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协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


工程抗震

  • 论建筑结构抗罕遇地震(大震)设计

    魏琏;黄世敏;王森;薛彦涛;

    地震的随机性特点决定了结构抗震设计必须采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必须包括并充分重视抗罕遇地震(大震)设计内容。通过论述国外及中国抗大震设计方法,给出建筑结构抗大震设计方法的初步建议,根据不同类构件的性能目标要求,将构件划分为耗能构件和承载力构件,且构件抗震承载力与弹塑性变形的验算应以构件为基准,建议相关软件应提供结构构件在大震下的受力及变形。

    2023年13期 v.53;No.60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62 ]
  • 论建筑结构抗偶遇地震(中震)设计

    魏琏;黄世敏;薛彦涛;王森;

    对国内外规范制定的建筑结构抗中震设防目标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剖析了21世纪我国抗中震设计方法的技术进展,提出了抗中震设计方法的初步建议。结合我国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中高烈度设防区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某些类别建筑中震下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即比现行规范相应规定性能目标为“可修”更高要求的规定,提出建筑结构A、B、C级抗震性能目标时的中震性能设计方法初步建议。

    2023年13期 v.53;No.601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47 ]
  • 震损RC框架建模方法与剩余抗震能力评估

    马高;刘欢;

    为给震后损伤建筑的处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对损伤RC框架结构剩余抗震能力展开研究。通过对大量RC柱的拟静力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提出考虑强度、刚度和延性退化的损伤塑性铰三折线恢复力模型的确定方法。基于OpenSees仿真平台,建立损伤程度逐渐增大的D1~D5框架的数值模型,分别选取基于结构易损性的倒塌储备系数CMR和基于能力谱的性能冗余率SPI作为量化震损结构抗震能力残余率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C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降低速率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框架由中等损伤D3转变为严重损伤D4~D5时,CMR分别为完好结构的0.92、0.85和0.76,SPI的残余率R分别为0.85、0.72和0.47;易损性分析与性能冗余率分析这两种方法相比,易损性分析时采用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实质为衡量完好结构的指标,而性能冗余率分析直接以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降低的损伤结构的能力谱为基础,对抗震能力残余率的评估更加准确且计算更简便。

    2023年13期 v.53;No.601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50 ]
  •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刘家亮;董牛晶;郭猛;孟履祥;

    结构检测鉴定是进行既有建筑安全评定、建筑结构改造设计与加固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评价既有建筑抗震性能的主要依据是《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在鉴定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疑点、难点或标准尚未明确的问题。结合项目组多年从事房屋结构检测鉴定的工作经验,对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中涉及到的后续使用年限及鉴定依据、外观质量、抗震措施鉴定、抗震承载力计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指导工程实践及规范修编提供参考。

    2023年13期 v.53;No.601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13 ]
  • 装配叠合式单舱管廊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杨艳敏;李子根;李永庆;徐冉;

    为研究一种装配叠合式单舱管廊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模型试验相似理论,设计4个管廊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腋角高度、配筋率以及场地条件对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管廊结构在单向水平地震激励下加速度、层间位移和钢筋应变等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腋角高度能降低地震对管廊结构的影响,在地震波峰值加速度为0.8g时,层间位移峰值降低41%~55%;相对于全黏土场地,含有可液化砂土夹层的黏土场地对管廊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在El Centro波激励下,管廊侧墙与上腋角交点位置钢筋应变峰值最小降低19.58%;在一定配筋率范围内,提高配筋率能降低管廊的钢筋应变,增大配筋率后,管廊侧墙与上腋角交点位置的钢筋应变峰值相比小配筋率管廊最大降幅达69.01%,利于结构整体抗震;在不同类型地震波激励下,随着其峰值加速度的增大,管廊的层间位移峰值增长特征不同,在Kobe波激励下层间位移峰值增速最大、El Centro波次之、汶川波最小。

    2023年13期 v.53;No.601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9 ]
  • 基于OpenSees Navigator的子结构混合仿真试验系统及其验证

    毛冬旭;刘祖强;张风亮;薛建阳;

    将有限元软件OpenSees Navigator应用于子结构混合仿真试验,介绍了基于OpenSees Navigator的子结构混合仿真试验方法的试验原理、试验系统组成和误差控制方法,并通过八层实腹式SRC异形柱框架子结构混合仿真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软件OpenSees Navigator的数值模拟结果来验证该试验系统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预加载得到的命令位移和反馈位移时程曲线吻合程度较好,验证了该试验系统的有效性;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和层间剪力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较为接近,表明该子结构混合仿真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SRC异形柱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将该试验系统应用于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2023年13期 v.53;No.601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6 ]

