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协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


结构设计

  • 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超高层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

    王建峰;虞终军;段炼;

    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建筑高度498m,主体结构高度482.5m,属于超高层建筑。首先分析了现行规范刚重比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然后依据本项目楼层质量、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的实际分布情况,对现行规范中的刚重比计算公式进行修正。通过采用修正后的刚重比计算公式对本项目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但需要考虑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采用ETABS软件对结构进行整体屈曲分析,结果表明,塔楼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线弹性屈曲分析计算得到的刚重比数值与修正后的刚重比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较为接近,前者略大于后者,可见采用修正后的刚重比公式对结构进行设计偏安全。

    2023年09期 v.53;No.59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22 ]
  • 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超高层结构巨柱计算长度影响因素研究

    段炼;虞终军;王建峰;

    超高层中巨柱的计算长度取值对整体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很大影响。梳理总结了现有超高层项目框架柱计算长度求解的常规方法,并以结构高度482.5m的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项目为例,研究了结构自重对屈曲分析初始几何刚度的影响,对比了单点加载与不同方式多点加载对屈曲临界荷载计算结果的差异,计算了不同楼板刚度折减系数下的分区巨柱的屈曲临界荷载,分析了不同楼板刚度取值对巨柱计算长度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比带弹塑性楼板的整体模型与考虑不同楼板刚度折减系数的弹性楼板整体模型在罕遇地震下的内力分布结果,得到了巨柱屈曲分析时考虑楼板塑性变形后的刚度折减系数建议取值。最后提出了一种改进计算方法,即通过在整体计算模型上考虑结构整体自重对几何刚度的影响,基于多点对称的荷载施加方式并合理考虑楼板刚度的折减计算得到巨柱的线弹性屈曲分析结果,进而由欧拉公式反推出巨型柱的计算长度。

    2023年09期 v.53;No.597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74 ]
  • 招商银行总部大厦核心筒偏置超高层结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李建伟;王宁;张崇新;容文豪;赵勇;

    招商银行总部大厦是一栋387m高的超高层建筑,采用框架-偏心筒-环带桁架-伸臂桁架结构体系,核心筒偏置于建筑北侧,设5个伸臂桁架加强层。采用合理设计核心筒剪力墙厚度、增设环带桁架等措施,减小了核心筒偏置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在伸臂桁架中通过设置屈曲约束支撑(BRB),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屋顶水箱设置调谐液体阻尼器(TLD),减轻了结构风振效应。大跨楼盖跨中增设钢次梁,减小了楼盖人致振动加速度。同时展开了结构整体稳定性、墙体受拉应力控制、长期荷载下的水平位移控制等多项研究,确保了该核心筒偏置的超高层结构的安全,所采取的设计方法和措施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2023年09期 v.53;No.597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29 ]
  • 昆明华润中心T1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分析

    李建伟;刘云浪;张鑫;张洪恩;

    昆明华润中心T1塔楼为8度抗震设防的超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为297m,是带加强层的钢管混凝土框架-型钢(钢板)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利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了采用减轻结构自重、合理控制剪力墙受拉应力、设置有限刚度的加强层和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等技术后,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化,同时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构件的受力特点。结果表明:整体结构的抗侧刚度提高,同时材料用量减少。结构的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能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2023年09期 v.53;No.597 25-3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1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5 ]
  • 某超限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要点与抗震性能分析

    闰淼;陈焰周;熊森;蔡红超;邹杰;鲁伟;丁梦阳;

    某高层办公楼建筑高度为249.70m,为超B级超限高层建筑,同时有多项不规则,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合为一体的两墙合一方案。风洞试验表明,风荷载为非控制工况,地震作用为控制工况。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结构弹性和弹塑性分析,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减少因超限和其他不规则性所带来的抗震不利影响。对结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项分析,包括楼板应力分析,连梁支撑楼面梁解决方案分析,穿层柱屈曲分析,施工模拟分析,抗连续倒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C。各项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2023年09期 v.53;No.597 32-3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5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93 ]
  • 长沙五矿广场立面收进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江志峰;张磊;刘兵;张四海;周美霞;刘波;丁朝辉;廖伟杰;

    长沙五矿广场项目T1塔楼属于超A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采用带环桁架的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塔楼独特的建筑造型使其在21层及31层有立面收进,使用功能也由办公转变成酒店及公寓,并且在机电层布置转换桁架,将上部楼层不能落地的结构柱的荷载传递给主框架柱。采用多个结构分析软件进行了多遇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能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收进所采用的加强措施合理有效。

    2023年09期 v.53;No.597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5 ]
  • 高烈度区某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及性能分析

    郭震;马张永;

