缩徐变引起的附加变形差异较小;混凝土收缩徐变带来的竖向构件轴力重分布表现为核心筒剪力墙卸载,外框柱和剪力墙内嵌钢骨加载,轴力变化最大值位于连体相邻下部楼层;对伸臂桁架和腰桁架内力影响主要体现为弦杆轴力的增大。

    2023年08期 v.53;No.596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1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14 ]
  • 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乡村住宅简化模型与验证

    曹家建;熊峰;陈江;陈文;赵福超;

    为了提高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力学性能的模拟分析效率,基于OpenSees提出了一种由非线性梁柱单元、刚性单元、Truss单元、缝隙单元以及两节点单元组成的简化模型,该简化模型不仅解决了结构基础被压溃导致的模型不收敛问题,同时考虑了基础宽度对接缝区域的影响。该简化模型的仿真结果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简化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结构的峰值承载力以及承载力与刚度的退化,从而验证了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足尺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乡村住宅模型的简化模型,并对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简化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乡村住宅模型在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1 000,说明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023年08期 v.53;No.596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16 ]
  • 考虑钢筋偏心影响的铸造半灌浆套筒连接性能试验研究

    苏立坡;王占文;刘子业;车文鹏;

    为研究钢筋偏心(垂直偏心和斜向偏心)对铸造半灌浆套筒连接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18个铸造半灌浆套筒连接试件,通过拉伸试验研究钢筋偏心对试件破坏形态、强度与变形性能、灌浆料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筋垂直偏心和斜向偏心对接头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主要影响接头的变形性能,且出浆口所在截面为最危险截面;钢筋垂直偏心使贴近钢筋一侧筒壁应变大于另一侧对称位置应变,且钢筋斜向偏心试件具有相同的应变分布规律;钢筋居中试件灌浆料损伤深度最小,斜向偏心试件损伤深度最大,垂直偏心试件次之。最后,建立了铸造半灌浆套筒连接接头极限承载力分析模型,接头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误差小于10%。

    2023年08期 v.53;No.596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7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83 ]

工程抗震与减震(振)技术

  • MTMD减振技术在大跨度悬挑连廊设计中的应用

    关宇;

    针对最大悬挑长度为35.2m大跨度悬挑连廊在人致激励下的舒适度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结构三维分析模型,计算多种人致激励工况下结构减振前后的加速度响应,对比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和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减振方案的减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连廊在人致激励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加速度超过舒适度限值,利用TMD可有效减小结构振动,改善舒适度性能。但单频TMD控制频带较窄,只对特定振动频率的减振效果明显。为改善其鲁棒性,拓宽有效频带宽度,最终采用具有分布频率的MTMD减振方案,在保证经济性最优的前提下,对多种频率激励荷载均得到了显著的减振效果,使连廊满足舒适度要求。

    2023年08期 v.53;No.596 86-8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55 ]
  • 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关宇;

    既有建筑为原北京市商标厂印刷车间,改造后功能为小学校教学楼,采用黏滞阻尼器进行消能减震加固。对与消能减震部件相连的构件进行加固,其他部位仅需要少量加固即可满足抗震性能要求,减少了对结构构件的直接加固的工作量。采用SAP2000软件对结构进行小震下FNA(快速非线性)时程分析,为校核计算附加阻尼比的准确性,对比了一周能量比法和模态耗能比法的计算结果。采用SUASAGE软件对结构进行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算加固后结构抗震性能,并对子结构进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设置黏滞阻尼器对既有建筑进行消能减震加固改造,黏滞阻尼器耗能作用明显,避免了大范围的结构构件加固工作;应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复核,保证附加阻尼比计算的准确性。

    2023年08期 v.53;No.596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570 ]
  • 无浆填充墙框架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研究

    刘翔;李芒原;郭卫;马松;刘冬雪;崔海军;