简讯

  • 《建筑结构》投稿须知

    <正>《建筑结构》创刊于1971年,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由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建设部科技情报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报道内容以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性为特色。悠悠五十载,与祖国同进步,与时代共奋进。50多年来,在业内同仁支持和厚爱下,经过几代人不断努力,《建筑结构》逐步构建起集期刊、新媒体矩阵、品牌活动、行业研究为一体的科技传播与媒体融合平台,不断为结构专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3年13期 v.53;No.601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 《建筑结构》2023年下半年增刊投稿须知

    <正>期刊介绍:《建筑结构》杂志创刊于1971年,读者对象以结构工程师为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担任编委会主任,1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2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在内的近140位专家担任编委,对期刊内容和会议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建筑结构官方微信(ID:Building Structure)现有粉丝38万+,每天3~4条专业资讯。

    2023年13期 v.53;No.601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大跨空间结构

  • 孝感市文化中心复杂超限结构设计

    谢黎明;刘昶;邱剑;

    孝感市文化中心平面为椭圆形,且平面尺寸从下至上逐层扩大,是倒悬外挑结构。为解决结构外围设置钢筋混凝土斜柱、各层楼板开大洞、A、B座顶部结构相连等结构设计难题,提出以下加强措施:在与斜柱相交的内侧框架梁内设置预应力钢绞线从而简化力学模型确定楼板配筋;加强混凝土斜柱节点构造;A、B座相连的门厅通高区域柱顶设置混凝土拉梁形成水平桁架;A、B座屋盖采用曲面四角锥网架结构;A、B座之间钢雨棚采用双向交叉布置的管形翼缘钢梁。结果表明,普通钢筋混凝土斜柱方案采取上述措施后用于倒悬外挑结构可达到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目的;管形翼缘钢梁应用于曲面结构可实现经济美观、受力合理、与建筑造型高度统一的结构,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2023年13期 v.53;No.601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39 ]
  • 柳东新区文化广场结构设计难点分析

    刘昶;谢黎明;向虎;邱剑;

    柳东新区文化广场地上结构分为A区(A1科技馆、A2青少年宫)、B区(B1群艺馆、B2文化配套中心)、C区(拱廊)。地下设有两层连通的人防地下室。A区、B区上部结构从下至上逐层倒悬外挑、平面尺寸逐层扩大。外围结合建筑要求设置斜柱支撑外圈结构,利用钢梁将斜柱水平分力传递至内侧结构。柱底采用一种浅埋式钢管混凝土柱柱脚构造,倒悬外挑部分采用钢梁+钢筋桁架楼承板以避免高支模施工。介绍了基础和主体结构的设计思路,对A、B区倒悬外挑结构和C区拱廊桁架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设计合理。

    2023年13期 v.53;No.601 52-5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35 ]
  • 台州某商业广场超长结构及大悬挑设计

    苗伟;

    台州某商业广场地上4层,地下2层,结构高度23.7m。地下室全长310m不设伸缩缝,地上东西向长286.2m,南北向长90.9m,仅根据建筑功能在中间设置一道防震缝兼伸缩缝,其中西侧长度184.5m,东侧长度101.7m。项目东北角主入口处因造型及功能需要设置双向25.5m钢桁架大悬挑,同时内中庭及南侧二层外廊存在多处托柱转换及大跨度。简要介绍了项目的结构体系、基础形式,重点介绍了超长结构温度作用计算过程,并指出了型钢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超长结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计算方法的不同之处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此外,对主入口大悬挑钢桁架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对比分析,并进行了防倒塌设计,确保了大悬挑结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2023年13期 v.53;No.601 5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12 ]
  • 青浦题学平和学校图书剧场超限复杂结构抗震设计

    王晓辉;张伟平;孔阳;陆苏亮;

    青浦题学平和学校图书剧场由图书馆、剧场、多功能厅等组成,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楼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局部大跨钢网架屋盖,楼板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整体结构存在平面及竖向多项不规则,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要求,采用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对结构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能满足“小震弹性,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对结构的薄弱部位提出了有效的抗震加强措施。针对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剧场入口水平大悬挑及图书阅览区大跨度楼盖舒适度、剧院入口悬挑区域施工模拟分析、关键节点应力、声学设计对结构设计的影响等进行了专项分析。

    2023年13期 v.53;No.601 62-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0 ]
  • 青岛伊甸园温室馆软土地基大跨度钢拱壳结构关键技术研究