    某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同时存在着局部构件间断、塔楼偏斜、楼板不连续、扭转不规则、尺寸突变等超限情况。对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在ETABS结构计算软件中选取符合条件的2条人工波及5条天然波模拟地震作用,考虑采用主、次波双向地震作用加载的方式,对结构进行弹性时程补充分析和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关键构件的抗震性能验算,并利用SAUSAGE和PERFORM 3D三维非线性弹塑性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补充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底部局部墙肢配筋率、埋设钢板、局部楼板加厚等措施,本超限高层项目可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最后给出了本项目针对结构超限情况采取的相关措施。

    2023年09期 v.53;No.597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某立面收进超高层塔楼搭接柱结构设计和分析

    李东存;

    某超高层办公塔楼结构高度245.15m,幕墙高度289.7m,高区东西侧立面收进,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为实现东西侧收进4m的立面要求,进行了斜柱转换、桁架转换、搭接柱桁架转换方案的选型比较。综合考虑方案对室内观感、空间使用、净高等的建筑影响及结构受力、材料用量、工期等因素,选定了利用避难层空间设置搭接柱桁架转换的结构方案。对与搭接柱的相关结构,设定了合适的抗震等级和性能目标;对搭接柱桁架进行了考虑竖向地震影响的多工况受力分析;对搭接柱桁架转换引起承担水平力构件包括水平桁架、核心筒剪力墙、楼板进行了分析验算;对搭接柱桁架的防连续倒塌能力进行了分析验算;对关键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各项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结构概念设计,对搭接柱转换相关构件依据性能要求采取了合适的设计措施,实现了结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023年09期 v.53;No.597 53-5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99 ]
  • 双向退台“悬空”建筑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张伟;郑茜;张佳琳;田启祥;洪欣;

    宕口酒店依山而建,位于旧有采石场开挖后遗存台地。建筑正立面呈双向退台造型,与后方山体轮廓线基本保持一致。主塔楼以7层为界,上下两组楼层分别呈南北和东西向布置,总体呈T形平面。利用楼电梯间隔墙设置5个钢筋混凝土筒体,构建“多塔+连体+长悬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针对塔楼整体性偏弱特点,合理设置抗震缝以简化结构体系;东西侧端跨各增设一段联肢墙,增强整体抗扭刚度;增加走廊区域楼板宽度;调整筒体内楼梯间布置,以实现东西向框架梁得以贯通设置;位于7层错层区域改为坡屋面等,以上措施能实现弱化平面和立面布置的不规则程度,增强塔楼整体性的综合效应。计算分析表明,靠近端跨的筒体对抗扭刚度贡献起控制性作用。大震弹塑性对比分析表明,位于后方山体边跨柱底设置隔震支座对降低框架柱损伤程度有明显作用,且对相邻墙肢损伤影响程度有限。

    2023年09期 v.53;No.597 59-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09 ]
  • 七里河体育场结构设计与分析

    黄兆升;王栋;杨忠平;刘国龙;张晨;

    七里河体育场建筑造型新颖,平面采用四心椭圆,立面呈“7”字形,下部看台为周长约700m的环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钢罩棚结构为倒放三角形空间钢管桁架结构,桁架长轴方向长约240m,最大悬挑长度约36m。通过对钢罩棚结构进行单独及总装模型分析并对下部结构是否设缝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合理的结构布置形式与计算参数。采用多种软件对结构进行了不同荷载组合下整体抗震分析、屋盖稳定性分析、防连续倒塌分析和超长结构分析。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关键节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屋盖结构进行数值风洞模拟分析,给出了屋盖表面上的平均风压系数和体型系数及结构周围流场的绕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整体稳定性能良好,强度与刚度储备大,关键节点可靠,计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2023年09期 v.53;No.597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37 ]
  • 澳门大学珠海校区礼堂结构设计与分析

    许名鑫;王宏伟;

    澳门大学珠海校区礼堂结构设计需同时满足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礼堂内部空旷,楼层错落不齐,设置剪力墙可以让各部分有相对独立的较强的抗侧力体系,也可以为楼座大悬挑梁提供稳固的支撑。计算结果表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礼堂考虑观众席斜楼盖的影响后,抗侧刚度有一些增加,斜楼盖下端的构件及与其相连的柱内力增大。还介绍了屋盖预应力梁、楼座大悬挑梁等的设计,对于大小跨梁引起的内柱弯矩过大的问题,通过合理选择梁中预应力筋线型,在内柱产生与外荷载效应相反的弯矩有效地予以解决。

    2023年09期 v.53;No.597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06 ]

简讯

  • 2023年《建筑结构》(半月刊)征订启事

    <正>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协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杂志创刊于1971年,历次中文核心期刊评比中均名列前茅。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担任编委会主任,1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2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在内的近140位专家担任编委。主要栏目:多高层结构设计、大跨空间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装配式结构、山地结构、

    2023年09期 v.53;No.597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北京冬奥会工程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台雕塑造型工程结构设计