    为降低由于填充墙而出现的刚度增大效应,提升无浆填充墙框架整体耗能能力,设计了一种无砂浆填充墙框架结构,进行了无浆填充墙框架、有浆填充墙框架与相应RC纯框架结构的拟静力试验,比较了不同填充墙结构形式下的骨架与滞回曲线、刚度、强度退化曲线及耗能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无浆填充墙框架结构在弹性阶段耗能良好,附加给框架结构的刚度很小;在强度退化方面,无浆填充墙框架结构较有浆填充墙框架结构好;无浆填充墙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023年08期 v.53;No.596 95-9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23 ]
  • 保温复合铁尾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杨恩友;莘明佳;白润山;段君胜;郭俊岩;卜娜蕊;

    通过3块保温复合铁尾矿混凝土剪力墙的设计和互相对比试验,得出其荷载-应变曲线、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荷载-位移骨架曲线以及延性系数等结果,判断该新型保温复合剪力墙体系的抗震性能与可行性。结果表明:该铁尾矿混凝土制成的剪力墙比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的脆性大,抗震性能较弱,而剪力墙的钢筋布置和模板设计均满足条件。同时,针对此复合剪力墙体系的设计与试验,以期为铁尾矿混凝土和该新型复合剪力墙体系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和价值。

    2023年08期 v.53;No.596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73 ]

混凝土结构

  • 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杨晓峰;刘逸飞;葛文杰;钱芮;曹大富;

    为研究轴压比以及配钢率对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剪性能的影响,制作了5个核心区剪切破坏的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研究不同轴压比和用钢量对节点极限承载力、抗震性能及破坏形态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对5个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模型开展了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构件的破坏形态全部为核心区剪切破坏;提高轴压比对于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有积极作用,但会使其耗能能力和延性降低;节点核心区配置交叉斜腹杆角钢可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以及抗震性能;通过分析参数可得,提高轴压比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加核心区交叉斜腹杆的尺寸并且提高其屈服强度都会提高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推导了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经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和模拟值相近,可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2023年08期 v.53;No.596 105-11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5 ]
  • 预应力混凝土梁缓凝粘合剂有效强度试验研究

    蒋方新;陈尚志;李佩勋;李仙花;王波;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由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转变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判定标准是结构投入正常使用状态的重要依据。在缓凝粘合剂不同锥入度和不同邵氏硬度条件下,对15根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建立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荷载、裂缝数量和极限承载力与锥入度、邵氏硬度的关系。同时,与2根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和2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作对比。结果表明:当缓凝粘合剂邵氏硬度达到50D时,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达到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即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转变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据此定义缓凝粘合剂邵氏硬度50D为有效硬度。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制作3组缓凝粘合剂抗压试件,测得抗压试件邵氏硬度达到50D时,缓凝粘合剂抗压强度为10MPa,并定义此为有效强度。

    2023年08期 v.53;No.596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48 ]
  • 螺旋箍筋约束高强钢筋浆锚搭接单向拉伸试验研究

    王卓琳;李向民;田坤;王明谦;

    设计制作了9组共78个螺旋箍筋约束高强钢筋浆锚搭接试件,通过单向拉拔试验,研究了其破坏机理以及钢筋强度、混凝土强度、钢筋搭接长度、螺旋箍筋形式等因素对搭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配置螺旋箍筋的浆锚搭接试件主要破坏模式为混凝土的锚固失效开裂,且其承载力和强屈比随钢筋搭接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加;配置螺旋箍筋后,钢筋搭接长度大于0.80l_(ab)(l_(ab)为钢筋基本锚固长度)时,试件主要破坏模式为钢筋受拉屈服且其极限承载力较稳定;钢筋搭接长度为0.56l_(ab)时,试件端部混凝土出现开裂,部分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显著降低。建议实际工程中钢筋直径为16mm时,螺旋箍筋约束高强钢筋浆锚搭接的搭接长度取0.80l_(ab);其他直径钢筋可参考该搭接长度并经过试验验证后应用。

    2023年08期 v.53;No.596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88 ]