    高颖;杨想兵;白杨;汤光海;王永刚;马千里;甘明;陈伟;

    青岛东方伊甸园温室馆位于海边盐碱地,整体高度约57.4m,结构呈“水滴形”。钢屋盖短向跨度133.5m,长向跨度193m,上覆ETFE气枕。本项目面临风荷载为主控的结构选型,大跨度钢拱壳结构外推力的有效平衡,软土高腐蚀性地基的不利影响的处理,钢结构节点的设计等众多技术难题。结合本工程的成功实施,介绍了位于软土地基上的大跨度钢拱壳结构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采用的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主控荷载作用下结构形体参数化找形、钢结构构成逻辑、整体结构设计理念、针对高腐蚀性的软弱地基处理策略、钢结构关键节点设计方法、钢结构屈曲稳定分析、场心地基处理对被动桩的有利影响。结果表明:结构设计合理,经济安全。

    2023年13期 v.53;No.601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25 ]
  • 大面积堆载作用下港口干煤棚结构设计与研究

    田磊;蔺雪峰;黄彦军;

    为研究软弱场地土条件下柱面网壳支座荷载和大面积堆载作用下干煤棚桩基受力与变形特性,通过某工程实例,进行了软弱场地土条件下干煤棚上部结构的内力分析,并对网壳支座荷载和大面积堆载作用下桩身变形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按角点法和等效土层厚度法计算的桩顶水平位移接近;软弱土地质情况下规范理论设计方法仅能较好地反映荷载作用下距离桩顶4/α范围内桩身位移的变化,桩承台有限元分析可反映大面积堆载作用下整个桩身变形和受力特性;根据计算得到的桩顶位移可近似换算出上部柱面网壳支座处的水平位移,可以此作为上部网壳支座荷载的设计依据。

    2023年13期 v.53;No.601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2 ]

结构设计

  • 天音大厦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王洪卫;胡鸣;余庭鑫;唐增洪;

    天音大厦项目A座和C座塔楼,因立面复杂、造型独特,存在大悬挑和多项结构不规则。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确定合理的结构形式,采用SATWE、MIDAS Building软件对结构在多遇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进行计算分析,采用SAUSAGE软件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振型周期、层间位移角、楼板应力、楼盖舒适度、构件挠度、关键构件受力性能等重要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A座采用悬挑空腹桁架和斜柱转换,C座采用悬挑桁架的结构形式,传力路径明确,结构计算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2023年13期 v.53;No.601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36 ]
  • 武汉某超限高层住宅楼结构设计

    陈志军;杨为;彭宁;任峰;

    武汉某超限高层住宅楼结构高度164.5m,结构体系为剪力墙结构。主体结构为高度超限且存在凹凸不规则、个别构件转换的一般不规则项工程。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根据建筑功能、各构件的重要性设定合适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YJK、MIDAS Building、SAUSAGE软件分别对不同性能水准地震作用进行计算分析。建立大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发现结构的薄弱部位、薄弱构件,同时提出相应的设计加强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各项指标均符合抗震设防要求,主体结构达到抗震性能目标C-级的要求。

    2023年13期 v.53;No.601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62 ]
  • 某风荷载控制超高层结构的方案优化设计

    程卫红;冯旭光;熊羽豪;陆宜倩;

    位于深圳市的某超高层办公楼地上54层,结构高度约217m,平面呈扁长形。风荷载作用下短边方向的层间位移角接近规范限值,结构设计主要由风荷载控制。本项目采用抗侧刚度和经济性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为提高建筑品质,基于结构构件截面最优化目标,从抗侧力体系与楼面框架梁截面两方面展开优化分析。在抗侧体系优化方面,从受力性能和综合经济性角度进行分析,确定采用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方案,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最优化的伸臂桁架布置位置。在楼面框架梁截面优化方面,分析了型钢混凝土梁和竖向加腋混凝土梁两种方案的优化效率;并通过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影响的施工模拟分析,进一步降低框架柱和核心筒之间的竖向变形差产生的附加弯矩。通过上述系列措施及配合高强钢筋应用,实现楼面框架梁设计的经济合理。最后利用SAUSAGE软件对优化后的结构方案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该方案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具有的良好抗震性能。

    2023年13期 v.53;No.601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25 ]
  • 杭州国际中心超高层结构抗风设计

    寿东;王家豪;曾菁;王向锋;杜刚;庄楚龙;