    胡涛;张范;李波;刘悦;宋晓峰;陈神兵;王永辉;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外火炬台由雕塑造型工程、双转台装置、燃料供应和燃烧系统等组成。雕塑造型工程作为火炬台核心部件,为达到艺术效果,整体轮廓呈大跨度多曲面异形风敏感结构,采用风洞试验方法获取整体结构的风振系数和体型系数。雕塑造型工程作为永久性建筑和动态雕塑,结合其运动特征确定了两种计算工况,两种计算工况分别综合考虑自重、风荷载、地震作用、雪荷载和温度作用等,按照规范对各类荷载进行叠加,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结构整体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和校核,确保场外火炬台在极限工况下安全、可靠。同时,工程结构局部位置的变形逐渐加大将影响装置转动,最终采用方案是风速超过8级风时,火炬台不能转动,需要关停机械装置,待风速降低后再使用。

    2023年09期 v.53;No.597 80-8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7 ]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内主火炬结构多工况有限元分析

    胡涛;汪瑞方;刘悦;宋晓峰;李波;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内主火炬是典型的舞美造型结构体,区别于传统火炬,此次主火炬需要实现部分表演功能,而且在表演过程中要完成提升、翻转和旋转等动作。主火炬结构区别于传统结构,有限元分析包括多种设计工况,设计工况根据实际工作状态确定。同时,整体结构造型特殊,呈大面积薄壁状,为典型的风敏感结构,结构设计规范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风荷载数值供参考,采用了风洞试验方法获取了不同工作状态下0°~360°各个风向角的风荷载,确立了真实的设计工况。然后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主火炬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结构在各种不同设计工况下的应力与位移,结果显示:各个工况下主火炬应力满足强度要求,位移满足刚度要求。在四场仪式上,主火炬结构完美地完成了表演任务。

    2023年09期 v.53;No.597 85-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9 ]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办赛设施抗风与挡风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李波;刘坤;那苓;刘文珽;田玉基;陈平;白凡;

    赛道挡风是保证冬奥会比赛如期进行的关键。首先基于气象站监测数据,利用独立风暴法开展了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内气象观测风速分析,获得了赛区内气象观测位置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速。进而对延庆赛区进行了地形风洞试验,获得了气象站与赛区建筑之间的风速比例关系,给出了赛区关键位置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然后,采用节段模型的方式进行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风洞试验,获得了主体结构设计所需的体型系数和围护结构设计所需的极值风压系数。之后对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降赛道进行赛时风环境评估,并通过风洞试验获得了雪道挡风墙的挡风性能参数,直接应用于滑降赛道挡风设计。结果表明:延庆赛区仅有1日比赛延期至次日,其他比赛均在计划当日进行,挡风墙的设置保证了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的顺利进行。

    2023年09期 v.53;No.597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91 ]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季运动综合训练馆复杂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刘长松;娄霓;

    冬季运动综合训练馆为复杂超限高层建筑,建筑高度30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场馆部分、教学及宿舍部分为相对规则的建筑,因建筑功能及建筑外形等要求,两部分相对规则的建筑相互组合,形成通过较少楼板连接的弱连接建筑,同时存在扭转不规则、平面开大洞、斜柱等多项平面及竖向不规则情况。系统地介绍了针对结构多项超限的设计对策、计算分析方法,根据构件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并采取相应抗震加强措施;对弱连接的部位采用零刚度模型进行构件内力分析,按照分析结果对连接部位进行加强处理;对整体模型和分塔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补充分析及多种构造措施加强,结构能满足预期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2023年09期 v.53;No.597 97-10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4 ]

混凝土结构

  •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薛建阳;杨永;曹万林;高亮;罗峥;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框架的抗震性能,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和本构关系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框架进行了破坏模式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填充墙对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填充墙的应力分布主要是沿斜对角的受拉应力,在填充墙的角部区域应力较大,中部区域砌块发生滑移错动。在试件的加载过程中,加载初期,填充墙对框架的承载力影响较大,在加载后期,由于填充墙发生破坏,填充墙对框架承载力的贡献减弱,但填充墙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框架的整体变形,延缓了框架柱柱脚的塑性变形。

    2023年09期 v.53;No.597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63 ]
  • 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足尺试验

    刘亦斌;曹万林;邢锋;薛建阳;周英武;寇世聪;

    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足尺试验研究工作目前尚少。为此,进行了6个型钢再生混凝土梁足尺试件受弯性能试验,各试件尺寸、配筋、内置型钢一致,梁长3 300mm、净跨3 000mm,梁截面高300mm、宽200mm,梁截面内置H型钢的型号为HN200×100×5.5×8。各试件均采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为0%、50%、100%,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分为C30、C60。采用三分点加载的方式,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承载力、变形及耗能能力,以及设计参数对试件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载过程中梁内型钢与再生混凝土共同工作性能良好;合理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情况下,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和破坏形态与型钢普通混凝土梁接近;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可以显著提高型钢再生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2023年09期 v.53;No.597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99 ]
  • 带钢接头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