木结构

  • 新型梁柱榫卯节点单调加载试验研究

    刘龙;

    新型梁柱榫卯节点是一种能够进行标准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实现木结构建筑全榫卯连接的新型节点形式。通过使用机械臂对该榫卯节点进行自动化加工制作,从而实现该类榫卯木结构建筑的工业化生产、智能化建造。为了探究该新型节点的受力性能,对其十字形梁柱榫卯节点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该节点的承载能力、破坏模式、刚度以及变形性能。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榫卯节点进行仿真分析,所得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节点榫头主要横纹受压,受力屈服后变形明显,而卯口顺纹受压变形较小,节点最终破坏形式为榫头拔出,在薄弱截面处发生弯曲破坏,柱身和梁身基本完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单梁组成的T形梁-柱节点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梁柱节点中榫头朝向对节点初始刚度、强度以及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榫头凹面朝下初始刚度较大,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的强度和延性。

    2023年08期 v.53;No.596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91 ]
  • 传统木结构柱脚节点力学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研究

    王龙;钱春宇;李俊连;张凯;谢启芳;

    木柱直接立于柱础石上是传统木结构中柱脚节点最常见的连接样式。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由于木柱与础石之间一般不存在任何的连接,木柱会以柱脚与柱础石相接触的边缘点为转动支点发生转动,进而产生摇摆,其在摇摆状态下的受力性能对整个结构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研究传统木结构柱脚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转动性能,以浮搁柱础连接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木柱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建立了柱脚节点理论计算公式;随后依据柱脚滞回曲线的特点,提出了含有柱脚弹簧单元的木柱杆系有限元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柱脚节点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木柱杆系有限元分析模型有效地反映了木柱在摇摆状态下的滞回特点。

    2023年08期 v.53;No.596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726 ]

地基与基础

  •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指标的静钻根植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吴江斌;凌造;王卫东;胡耘;

    静钻根植桩因其兼顾高承载性能和绿色环保的优势而逐步在上海地区得到应用。虽然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标准》(DGJ 08-11—2018)已将植入桩工法纳入到预制桩的推荐施工工法中,但并未提出相关的承载力计算细则,给静钻根植桩设计与应用带来了难度与不确定性。借鉴日本植入桩的承载力计算思路,等效为预制桩直径计算侧阻力,结合上海地区估算桩基承载力的经验,以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为基本参数,引入侧阻力调整系数和扩大头阻力系数分别计算桩侧阻力和端阻力,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静钻根植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工程实例计算表明,该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上海地区静钻根植桩设计提供参考。

    2023年08期 v.53;No.596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03 ]
  • 新型预应力钢桁架支护桩设计及应用研究

    袁运涛;郭晨涛;李苏春;韩霜;鲁瑞武;

    预应力钢桁架作为支护桩尚未在深基坑工程中得到应用。通过分析支护桩受力形态得到其优化线路。以新型预应力钢桁架作为支护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例,详细介绍了新型桁架桩的规格尺寸、预应力施加方法、内填水泥浆液的施工方法、桩插入施工的过程等;并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桩作为参照组,通过对两者的实测的桩顶水平位移、桩顶沉降、深层水平位移及基坑南侧管线及道路沉降等进行对比,验证新型桁架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新型桁架桩与工字桩时,两种支护结构桩顶沉降及桩顶水平位移差异不大;基坑开挖面以下桁架桩刚度沿深度减小,这会导致桩体深层最大水平位移的位置的显著下移;基坑南侧管线及道路沉降可满足设计要求。

    2023年08期 v.53;No.596 143-14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85 ]
  • 地铁双区间下穿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措施及效果分析

    唐汐;