    杭州国际中心项目包括两栋超高层塔楼(主塔、副塔)及相连裙房,两栋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梁-钢管混凝土柱结构体系。塔楼平面为短边凹入的近矩形,立面为竹节造型,结构侧向刚度较柔、横风向响应较大。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各风向角下有周边建筑、最不利风向角下无周边建筑工况下的风荷载。结构风振舒适度分析采用根据当地风气候分析所得的折减后10年重现期风速值,并补充验算了1年重现期风振舒适度。针对风致加速度响应较大的副塔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结构构件进行了适当的加大。结果表明:风洞试验结果大部分略大于规范风荷载,但是二者相差不大,风荷载沿竖向分布较均匀,未由于体型特殊而产生不合理的较大风致响应。两栋塔楼风振加速度均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2023年13期 v.53;No.601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49 ]
  • 高层建筑跃层柱稳定分析与讨论

    郑庆星;刘琼祥;刘伟;徐凯;孙煜坤;

    针对高层建筑跃层柱稳定分析中经常出现计算长度系数过小的问题,讨论了稳定分析中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整理了常见柱子的临界长细比和高宽比,建议稳定分析前进行稳定与强度控制判断。针对屈曲分析方法的合理应用问题,总结了常用的整体屈曲分析方法与局部加载分析方法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并提出了基于局部加载分析结果的反推算法,最后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跃层柱计算长度系数过小的问题很可能是由于模型设置、稳定临界荷载计算等方面原因;验证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本质上是验证跃层柱是稳定控制还是强度控制;由屈曲分析获得临界荷载并反算的计算长度系数有可能是虚假值,应同时验证其对应的临界应力。反推算法结合了整体屈曲分析方法和局部加载屈曲分析方法各自的优点,可提高整体屈曲分析中寻找屈曲模态的效率。

    2023年13期 v.53;No.601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24 ]
  • 广州南沙某高层塔楼外框柱截面类型设计比选

    侯胜利;尹庆利;金靓;张国晟;

    主要介绍了广州市南沙区某建筑高度为249.5m的塔楼在确定外框柱截面类型时所开展的设计比选工作。首先基于设计规范对不同截面类型框架柱的相关规定,分析并阐述了框架柱在材料方面的利用效能;其次,针对塔楼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对框架柱的设计需求,提出了3个合理可行的框架柱楼层布置方案,通过比对和分析各方案在主要结构材料费用、楼层有效使用面积、柱的防火措施和模板支设费用、施工工期和难度等5个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最终,着重考虑了开发商和建筑师的选择倾向,确定塔楼底部22层的外框柱采用叠合柱,23~54层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柱。

    2023年13期 v.53;No.601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5 ]
  • 沙特吉达保障房项目结构分析与BIM应用

    张海东;胡克楠;王振伟;尚晓海;王朔;王瑞强;周小愉;

    沙特吉达保障房项目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按照美国规范及沙特规范对本项目进行结构计算和结构设计。运用ETABS软件对结构进行建模分析,并对比了美国规范与中国规范要求的差异。按美国规范对装配式建筑的要求进行了结构拆分、构件设计。采用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和碰撞检查。预制墙体的水平连接采用钢丝绳套灌浆连接,竖向连接采用波纹管浆锚连接。本项目虽然装配率高于75%,但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成本与现浇基本持平,值得借鉴推广。

    2023年13期 v.53;No.601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85 ]
  • 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结构设计与数字建造应用——以鄂州花湖机场转运中心工程为例

    付斌;严洋;柳子通;沈伟;徐国洲;阮祥炬;张吉嘉;杨利剑;

    以鄂州花湖机场转运中心工程为例,介绍了BIM技术在本项目结构设计、施工准备和施工实施阶段具体的数字化应用路线,并在“如何提高数字化设计效率、如何提升数字化成果价值和如何通过数字化施工手段提高工程品质”等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上给出了见解。在设计阶段,制定合理的正向设计流程、模型交付深度规定和利用二次开发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效率;在施工准备阶段,模型深化设计、模型审核和模型编码工作能创造更高的数字化成果价值;在施工实施过程中,充分应用数字化施工技术能极大地提升工程品质。

    2023年13期 v.53;No.601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1230 ]
  •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理论的高层建筑火灾韧性评价

    付小千;胡肖;张骞;杨永斌;