    路辉;

    为研究现有两种带钢接头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设计制作了6个钢筋混凝土梁试件进行足尺试验研究,其中包括4个带钢接头的钢筋混凝土梁和2个用于对比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通过记录各试件的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测量各试件的抗剪承载力、位移和应变等参数,对试件的抗剪性能与剪切延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使用钢接头且下部设置受拉钢板、无纵向受力钢筋的试件极限抗剪承载力有所降低,下部设置纵向受力钢筋的试件极限抗剪承载力提高18.5%~24.5%,剪切延性均有所提高。通过对目前各国现行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评价发现,我国现行规范可较好地预测带钢接头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

    2023年09期 v.53;No.597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4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82 ]
  • 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及裂缝控制措施

    朱浩川;肖志斌;邵剑文;童根树;

    温度应力是超长混凝土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对结构温度效应进行准确模拟、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是处理该类问题的关键。通过对超长混凝土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提出结构温差计算方法和关键参数确定原则,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和实际工程应用提出一种新型的裂缝控制措施。分析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方便合理地反映结构温度效应;提出的楼面高差带能够有效降低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的温度应力、控制裂缝产生。

    2023年09期 v.53;No.597 123-12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2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567 ]

地基与基础

  • 复合地基褥垫层工作性能的混合试验研究

    芮瑞;郑晓敏;郑筱彦;谷金林;田子衿;

    褥垫层是影响复合地基工作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研究手段的欠缺,目前对复合地基褥垫层工作性能的认识还有待深入。采用开发的混合试验装置及数据交互系统开展混合试验,建立了褥垫层与上部加载的物理模型与桩土地基数值模型相结合的全组件参与的试验方法,大大缩减了模型试验工作量。利用该试验方法开展了3组不同褥褥垫层厚度的混合试验,分析了复合地基褥垫层的工作性能,揭示了桩土荷载传递规律、沉降规律及桩侧摩阻力的分布。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加,桩间土承担的荷载以及桩土相对位移增加;当褥垫层厚度超过200mm时,桩土荷载分担比趋于稳定。

    2023年09期 v.53;No.597 128-13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61 ]
  • 浙北地区软土多种勘察成果相关性分析

    胡健;王芳;朱磊;徐学勇;

    在调查统计浙北地区软土的工程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软土静力触探参数与室内土工试验强度参数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浙北地区软土静力触探参数(锥尖阻力q_c、锥侧摩阻力f_s)与室内土工试验强度参数(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变形参数(孔隙比e、压缩模量E_s)之间的回归公式及静力触探参数q_c、f_s与平板载荷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_(ak)之间的回归公式。结果表明,当q_c在0.4~0.7MPa、f_s在8~13kPa范围内,回归公式拟合度较好;相比于f_s,利用q_c确定强度参数的回归公式可靠度更高;利用q_c、f_s确定变形参数的回归公式可靠度比较接近;静力触探参数反映地基承载力比反映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可靠度更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性软土勘察、设计及施工提供工程参考。

    2023年09期 v.53;No.597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24 ]
  • 承压水对抗拔桩施工的影响及对策

    韩丽;夏长华;李德志;丁保华;江宁;

    针对某具体工程实例,通过磁测检测、取芯检测、开挖检测、静载试验试桩检测,分析了抗拔桩抗拔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及承压水对抗拔桩带来的危害,指出承压水及抗拔桩施工工艺引起的桩侧摩阻力的降低是导致抗拔桩抗拔承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具有承压水水文地质条件下抗拔桩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措施即试桩、降止水、提高泥浆质量、采用后压浆工艺及增加上覆土,以期对类似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下抗拔桩的施工提供参考。

    2023年09期 v.53;No.597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34 ]
  • 暗挖地铁隧道下穿既有线高架区间影响分析

    唐汐;

    以北京地铁12号线大蓟区间下穿13号线高架区间为背景,在风险保护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暗挖地铁隧道下穿地铁高架区间三维计算模型的建立,对比分析了不加固、仅洞外加固、洞外加固+桥桩底部加固三种工况下13号线高架区间结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差异沉降变化特征,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穿越施工显著影响范围约为4倍暗挖地铁隧道跨度;双线间既有结构受叠加施工影响大于双线外结构,是施工监测的关键位置;后施工隧道两侧承台差异沉降大于先施工隧道两侧承台差异沉降;现场监测结果反映了合理的暗挖隧道设计和洞内外风险控制措施是既有地铁线路保护的基础。

    2023年09期 v.53;No.597 141-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18 ]

《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连载专栏

  • 《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方法》的理解与应用——钢板剪力墙(一)

    周佳;童根树;刘宜丰;李常虹;陈迪;赵钦;王铭意;