    为解决城市地铁隧道极小间距下穿上方构筑物结构变形控制的工程难题,剖析了下穿工程风险特点并设定初步变形控制策略,通过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地铁双区间下穿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变形预测和控制效果。着重分析下穿工程段的关键风险和影响区域,基于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超前支护、优化开挖方法及盾构结构加强的联合控制措施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铁双区间中心截面周边±30m是控制施工扰动和盾构结构变形的重点区域,超前管棚具有纵向梁承载作用,深孔注浆具有横向拱承载作用,两者协同承载实现了较好的地层变形控制效果,使盾构结构变形控制在5.0mm以内,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3年08期 v.53;No.596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3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15 ]

  • 浅谈学校建筑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李静华;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于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各高校纷纷为充分推动教育改革做出一系列重要措施,其中不乏通过改善与创新学校老旧的建筑空间环境,以充分营造良好的高校学习氛围。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建筑空间环境普遍远离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建筑功能也局限于一定层面与表面,不能够充分展现校园的文化与学校的品质,对于现代化教育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以及不能起到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向引导作用。

    2023年08期 v.53;No.596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55 ]
  • 学前教育视角下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

    马明明;

    <正>幼儿园作为我国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场所,园内的建筑空间设计对幼儿认知与学习周围环境有着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对于建筑空间设计并不注重,这种情况不但阻碍了幼儿园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也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文章从研究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的现实意义出发,对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进行设计要点探索与实例分析,以期对我国幼儿园建筑设计工作带来新的思路。由黎志涛所著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第二版)》一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原理,步骤与方法。

    2023年08期 v.53;No.596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83 ]
  • 建筑外墙装饰艺术的特点和色彩设计方法

    杜倩文;

    <正>在建筑设计当中,外墙装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墙装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外墙装饰能够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外墙装饰能够反映一个地方的自然特色以及人文历史等,不同的装饰材料、装饰效果都会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营造不同的艺术效果。建筑外墙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在对外墙进行装饰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建筑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既要宏观把握外墙的设计,也要抓住细节,在对各个部分进行细致分析研究之后,再进行设计装饰。在外墙装饰过程当中,外墙色彩的应用也同样重要,合理地应用色彩能够让建筑周围的环境更加富有生机感。

    2023年08期 v.53;No.596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69 ]
  • 中国传统建筑之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

    母元红;

    <正>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其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所体现的工匠精神非常值得探究和践行,而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灵魂就是工匠精神。同时高职学生自身也应该以工匠精神作为其从职的理想,但可惜的是工匠精神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成了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地方,甚至出现庸俗化和表浅化。但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其蕴含工匠精神的职业信念、职业技能和职业习惯,

    2023年08期 v.53;No.596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93 ]
  • 工程全过程造价服务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宋阳;

    <正>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各企业的发展模式也越来越正规化,在进一步发展该行业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质量,相关从业者逐渐展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把控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有效展开工程造价及质量控制工作,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尽量提升建筑空间的经济性。《建筑设计的1001种创意形式》一书以多个城市为背景,列举了大量的建筑物设计案例,详细介绍了各个城市建筑工作者进行城市设计时,所采用的设计理念均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提升人们对这些建筑物设计方案的熟悉程度,

    2023年08期 v.53;No.596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16 ]
  • 平面设计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雒岩;

    <正>在现代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平面设计的应用对该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工作者能够根据平面设计相关元素,对建筑结构空间进行重新规划,继而实现建筑平面设计的有效发展,使整个建筑物设计方案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在《建筑设计看这本就够了》一书中,主要强调了对建筑物进行有效设计的重要性,并具体论述了建筑设计方案对建筑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力。

    2023年08期 v.53;No.596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2 ]
  •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元素呈现

    吴小燕;

    <正>长久以来,公共建筑往往受其建筑承担的社会性作用、历史含义或是范围影响等因素而被大众所定义,但无论是何种公共建筑物,都具备其自身存在的自身文化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对高质量幸福生活有更多的追求,公共建筑的人文价值更为凸显,人们通过建筑空间中特别的人文要素,感受建筑本身的魅力。在各种公共建筑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深厚积淀,在诸多公共建筑空间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要素的巧妙运用能够更好地传递建筑要表达的文化意义,唤起民众的文化认同。