    为降低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率,基于演进韧性视角,对高层建筑的火灾韧性作出了明确定义。结合高层建筑火灾的具体特征,将韧性框架的4个维度重新定义和划分,分别从高层建筑的鲁棒性、冗余性、迅速性和策略性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结合熵权法和物元可拓学理论实现对高层建筑火灾韧性等级的客观评价,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高层建筑火灾的韧性是火灾发生期间建筑吸收、应对、恢复和学习能力的函数,4个维度权重分别为0.324、0.152、0.369、0.153,可知高层建筑的火灾韧性首要强调建筑的迅速性,即建筑对火灾的事后恢复能力,该结果完全符合韧性的核心概念。所选的高层建筑实例的火灾韧性等级为S4,火灾韧性为“差”状态,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2023年13期 v.53;No.601 142-14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710 ]

地基与基础

  • 盘悬挑径对混凝土扩盘桩双桩抗拔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

    于航;钱永梅;牛雷;李祖杰;

    由于混凝土扩盘桩特殊的桩身构造,在上拔荷载作用下承力盘悬挑径成为影响双桩承载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可视化小比例半截面桩试验方法对盘悬挑径与桩径比值分别为1.25、1.5、1.75、2的四组试验桩进行原状土试验,采用ANSYS软件对试验桩按扩大比1∶30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分析加载过程中桩周土体破坏情况,确定双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机理。对比分析上拔荷载作用下盘悬挑径对桩周土体破坏状态的影响,确定盘悬挑径对双桩抗拔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控制双桩桩间距相同的条件下,盘悬挑径越大双桩的抗拔承载性能越强,但双桩间的影响程度随之增大,抗拔承载力发生一定的折减。根据试验和模拟结果,确定双桩设计时盘悬挑径的合理取值。结果表明:在桩间距为7倍桩径时,盘悬挑径为桩径的1.5倍~1.75倍,混凝土扩盘桩双桩承载性能较好。

    2023年13期 v.53;No.601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2 ]
  • 黄河冲积粉土地区深基坑变形三维有限元分析

    何海英;曹明明;杨伟涛;王刚;袁雄杰;杜子博;张景伟;

    依托黄河流域冲积粉土地区深基坑工程,采用大型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PLAXIS 3D建立了深基坑三维有限元模型,土体采用硬化土本构模型,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变形的影响,研究了围护桩嵌固深度及地下水位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硬化土本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黄河流域冲积粉土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周边沉降;随围护桩嵌固深度增大,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也越来越小;考虑降水的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远小于不考虑降水情况,应做好降水措施,防止围护结构变形过大。

    2023年13期 v.53;No.601 152-15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84 ]

  • 数字媒体艺术与建筑艺术的融合解析

    董艳艳;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佼佼者,CT.LAB创始人Pd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一种推动美学与科技、设计与体验的重要媒介,它还可以作为连接艺术与空间的桥梁。社会数字化的不断推进使得传统媒介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传播需求,通过对多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将交互设计、人机交互应用于建筑艺术创作中,能够实现共情场景融合,

    2023年13期 v.53;No.601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3 ]
  •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古代民族文化探究

    郭宏玮;孙秀华;

    <正>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性,还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其为切入点探究古代民族文化,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由李仲信著、马新编写,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10月出版的《雕梁画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一书,集中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023年13期 v.53;No.601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2 ]
  •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何芳;

    <正>信息化时代下,我们的现代化社会变革成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化社会。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大量使用电子设备、通讯设施和互联网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产、交流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信息和数据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重要资源,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在信息化时代下,掌握信息技术成为了基本技能,也是提升个体和集体竞争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每个行业都需要积极拥抱信息技术,

    2023年13期 v.53;No.601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90 ]
  •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

    李杨;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已成为新时代的热门话题,它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其应用领域也相当广。在建筑室内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可增添室内空间的美感,帮助设计师实现更加个性化的创意,满足人们不同风格的审美需求。数字媒体艺术所展现出来的图像、声音和影像等重要元素,使得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更加多元和丰富和立体。目前,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已逐渐演变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3年13期 v.53;No.601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0 ]
  • 建筑元素在舞台美术中的实践与应用

    袁浩铭;

    <正>随着历史的变迁,建筑元素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能够清楚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或地方特色。目前,建筑元素在舞台美术中的实践与应用多集中于话剧和歌舞剧方面。建筑元素的融入能够为舞台美术提供动作支撑,也能够反映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近年来,建筑元素在舞台美术中的应用价值愈发凸显,建筑元素在舞台美术中的应用频率也愈来愈高,《魔法坏女巫》等场景设计中运用了大量建筑元素。基于此,为拓展舞台设计形式,促进建筑元素与现代舞台美术的深度融合,需要强化对建筑元素实践与应用的研究。

    2023年13期 v.53;No.601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6 ]
  • 新时代背景下抗联动画创作中场景建筑的设计

    张云飞;巨洁;