    钢板剪力墙具有抗侧刚度大、占用建筑空间少的优点。根据《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方法》,介绍了钢板剪力墙弹性、弹塑性分析的模拟方法,以及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水准的评价标准。对钢板剪力墙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如钢板剪力墙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考虑初始缺陷的必要性、实现强框架弱钢板剪力墙的设计方法。同时介绍了数种适用于钢板剪力墙的防火装饰一体化构造做法。希望可以为实际工程项目中钢板剪力墙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3年09期 v.53;No.597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33 ]

  • 红色建筑文化融入党建政治课程的教学价值分析

    张戈;霍有光;

    <正>红色建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众多的红色建筑既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展示,又体现了中国人民守卫祖国、不畏强权、不向外部势力低头的坚定意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政治课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逐步将红色文化因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这对培养新时期的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抗战纪念建筑》一书,把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建筑史的探究作为切入点,把建筑活动和创作置于一个大的时代语境之中。在编纂方式上,从文化史、建筑学史、社会学等多个视角,对文献资料、建筑测绘资料、口述资料进行收集与鉴别,并对既有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形成自身的特色。《抗战纪念建筑》篇幅长达数十万字,

    2023年09期 v.53;No.597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14 ]
  • 建筑英语语料库的建设思想、方法及应用

    王若目;

    <正>现如今,我国建筑领域对于语言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升,英语语言的学习以及英语翻译技巧的掌握,对于建筑领域工作人员来说十分重要。建筑英语语料库的创立,对于建筑专业学生们英语水平的提升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英语语料库的建立,既能够提升英语翻译教学水平,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简明建筑英语翻译教程》主要介绍建筑专业英汉翻译方法,在书中由浅入深介绍英语专业翻译知识以及翻译技巧,将英语翻译知识与英语翻译技能与建筑文本翻译,以及建筑专业通识知识相结合,

    2023年09期 v.53;No.597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2 ]
  • 建筑文化传播中俄语文化的融入分析——评《风格与时代》

    陈思佳;

    <正>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人文风情和历史文化积淀的象征。每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都是与本国本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蕴含着每个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俄罗斯的建筑中看,将俄语文化人融入到建筑文化和设计中,一方面对于增强本国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使得俄语文化在建筑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更好地得到弘扬与发展。另一方面,将俄语文化融入到建筑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

    2023年09期 v.53;No.597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 从翻译目的论角度论建筑英语汉译方法

    李茜;

    <正>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与国外相比,建筑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如若想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建筑管理水平,也需要学习国外建筑管理理念,学习国外先进建筑管理理念并根据自身建筑管理状况,灵活运用这些理念,进而提升我国建筑管理水平。在这一过程当中,建筑英语翻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则主要介绍建筑英语汉译中翻译目的论这一翻译理念,从翻译目的论角度探讨建筑英语汉译方法。《建筑英语》一书总共包括十个单元,在这十个单元当中,主要介绍了世界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建筑设计、

    2023年09期 v.53;No.597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33 ]
  • 基于校企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李丽;

    <正>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需要结合院校定位、专业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陈年和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一书,立足于建筑生产工业化和建筑业管理信息化的社会背景,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训模式、教师培养方案等进行了创新,并结合社会需求针对性地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路径,为中国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023年09期 v.53;No.597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73 ]
  • 建筑工程与设计管理

    林俊伟;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城市中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建筑的造型设计、装饰设计愈发多元化,受此影响,人们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方法更加重视,希望提高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水平。文章参考由潘智敏、曹雅娴、白香鸽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工程设计与项目管理》一书,对建筑设计理念、案例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模式与方法,探讨优化建筑工程设计与管理的措施。该书分为十一个章节。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内涵和建筑流派划分。第二章对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

    2023年09期 v.53;No.597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9 ]
  • 土木工程的测绘技术与应用

    秦耕;

    <正>测绘工作是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测绘技术是影响测绘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将现今极为先进的测绘技术引入土木工程领域,是土木工程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由肖争鸣等人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土木工程测量》一书,对土木工程测绘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说明其原理与测绘方法。该书共分为十二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简单介绍测量学、测量工作的作用以及测量单位等基本知识。第二章为水准测量,介绍水准测量原理与方法、仪器。第三至四章为角度测量、距离测量,详细说明测量原理、方法、

    2023年09期 v.53;No.597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34 ]
  • 城市道路工程中的路基保护及排水设计

    朱峰;董吉福;

    <正>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道路网建设也随之迅速发展。道路工程的功能与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城市道路中的路基保护与排水设计,是影响道路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对城市道路工程中的路基设计进行探讨,采取相关措施进行优化,并合理设计道路排水系统尤为必要。由姚恩建编写、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道路工程(第2版)》一书,对城市道路的特征、设计以及技术标准、服务功能等进行介绍,为城市建设道路工程与设计城市排水系统提供参考。