    2023年08期 v.53;No.596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01 ]
  • 电气工程自动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路径分析

    史浩然;

    <正>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在不同功能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居住体验感,相关工作人员逐渐开始将电气自动化系统与建筑设计工作进行有效结合,优化现有的房屋建筑设计方案。运用电气工程自动化展开建筑设计方案的制订过程,能够让建筑空间各功能区域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为人们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建筑空间生活体验,促使整个空间设计方案更加人性化,以此提高人们对建筑区域结构设计方案的满意度。

    2023年08期 v.53;No.596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44 ]
  • 基于艺术介入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微更新设计分析

    邢岩;

    <正>人类是群居性动物,不论是早期的穴居,还是后来的村落,人们都聚居在一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有富于的村落逐渐发展扩张,形成城市。尤其在社会经济飞速增长,全球高度城市化的今天,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成为现代人类聚居地。城市生活质量、教育资源的优越性和更多的工作机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各式各样的建筑纷纷拔地而起,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关系着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这就意味着相关专业的从业者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应平衡形象和场所使用,

    2023年08期 v.53;No.596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07 ]
  • 基于地域文化下的邯郸永年广府建筑装饰设计

    郝卫东;谢帅;

    <正>在邯郸永年广府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在对邯郸永年古城建筑物进行设计时,为了有效提升建筑物的个性特征,不断结合地域文化内容优化现有的建筑物设计方案,让邯郸永年的建筑特色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为了避免建设方案的大幅度改动影响建筑物保护工程施工计划的如期进行,部分建筑设计工作者逐渐开始从建筑元素入手,有效调整房屋建筑装饰的使用方案,继而通过设计方案的小幅度调整,达到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有效融合的目地。

    2023年08期 v.53;No.596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11 ]
  • 大数据技术下建筑产业现代化与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

    尹国才;苏玉军;

    <正>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往来交流愈发密切,对大数据的应用愈发广泛,大数据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建筑行业中也是如此,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现代化,并在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由张怡、隋良志所著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通过对建筑行业系统知识和经验的讲述,展现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背景、历史特征和具体内涵,让人深刻意识到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同时结合典型案例,提高人才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2023年08期 v.53;No.596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4 ]
  • 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于建筑设计

    宗伟;

    <正>在工业经济发展背景下,当前城市已经慢慢形成了以信息为中心的知识经济体系社会,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对城市建设的观念与时俱进,慢慢意识到了自然生态艺术的重要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较为高端的建筑设计领域,它是一种融合了自然生态理念,具备抽象性的审美概念,人对美的感受具备主观性,千人千面,但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在这种主观中寻求共性的一门艺术。如今,环境艺术美感成为了人们判断建筑产品重要指标之一,营造建筑环境美感,在建筑中产生良好的氛围效果,成为当代建筑设计者们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

    2023年08期 v.53;No.596 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2 ]
  • 试分析当前医院建筑工程档案管理

    魏娜;高淑伟;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造技术的革新,机械化引入建设工程,使得复杂,功能多样的建设工程得以实现,其中建设工程的管理必不可少,医院建设工程管理尤甚,医院作为人们看病就医的重要场所,建设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医疗功能上的需求。对于医疗、护理和感染控制的不同需求,使得医院建筑工程成为一个复杂多元集成的工程建设项目,要想对这么一个庞杂的工程进行把控,除了前期工程建设的管理,档案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

    2023年08期 v.53;No.596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6 ]
  • 新媒体环境下建筑摄影的拍摄技巧探析

    梁彬;

    <正>新媒体环境下,建筑业行业迎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将建筑物的图像传送至网络平台,能够让建筑物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提高人们对建筑行业的了解程度。为此,相关工作者需要适当运用拍摄技巧完成建筑物摄影工作,通过拍摄技巧的运用,有效提升建筑物照片美观性,在人们第一次了解建筑物外观造型时能够产生更多好感。