    <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时代下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接连涌现。其中,有对当下潮流发展和创新的文化,也不乏对历史文化进行再现和宣传的文化,后者主要表现为对红色文化的再现,尤其是革命文化,为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大众展现历史,宣扬革命文化,讴歌无私奉献、勇于战斗的英雄精神,人们开始重视对网络技术的运用,

    2023年13期 v.53;No.601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0 ]
  • 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拆除决策机制构建的意义

    孙琳;刘天阳;

    <正>近几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城市的更新,大规模的既有建筑被拆除重建,这其中不少被拆除的既有建筑并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大拆大建现象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社会资源的浪费、城市文化的破坏、城市环境的恶化及社会冲突的加剧等。近年来,已有多位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绝大多数研究是从具体的被拆除单体建筑入手,定性地对我国建筑使用寿命过短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筑,却很少有研究是基于实地调研与量化分析展开的。

    2023年13期 v.53;No.601 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12 ]
  • 探寻中华红色建筑见证百年党史辉煌

    张可;王新波;

    <正>中华红色建筑是中华民族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记载,也是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具象表达。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变迁,红色建筑的内涵也愈发丰富,传统建筑逐渐转变为革命建筑、典型建筑。纵观我国发展历史,红色建筑的革命性与纪念性无可替代。在历史发展的时空中,红色建筑的出现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又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建筑话语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23年13期 v.53;No.601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70 ]
  • 建筑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系统

    刘子龙;

    <正>建筑给排水及消防工程是经济社会中建筑行业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和消防救援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筑给排水和消防工程需要从设计、施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较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确保系统设计能够得到贯彻落实,保障建筑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的正常建设。由梅胜,周鸿,何芳所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系统》一书,对当代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进行了讲解,

    2023年13期 v.53;No.601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23 ]
  • “三全育人”视域下建筑类院校辅导员能力提升

    杨博;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化进程加速,对建筑行业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建筑类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日益重要。“三全育人”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校要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建筑类院校辅导员个人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师和指导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2023年13期 v.53;No.601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0 ]
  • 高校建筑类专业人才英语优化培养路径

    刘奉君;马丽莉;

    <正>高校建筑类专业是一个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了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环境规划等多个方面。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语言。建筑师需要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供应商和同事进行合作,需要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此外,随着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许多国际性的建筑项目也需要建筑工程师使用英语进行设计和协调。因此,对于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良好的英语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的建筑文化,

    2023年13期 v.53;No.601 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 ]
  • 新型装配式施工管理体系优化设计与分析

    张春丽;李永占;张丽丽;

    <正>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业的发展速度逐渐有所提升,相关工作者逐渐开始运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完成相应的建筑物建设计划,有效提高整个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工期,又快又好地完成整个施工过程,让建筑行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了更好地运用装配式建设方式展开相应的房屋建设环节,相关工作者需要对现有的施工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完善整个施工过程管理制度,督促施工人员以更专业的技术完成整个建筑物的建设工作,降低建筑物施工返修的概率,

    2023年13期 v.53;No.601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5 ]
  • 新时代图书馆建筑空间的优化路径分析

    党隆溪;

    <正>时代的发展、社交的需要、知识的更迭,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地铁上、公园里、校园间,人们总能见到捧书阅读,沉浸其中的身影。图书阅读对儿童教育、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长远意义,使贮藏书籍的各类场馆得到人们的关注。图书馆作为容纳海量书籍、具有专业管理规范的图书集散地,不仅为阅读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也是许多人梦想起航的地方。周围是否有图书馆、是否有便捷的交通达到图书馆,

    2023年13期 v.53;No.601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3 ]
  •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能提升

    李莹;

    <正>任何行业的向前发展都离不开该行业相关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筑业也不例外,为了进一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得以有效提升,与之相关的部分企业逐渐开始展开行政管理工作,以此加快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速度。相关人员逐渐开始结合多种方式展开相应的管理过程,优化现有的经营理念,让整个企业的运行方式更加高效,缩短建设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建造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空间。在建筑企业的行政管理过程中,

    2023年13期 v.53;No.601 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5 ]
  • 新工科艺术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印丽丽;

    <正>工业的发展带来城市的喧嚣,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的乡村建筑被高层商业住宅所取代。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高楼林立、钢铁构架的格式化建筑成为都市景观的代表。这些宏伟壮观的高层建筑初看或许会觉得震撼、长久观之难免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久居都市的人们开始重新向往乡村独有的那一汪清泉、一片庄园、一抹绿色。乡村旅游开始逐渐兴起,以民宿为代表的各色文旅建筑开始兴起并很快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23年13期 v.53;No.601 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4 ]
  •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王成光;