    2023年09期 v.53;No.597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42 ]
  • 建筑学在高校公共艺术设计教学中问题及对策

    冯大康;冯默墨;

    <正>优秀建筑学是公共性资源。近年,公共艺术设计课教学和建筑学研究皆取得可喜成绩,但建筑学融入高校公共艺术设计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由董海荣、赵永东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22年9月出版的《房屋建筑学》,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该书以“建筑学”为核心,以运用优秀建筑学和建筑学案例资源中的元素,丰富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房屋建筑学》共分三编。第1编主要介绍了民用建筑实体构造,第2编对民用建筑空间设计进行了阐述,第3编描述了工业建筑实体构造及空间设计。本书吸纳了包括建筑学、地理学以及交叉学科等研究成果,

    2023年09期 v.53;No.597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8 ]
  • 植物化感的建筑作用——评《建筑与绿化》

    康兴;

    <正>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扩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植物化感作用于绿化建筑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的完善。基于此,建筑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泷光夫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3年11月出版的《建筑与绿化》一书,是建筑工程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景观系统的介绍,重点阐述绿色房屋的建设等内容,能够在建筑工程中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建筑与绿色》这本书中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绿化的规划技法和作用绿化怎么做好房屋的设计等内容,通过植物化感建筑作用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植物化感下的建筑是生态、

    2023年09期 v.53;No.597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3 ]
  • 水墨山水在建筑中的使用——评《建筑孤旅水墨人家》

    冯默墨;

    <正>随着读者国经济文化的不断扩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建筑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的完善。基于此,建筑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行者小刘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于2004年03月出版的《建筑孤旅水墨人家》一书,是建筑工程领域方面重要的成就,该书把华夏大地上的丰富多彩有趣之地被他形容的像"诗一般美妙"的中国古建筑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读者们的视野之中,对中国南北典型的徽派建筑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重点阐述了在永嘉、徽州、山西、九州的内容,

    2023年09期 v.53;No.597 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6 ]
  • 浸润.厚植.回归:乡村振兴背景下高师美术教师培养路径——评《建筑美术——色彩》

    陶泉;

    <正>着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不断扩展,教育能力持续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的培养变得十分重要,基于此,高师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张微、徐博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22年7月出版的《建筑美术——色彩》一书,使用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以建筑设计师执业能力为导向,以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托,夯实建筑色彩课程理论基础,着眼于建筑专业应用,力求逐步培养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该书规划学生的建筑和美术实践,激发学生对于实践的兴趣,从而强化每个人不同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2023年09期 v.53;No.597 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7 ]
  • 城乡一体化的景观园林管理现状与优化——评《园林建筑设计(第3版)》

    周红;郭荣军;赵天宜;

    <正>当前在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和世界各国在文化、技术以及经济贸易上有着更深入的交流,园林建筑设计有了很大发展。近十多年来,我国高等园林教育和园林行业均呈现出极其快速的发展态势,园林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由刘福智孙晓刚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园林建筑设计(第3版)》一书,涵盖了园林建筑设计与优化的主要内容。《园林建筑设计(第3版)》是我国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景观园林管理现状与优化的创新力作,内容丰富。教材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内容上把握住深入浅出的原则,

    2023年09期 v.53;No.597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2 ]
  • 园林景观设计与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衔接分析

    武静;

    <正>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在社会上被广泛运用,现阶段,该项技术已不再只运用于建筑行业中,很多城市发展项目计划中都存在这种节能技术的身影,比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部分工作者逐渐开始结合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对现有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进行适当地优化,继而使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更加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提高建筑节能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力度。

    2023年09期 v.53;No.597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91 ]
  • 舞台设计美学与建筑元素的融合路径分析

    吕杭;

    <正>在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元素在舞台搭建以及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美学原理对舞台建筑空间进行重新规划与布局,为表演者提供更宽阔的艺术表演舞台空间,通过舞台建筑空间的合理设计,有效提高表演者的现场表演效果,促使建筑元素在舞台艺术表演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建筑元素设计:空间体量操作入门》一书主要讲述了多种建筑元素的运用方法,论述了这些建筑元素在房屋建设过程中的使用途径,运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建筑材料的集成方式,并强调了不同建筑材料的运用场景各不相同。

    2023年09期 v.53;No.597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4 ]
  • 建筑元素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分析

    吴国庆;

    <正>在英语教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部分授课者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质量,逐渐开始将建筑文化内容融入该学科的教育体系中,丰富高中生的课堂学习素材,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对建筑文化内容的熟悉程度。结合建筑文化内容展开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为了拓宽建筑文化的传播途径,促使求学者对建筑文化内容产生探索欲望,更是为了让高中生对英语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让其在学习英语理论内容的同时,提高自身对建筑文化内容的熟悉程度,继而促使学校院校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建筑业提供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