    2023年08期 v.53;No.596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4 ]
  • 新时代下供应链融资模式与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赵永红;

    <正>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物施工建设工程能够正常进行,很多建筑企业逐渐开始对整个工程进行风险管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引入供应链模式,从多个方面对建筑工程进行合理管控,继而降低工程施工风险系数,让建筑工程的投入资金达到很好的运用效果,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升级提供有利条件。结合供应链融资模式对建筑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拓宽建筑企业的资金来源方式,为房屋建设施工工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2023年08期 v.53;No.596 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99 ]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房改造效应分析

    田佳琦;

    <正>为了确保乡村经济振兴政策能够得以顺利推行,相关部门需要适当对农房改造项目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建筑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乡村经济。为使农房改造项目达到很好的实施效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乡村文化与农房改造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结合,促使农房展现出更多的乡村文化,激发外地人的参观欲望,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继而推动乡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2023年08期 v.53;No.596 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63 ]
  • 基于西安唐建筑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的路径探索

    方方;

    <正>在时代的洪流中,少部分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建筑物早已堙没,只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流传于世,但是唐代传统文化却以古建筑的形式留存,且在西安这座城市中屹立至今。为了促使唐代古建筑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得以保存下去,当代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将与之相关的唐代建筑文化内容与该学科的教学体系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当代高校生保护西安唐代古建筑文化的责任意识,让思政教育目标更加符合当下社会实情的需求。

    2023年08期 v.53;No.596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6 ]
  • 文化民族性融入主导下的空间设计

    周杨;

    <正>空间是人类进行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例如体育建筑空间是人们开展体育运动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建筑空间是人们进行阅读思考的场所之一,住宅建筑空间是人们进行吃饭、睡觉、休憩等活动的常用场所,办公室是人们进行社交、工作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且因所进行的活动不同,人们对空间的设计要求与设计目的也会不同,例如体育建筑空间表层要求之一就是大,图书馆建筑空间表层要求之一就是便捷、办公室表层要求之一就是功能分块。但在设计建筑空间时,仅仅看表层需求与要求是不够的,还得进一步审视建筑空间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究其原因,

    2023年08期 v.53;No.596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1 ]
  • 建筑工程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罗来兴;

    <正>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管理和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机械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自动化机械在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保障工程项目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进步源泉。如今,机械自动化技术随着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的步伐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因此,建筑行业人员应及时顺应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态势,与时俱进,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解决建设工程中的各项问题和挑战,

    2023年08期 v.53;No.596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2 ]
  • 基于人工智能视域下养老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魏江江;

    <正>在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我国老年人年龄群体的总人数正在呈现上升趋势。为了让老年人拥有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他们晚年生活质量,负责养老院建筑空间规划方案需要运用多种方式,有效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展开养老院建筑设计工作,促使养老院建筑设计方案更加人性化,让老年人在养老院的活动范围有所增加,让他们拥有更舒适的休闲娱乐生活环境,继而有效提高建筑设计在养老院发展规划中所起到的影响力,促使人工智能技术与建筑行业更好地进行融合发展。

    2023年08期 v.53;No.596 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49 ]
  • 智能化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管理

    郑颖妮;

    <正>体育场馆作为举办体育赛事的场地,随着智能建筑的兴起,其建设与经营管理也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以“光速”的网络、前沿的物联网和云技术运行为保障的美国黄金1号体育中心,架设了赛事管理系统、上线了易居线上商超的易居城市运动馆,以定制线上预定系统让学校教职工、学生及附近居民能够通过手机APP、小程序等入口来预定场地的西南大学体育馆,都是体育馆建设与经营管理往智能化发展的表现。但体育场馆如何实现智能化、

    2023年08期 v.53;No.596 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66 ]
  • 建筑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

    葛琳;陈龙乾;