    <正>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相关账目的条理性,有关工作者需要对这一体系进行信息化建设,继而促使施工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实务》一书主要讲述了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论述了相关工作者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建筑企业财务的相关内容较多,像应收账款、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等均属于财务管理的范围内。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资金利用率,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建筑企业进行管理,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

    2023年13期 v.53;No.601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1 ]
  • 数学逻辑在土木工程中的体现

    沈科;

    <正>土木工程是一门涉及建筑、道路、桥梁、水利等方面的学科,其核心是设计和建造工程。而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数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而数学逻辑则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逻辑是研究命题、推理和证明等问题的一门学科。在土木工程中,数学逻辑的基本概念包括命题、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命题公式和证明等。数学逻辑的运用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推论分析、系统建模、精确计算和问题解决,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2023年13期 v.53;No.601 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关于乡村建设规划设计

    宋哲;

    <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成为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将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不仅关乎乡村的现代化发展,更关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幸福感。目前在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3年13期 v.53;No.601 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44 ]
  • 建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优化的探索与实践——评《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案例》

    杜伟伟;

    <正>近年来,高校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门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学科,建筑学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建筑学是一门涵盖文化、科技、艺术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较多,同时也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建筑专业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成为了建筑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2023年13期 v.53;No.601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4 ]
  • “一带一路”下建筑类高校外语翻译人才培养

    桂仁娜;

    <正>自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出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以及人文交流。作为较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者和建筑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建筑技术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这一背景下,建筑类高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素养的外语翻译人才,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

    2023年13期 v.53;No.601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7 ]
  • 基于低碳理念的建筑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韩光;

    <正>在城市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相关建筑设计人员需要结合低碳理念展开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为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适当结合低碳理念优化现有的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公共建筑景观设计》一书主要讲述了公共建筑物附近景观设计原则,书中列举了多个建筑景观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相关工作者展开景观设计时的设计原理,论述了各种设计理念的运用方法。

    2023年13期 v.53;No.601 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9 ]
  • 拉索多阶段受力状态下高空张弦梁加工与安装

    范栋浩;

    <正>桥梁建设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赵州桥、卢沟桥等等石桥都带给现代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是一种桥梁技术与美结合成的艺术品,而观看长江大桥、南京大桥等又带领人们回到那个拼搏的年代,桥梁似乎总与中国人的历史文明紧紧的绑定在一起,它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桥梁似乎承载着五千年来沉甸甸的历史,这就是桥梁,桥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

    2023年13期 v.53;No.601 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 ]
  • 城市建筑墙体广告的公共艺术性符号语言构建

    关松涛;

    <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城市建筑风格呈现多样化趋势,城市建筑墙体也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林立的建筑间,广告标识层出不穷。繁华的城市中如同《外部局空间设计》一书中所提到“建筑的外部空间是从在自然中限定自然开始的。”的确,人们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是一种对自然空间的规划,而空间规划其目的是为了更加彰显城市文化,展现城市面貌,广告设计也是如此,其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了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风景线”。广告通过其独有的符号语言,将信息以较直观的形式投射至大众的眼前。

    2023年13期 v.53;No.601 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8 ]
  • 思政教育融入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的思考

    李哲;王欣;

    <正>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同时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还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课程中包含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结构荷载设计、力学计算等多种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教学内容较难,导致建筑力学与结构这一门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13期 v.53;No.601 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39 ]
  •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建筑专业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王亚丽;

    <正>在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对外交流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建筑专业英语课程愈加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重视。建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体系构建对培养建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发展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建筑专业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系统评估一本建筑英语教材《建筑英语》的优劣和适应性,探索提高建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让其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2023年13期 v.53;No.601 18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3 ]
  • 基于土建类专业教学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

    宣王威;

    <正>土建类专业作为重要的工科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应用性,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更需要巩固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工程人才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在土建类专业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显得越来越必要。

    2023年13期 v.53;No.601 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2 ]
  • 公共文化建筑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策略探析

    邵学;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文化建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除去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天文馆、美术馆等大家所熟知的公共文化设施,一些城市新建了许多以24小时书房、创客空间、益空间等命名的新型公共文化建筑。这些公共文化建筑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不仅顺应了新时代精神文明的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丰富了公共文化空间的内涵与形态、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发展、提高了我国城市文明程度。

    2023年13期 v.53;No.601 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6 ]
  • 把握钢琴音乐与建筑艺术的内在关联

    焦静;