    2023年09期 v.53;No.597 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3 ]
  •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在提高建筑专业学生思想高度过程中的应用

    郑礼常;

    <正>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文化的传承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为了让建筑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相关工作人员将注意力放在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开始结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资源展开建筑类专业授课过程,以期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意识到有效传承建筑文化内容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思想高度,促使他们能够自主进行建筑文化传播过程,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国建筑常识》一书主要讲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历史以及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常识性内容,

    2023年09期 v.53;No.597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2 ]
  • 少数民族非遗建筑建造技艺及特征

    韦喆喆;

    <正>包含整体营造、实施建造、细部构造三个层次在内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体系,构成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载体,是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发展的基石,是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支撑骨架,是当前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可以揭示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传统民居与聚落发展演变与社会人文因子间的相关性与差异性,为人们认识、了解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或非遗文化提供新的视角或途径,

    2023年09期 v.53;No.597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5 ]
  • 新时代下酒店建筑设计方案

    吴春华;

    <正>在国际服务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我国酒店服务行业水平逐渐有所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酒店的服务质量,部分管理人员开始从酒店建筑设计方案这一角度入手,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建筑设计理念,对我国建筑设计领域进行技术革新,运用适当的设计原理对现有的酒店设计方案进行合理优化,让整个酒店建筑空间的布置规划方案更加人性化,提高人们的居住体验,继而达到提升酒店入住率的发展目标,推动我国酒店服务业不断向前发展,提升我国整体服务行业的综合水平,让我国酒店服务的水平更加国际化。

    2023年09期 v.53;No.597 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64 ]
  • 我国古代建筑中书法艺术的融入与表现

    纪敏;

    <正>在五千多年前,第一个汉字出现,然后被记录,于是历史可以被“讲述”,思想可以被“留存”,那些或狂放肆意,或婉转轻盈的文字线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承着文化和思想,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时代精神气质、文化修养的结晶,它以特殊的艺术语言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时代美学的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建筑表达着特殊的东方建筑语言,与书法艺术融合,相得益彰,它们在功能性和艺术性上实现了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合,展示着“天人合一”的东方理念。

    2023年09期 v.53;No.597 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4 ]
  • “大思政课”视域下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穆伟涛;赵雄伟;

    <正>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文化这一重要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持,深深地渗透在人们的三观之中,也影响着城市建设、建筑审美以及建筑艺术创造。“大思政课”视域下的建筑文化课程建设要求遵循建筑人才培养规律,充分挖掘建筑文化课程中的教育元素,丰富思政育人的内涵、创新思政育人的方法,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2023年09期 v.53;No.597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44 ]
  •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

    侯小霞;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积累,科学技术运用于建筑工程,大规模复杂的建筑工程屡见不鲜。在我国,建筑经济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建筑行业的风吹草动影响着国民经济。所以应尽量保证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由于其建设周期长,成本高,安全要求高,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特点,很有必要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阶段的把控,以达到高效的成本管理的目的,稳定各方收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3年09期 v.53;No.597 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1010 ]
  • 情感化理念主导下的现代陶瓷产品展示设计

    吕孟彦;邹晓松;

    <正>人们对陶瓷的运用较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粗犷朴实的黑陶到精美的青花瓷器,陶瓷制作工艺不断的发展。现代陶瓷随着制陶技术的创新和提升,烧制质量更为精良,大批量的陶瓷得以生产,另外伴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陶器的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具有特殊的个性和表现力。陶瓷产品已不再拘泥于成品器物,而是逐渐被运用到更广泛的各个领域。在建筑工程中,陶瓷产品也有很多运用,因为其具有强度高、不褪色、不变质,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艺术装饰效果,主要运用为陶瓷面砖、彩色瓷粒、室内陈设等装饰装修方面。

    2023年09期 v.53;No.597 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60 ]
  •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建筑构造教学设计与实践

    赵雄伟;穆伟涛;

    <正>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建筑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形象、改善优化人民居住条件及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培养建筑行业优秀人才的主要专业,建筑专业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既应教授学生扎实的建筑理论知识,也应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出既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道德品质、正向职业素养的优秀建筑人才。

    2023年09期 v.53;No.597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68 ]
  • 建筑空间布局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分析

    刘传金;

    <正>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很多行业之间的交集点也越来越多,比如:建筑行业以及教育行业。部分高校授课者为了优化思政课程教育体系,逐渐开始结合建筑文化内容展开授课过程,以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展开思政教育过程,以期能够提高求学者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让求学者拥有更丰富的求学体验,继而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该书主要讲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历史,以不同的建筑结构为参考依据,详细阐述了建筑元素的运用途径。

    2023年09期 v.53;No.597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6 ]
  •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室内设计当下以及未来发展趋

    陈园园;胡发新;