    <正>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效果,让土地资源被更充分的运用,相关工作者逐渐开始从建筑视角对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应工作计划进行系统地分析,以期能够有效调整空间布局方案,充分体现国土空间以及土地资源的综合价值,继而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筑设计看这本就够了》一书主要讲述了建筑设计的相应方法有哪些,并强调了建筑设计对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贡献力。

    2023年08期 v.53;No.596 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99 ]
  • 产教融合视域下建筑类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提升策略

    孙喜英;

    <正>产教融合成为高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且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建筑类专业的产教融合就是将建筑产业与教育相结合,一方面,企业有效地参与人才培养,利于培养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教学与企业需求高效对接,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由王振杰、付俊薇等著的《土建类专业成果导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书,基于产教融合理念,探索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为高等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2023年08期 v.53;No.596 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85 ]
  • 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向冲;

    <正>目前基坑开挖施工已成为城市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是常见的场景。但很多地下工程施工会面临一个难题,即如何控制深基坑施工对周围建筑产生的变形、开裂等影响,避免临近建筑安全遭受威胁。由吴才德等编写、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软土地区深基坑周边建筑变形控制理论与实践》一书,探讨软土地区的深基坑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

    2023年08期 v.53;No.596 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88 ]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及技术分析

    李雪婷;

    <正>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成为工程界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工程师们采取多项措施与施工技术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希望提高其抗震水平。由李宏男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一书,对地震相关知识以及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抗震计算进行阐述,并探讨房屋的抗震构造。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介绍地震相关知识以及防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地震类型、成因以及烈度区划、地震带来的破坏等进行详细阐述。第二章介绍场地与地基,介绍场地类别以及针对不同地基的抗震设计。第三章介绍地震验算,

    2023年08期 v.53;No.596 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50 ]
  • 基于视觉符号主导下的室内空间装饰设计

    汤晨;

    <正>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人们更加关注居住空间的氛围营造以及室内中的视觉化呈现。不同的室内风格会呈现新的空间装饰,新的室内材质运用,并且这些装饰也具有相应的视觉符号,运用在室内空间中成为室内的界面展现以及图像化装饰。同时室内装饰化的视觉符号美学让室内空间更富有张力,也呈现出室内多元化的空间形态,打造特别的视觉审美效果的室内环境。

    2023年08期 v.53;No.596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3 ]
  • 建筑空间美学设计与场景营造中的诗意文学

    张昕;

    <正>建筑空间美学设计和场景营造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它涉及到建筑设计、空间规划、景观设计等多个方面。在其中,诗意文学被广泛运用于营造出更为优美、富有情感的建筑空间,以达到更加优美的效果。同时诗意文学也可以被用于营造建筑空间的氛围和场景,并且充分考虑到建筑空间的功能、使用者的需求、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并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来传达出所期望的情感和意境。

    2023年08期 v.53;No.596 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7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式设计

    郭雪梅;

    <正>市政给排水是肩负着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在现代化的城市设计中,市政给排水也在不断的升级改造之中,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海绵城市理念也是近些年来不断融入到城市的更新设计中,同时以其创新化的理念指导着城市排水系统的效能化设计,并且统筹考虑整体的城市规划同时也是防止极端天气出现对城市产生灾难性的破坏。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海绵城市理念也推动着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以及良性的循环关联。

    2023年08期 v.53;No.596 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93 ]
  • 基于荷载稳定性下的叠合板施工技术

    汪玲;

    <正>叠合板安装技术是目前建筑结构中比较先进的技术之一。由于叠合板楼板具有比较良好的整体性以及稳定性,也有利于增强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在现场施工技术中,可以提高实际的施工效率,降低材料的消耗同时也能减少环境的污染。同时叠合板的质量受外部环境影响比较少,质量也能够得到相应的保证,现场实施的效果以及进度也能够得到控制,因此在现代的建筑施工中经常采用叠合板施工技术,也为了整体建筑的荷载稳定性。

    2023年08期 v.53;No.596 18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4 ]
  • 文物数字化在博物馆空间中的融入式设计