    <正>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建筑是空间上的实体结构艺术,为人们提供实用性的实体居所的同时也见证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发展。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情感的升华,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建筑与音乐这两种艺术看似并无紧密关联,但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钢琴音乐为例,人们逐渐发现其与建筑艺术展示出诸多共性的审美特点。近年来,关于音乐与建筑艺术的内在关联,已经成为两个行业研究者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内容,

    2023年13期 v.53;No.601 186-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6 ]
  •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民宿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融入

    曲朝辉;

    <正>文旅融合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形态。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特色标志,具有空前发展前景。但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逐渐丧失了乡村特色,而地域文化作为某一特定地区的独特性文化,为在乡村旅游中展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乡村文化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将地域文化融入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民宿设计中已是大势所趋。为此,结合《乡村民宿实务——乡村民宿案例百则》一书,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民宿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重要意义,

    2023年13期 v.53;No.601 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26 ]
  • 媒介载体视角下数字化在空间中的展示与设计

    高平;

    <正>当代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本文从媒介载体视角出发,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媒介载体是指出它是信息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或工具,可以帮助信息传递者将信息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其次,在空间设计中借助于媒介载体数字化技术在空间设计中进行融入式应用,如全息投影、虚拟现实以及视频图像化技术呈现等手段,这些手段能够呈现出更加真实、直观的效果,并且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帮助设计者更好地把握空间尺度、距离、视角等因素,使得作品的呈现更加立体生动。

    2023年13期 v.53;No.601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1 ]
  • 室内装饰改造中的视觉传达设计探索

    王倩;王岚;

    <正>好的室内装饰设计对其使用者产生身心愉悦和视觉放松的影响,而视觉设计是室内装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根据建筑的用途、使用者的身份、使用场景等因素,结合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综合设计出适合的装饰方案。某科技公司餐厅设计图。该设计兼具功能的实用性、视觉的通透性和颜色搭配的柔和性,在较大限度满足高科技企业工作之余就餐的方便到达、身心愉悦和视觉放松灯光传达出的不光是企业的人文关怀,

    2023年13期 v.53;No.601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4 ]
  • BIM技术下高层建筑改造的脚手架工程设计

    张棚;

    <正>脚手架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对高层建筑新建与改造施工都非常重要,脚手架搭设不合理会对施工安全和效率造成不良影响,BIM技术具有可视性,能够有效模拟出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量周转性脚手架的实际搭建方式,设计人员能直观审视和修改设计方案,能够尽可能保证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改造施工有效开展的同时减少周转性材料的使用,明确不同部位脚手架搭设的具体方式,这对于缩短工程实施周期、减少不必要的工程量、保障工程的有序开展意义重大。

    2023年13期 v.53;No.601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31 ]
  • 大漆工艺对古建木构件的保护和装饰作用

    张鹏鑫;

    <正>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木结构是主要构件之一,其抗震能力和耐久性非常重要。大漆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能够有效延长古建木构件的使用寿命,也能为其增添美观和艺术价值,在古建木构件的保护和装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古建筑构建和古建木门窗来探讨大漆工艺在古建木构件保护和装饰中的作用。

    2023年13期 v.53;No.601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5 ]
  • 民俗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孙迟;郭宗奇;

    <正>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在一定社会群体长期形成的、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巧妙地融入民俗文化元素,以达到营造特定文化氛围、增强景观特色、提升空间品质的目的,使设计更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吸引力。本文结合我国北方某地规划的美丽乡村和江浙乡村旅游综合体设计,来分析民俗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2023年13期 v.53;No.601 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26 ]
  • VR技术主导的建筑动画在新媒体平台的推广和应用

    王一;

    <正>V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媒体形式,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VR技术主导的建筑动画可以提供高度逼真的建筑模型、交互式的设计、虚拟漫游和导览,以及多人共享等功能,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本文以图书馆和商场为例,探析VR技术主导的建筑动画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推广和应用。某大型图书馆VR建筑动画效果图。某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图书馆,利用VR技术建筑动画来模拟真实的图书馆场景,在各类视频平台上展示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

    2023年13期 v.53;No.601 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9 ]
  •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元素呈现

    芦美兰;

    <正>公共建筑空间艺术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呈现,是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表达的创新形式。在公共建筑空间中,传统元素的运用能够体现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公共场所的人文气息和美学价值。同时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呈现是一种具有文化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创新方式。通过巧妙地融合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可以为公共场所营造出更具魅力和人文气息的环境,提升公共空间的美学品质和文化内涵,推动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023年13期 v.53;No.601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