    <正>当下我国现代工业建筑室内设计已经逐渐向绿色、人性化和技术化方向发展。在保持原有的建筑结构基础之上充分进行室内空间的改造,同时不破坏原有建筑主体,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其中,绿色环保是室内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人性化设计注重员工需求,技术化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益。未来,现代工业建筑室内设计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智能化以及人性化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现代工业建筑室内设计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和技术含量,为员工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作环境。

    2023年09期 v.53;No.597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2 ]
  • 图像学艺术美学下的建筑立面设计与运用

    唐保平;

    <正>图像学艺术是一项综合的设计方式,通过对比传统建筑立面设计和图像学艺术美学下的设计方法,能够发现图像学艺术下的建筑立面形式更加具有多元化,分别从色彩、纹理、对比度、比例与平衡以及灯光等方面出发综合阐述。同时图像学艺术美学注重在建筑表面质感、色彩和纹理等方面的处理,可以增强建筑的立体感、文化内涵和艺术感。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图像学艺术美学的影响,以提高建筑的观赏价值和舒适度。

    2023年09期 v.53;No.597 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94 ]
  • 智慧型模式下园林植物养护管理

    韩冬菊;

    <正>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日益复杂且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传统的园林植物养护方式往往依赖于经验和人工判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精度不足等问题。而智慧型模式下的园林植物养护将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对园林植物进行监测和采集,得到了植物的生长情况、光照强度、土壤湿度、温度等相关数据,并且采用自动滴灌技术以及分层模块等方式进行对园林植物的养护。

    2023年09期 v.53;No.597 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07 ]
  • 基于视觉色彩符号主导下的室内空间装饰设计

    李亚男;

    <正>视觉色彩符号主导下的室内空间装饰设计是一种注重视觉效果的设计方式。该设计通过使用不同颜色和符号来表达不同的意义,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室内环境。在这种设计中,颜色和符号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以传达特定的情感或理念。并且该设计方式还注重色彩和符号之间的组合应用,是一种富有创意和个性化的设计方式,可以为人们带来独特而又令人愉悦的室内环境。

    2023年09期 v.53;No.597 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0 ]
  • 竹元素语汇传达中式美学提升乡村风貌的应用

    卢楠;孙耀龙;蒋贵洲;

    <正>在乡村振兴战略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以竹元素语汇为代表的工艺美术材料在乡村风貌提升设计中被积极的探索应用。竹,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其具有的良好韧性、强度比率、色彩、质感,被广泛的用在观赏种植、建筑建材、工艺品及生活器具等各个领域。竹也衍生出了许多代表中国人传统文化思想和美学精神的文化元素意义,竹元素语汇即为与竹相关的所有语言符号的聚合体。竹元素语汇传达中式美学提升乡村风貌的探索应用,实现了“用设计美化乡村、用艺术点亮乡村”的美好愿景。

    2023年09期 v.53;No.597 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2 ]
  • 现代建筑的文化自信与设计创新体现

    戴碧锋;

    <正>随着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建筑设计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性已经成为建筑界的热门话题。文化自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建筑设计应该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其次,创新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筑设计应该通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建筑设计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现代建筑设计的文化自信和创新不仅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设计的核心竞争力。

    2023年09期 v.53;No.597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9 ]
  • 粉砂地层深基坑开挖对既有盾构隧道影响

    尹燕奎;

    <正>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工程需要在既有地下结构附近建设。在实际建造过程中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可以发现粉砂地层的变形主要表现为沉降和水平位移,这些变形会导致既有盾构隧道产生一定的损伤。采用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盾构隧道的损伤,并且不会对其正常运营造成太大的影响,以确保既有盾构隧道的安全和稳定运营。

    2023年09期 v.53;No.597 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7 ]
  • 剧场室内空间对音乐效果的影响

    刘晶;刘文彪;王珂迩;

    <正>音乐是连续或不连续带有韵律变化的声音将信息传递给听众,给人以听觉享受。音乐的演出的剧场,其空间特点直接影响音乐的演出效果,需要进行独特的声学设计,声学品质进行严格的控制。音乐效果优异的室内空间,要能使音乐家听清乐器和自己的声音,不同座位的听众也能听到清晰、平衡、响度合适的声音,为音乐提供良好的空间感、环绕感、明晰度、丰满度、响度、亲切感。音乐的艺术和建筑的声学相互融合、不可分割,对剧场空间进行科学的声学设计和声学处理,对保证音乐效果有重要意义。

    2023年09期 v.53;No.597 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4 ]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育空间管理优化

    蒋小军;

    <正>“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基本遵循,其要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场所,是学生交流互动频繁的地方,是实现“三全育人”的空间载体,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与校园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展现出更为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校园空间管理也应随着学生的特点进行优化,打造更多样化的学习交流空间,营造积极向上、自由、愉悦的学校气氛。

    2023年09期 v.53;No.597 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8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