    杨晓雪;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数字化需求的提升,现在的博物馆逐渐从原有的封闭展示空间逐渐向开放的数字化形态进行延伸,数字化的融入设计让博物馆的边界更加模糊,同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与文物之间的结合也前发紧密。文物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观众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细节,同时呈现出文物新的面貌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带给人们新的体验。

    2023年08期 v.53;No.596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7 ]
  • 低碳生态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朵建文;王瑾;孙尚琛;

    <正>低碳设计是未来发展的一种方向,逐步从建筑类延伸到现代化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比较宏大的规划体系,它涉及到居住,交通,功能生活等不同方面的模块,同时这些模块化的组织与人们的生活日益相关。而低碳生态理念主要是注重于整体的空间划分,并且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生态等,将低碳生态的概念充分运用其中。并且低碳生态下的城市空间具有新的活力与韧性,也彰显出城市设计中的绿色生态。

    2023年08期 v.53;No.596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22 ]
  • 工业机器人在装配式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高艳辉;张彪;

    <正>建筑也是影响经济发展以及民生福祉的重要行业,当下建筑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工作环境恶劣、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推出智能建造新模式,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和装配式建筑。工业机器人可以互联网平台模式下进行不同工艺的操作以及建造实践,同时装配式建筑是将结构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等进行预制化生产。将机器人与装配式建筑相互协同化的智能建造方式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023年08期 v.53;No.596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93 ]
  • 影视基地的设计

    王敏;沈中禹;

    <正>影视基地的建设是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重要承载体,也是影视活动的容器,为影视文化的发展为国家经济以及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先如今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影视基地,在资本的融入下,影视基地代表下的文化产业运作不太成熟,同时影视基地的建设也存在过多过滥,重复建设,丧失地域符号,资源浪费等严重问题。因此影视基地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加大政府的导向,制定一些合理且科学的行业门槛,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加入对地域文化的综合考量。

    2023年08期 v.53;No.596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1 ]
  • 高校思想教育的人文生态环境优化设计

    刘千贺;

    <正>思想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素养,能让学生们能够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同时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人文生态环境是指大学生人与人、人与校园、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在校园构建必要的人文景观和设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相互交流、勤学好问的校园气氛。以人为本,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和学生之间关系和谐,较大限度地挖掘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促进其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2023年08期 v.53;No.596 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6 ]
  • 重庆农村地区民间寺庙彩塑样式设计

    彭博;

    <正>彩塑,是中国本土雕塑中极具魅力和特点的艺术形式,多与一般民众的信仰、民俗乃至生产活动紧密结合,以偶像、信物、工具、玩具、陈设、装饰等多样形式渗入百姓的生活日常。万灵寺全景。中国本土彩塑的产生,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以捏塑和彩绘结合方式制作的彩陶奠定了后世彩塑的基本造型手段;战国时期,作为明器使用的彩绘人形陶俑的大量制作开启了中国本土雕塑发展的新篇章,进一步丰富了彩塑的表现范畴;两汉之际,随着佛教的传入,

    2023年08期 v.53;No.596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4 ]
  • 清代寺院遗址复原设计

    王杰;宗同惠;

    <正>建于清乾隆盛期的寺院,建筑园林随山就势,包括各具特色的十字塔台山门、白台、定慧楼、戒台等建筑。通过收集寺院陈设档、清宫热河档案、绘画、历史老照片作为史料依据,同时横向对比现存藏式喇嘛庙建筑形式,对寺院的平面布局、单体建筑、功能布置、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实地感受寺院遗址所在的地理位置,山形水势,与周边建筑群的位置关系。通过对现存喇嘛庙形制进行调查研究,从中获得平面布局、单体建筑的一般做法,为寺院遗址的数字化复原研究提供重要参考。通过CAD制图、3D数字建模、实体模型等方式展现全部建筑群,较大程度还原乾隆初建时期的建筑园林原貌,

    2023年08期 v.53;No.596 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