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协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


奥雅纳专栏

  • 某多核心筒外悬挑结构设计实践

    伍子鸿;林海;冯文琪;

    某结构的主屋面高度为56.55m,裙房顶标高10.55m。裙房以上部分结构的落地构件仅四个核心筒,核心筒外的框架柱不直接落地。通过位于4层的从核心筒伸出的8道外悬挑转换桁架和4道外立面桁架组成的转换桁架系统,把核心筒外的框架柱转换至核心筒。本项目的结构形式新颖,设计复杂,属于“规范未列入的特殊类型超限高层建筑”。考虑到本项目的结构特点,梳理结构力流传导机制,提出与结构特点相匹配的抗震设计概念与性能目标,分析结构传力的关键节点。通过充分的概念设计和计算分析,证明了结构体系的合理性。

    2023年23期 v.53;No.611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80 ]
  • 深圳前海合作区某项目高区大跨连桥结构设计要点与分析

    冯文琪;林海;伍子鸿;高晓楠;

    项目位于深圳市前海合作区,包含T3、T5两栋高层办公塔楼,两栋塔楼的体型、高度、振动周期存在明显差异。两栋塔楼通过位于2~3层的低区连桥和位于10~12层的高区连桥连接。为了确保连桥设计得合理、规范、安全,对连桥进行了专项设计,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从连桥结构形式的选取、连桥支座连接形式对塔楼的影响、滑动支座滑移量求解、连桥舒适度分析等方面对连桥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桥与高度及质量相对较小塔楼采用滑动支座连接,与高度及质量相对较大塔楼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比较适用于连桥两端塔楼高度、体型、振动周期显著不同的结构,并且不需要通过连桥来整合两栋塔楼共同形成抗侧刚度的结构。此种连接方式既有利于解决连桥构件截面尺寸、变形、舒适度的控制等问题,又能避免出现多塔“复杂连接”设计,并且基本上不增加塔楼的设计难度及成本。

    2023年23期 v.53;No.611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35 ]
  • 重力柱-核心筒结构体系在某高层塔楼中的应用研究

    侯胜利;张弛;赵宏;梁道轩;余永辉;

    基于广州某300m高采用高疏柱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办公塔楼的超限设计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T 15-92—2021)的相关条文规定,研究了重力柱-核心筒结构体系在该塔楼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了体系的应用优势和劣势。首先通过对标塔楼超限设计中的主要整体设计指标,说明重力柱-核心筒结构体系应用于该300m高的塔楼是可行的。然后对比了两种结构体系中主要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和材料用量、施工难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疏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相比,重力柱-核心筒结构体系有助于减小外围支承柱的截面尺寸和型钢用量,简化外环钢梁的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但核心筒的抗震性能目标和楼板的构造要求有明显提高,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体系的应用优势。

    2023年23期 v.53;No.611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5 ]
  • 广州南沙某综合体项目无缝结构设计

    侯胜利;李世龙;张国晟;张旭伟;

    广州南沙某综合体项目包含一栋高249.5m的办公塔楼和与之相连的商业裙房、地下室,整个结构不设结构缝。首先针对项目中结构缝的影响进行全面、细致比选,通过重点分析塔楼和裙房作为一个整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相互影响,找出结构的关键抗侧构件和薄弱部位,对其进行合理加强,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结合项目分期开发、塔楼分两次施工的特点,详细计算并严格控制塔楼和相邻裙房结构的沉降差,通过采用超前止水带、保留时间达到3~5年的后浇带等措施,取消沉降缝。提出平面尺寸超过240m的商业裙房结构不设伸缩缝的结构计算和构件配筋加强方案,量化温度作用对结构经济性能的影响。

    2023年23期 v.53;No.611 24-2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70 ]
  • 震后正常使用建筑结构设计策略研究

    程煜;李雪;刘鹏;高晓玉;张劲爱;刘永彬;

    为了响应我国《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中关于八类重要建筑在发生设防地震时保持正常使用功能的规定,《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设计导则》区分了Ⅰ类和Ⅱ类建筑,分别给出了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性能目标和抗震验算要求。选取某医院和学校建筑分别作为Ⅰ类和Ⅱ类震后正常使用建筑的典型算例,对其分别按照8度和7度设防的要求按隔震方案和减震方案进行设计,并基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验算结构能否满足震后正常使用要求。分析结果表明,隔震设计可以满足上述情况下震后正常使用要求,减震设计在某些情况下难以满足上述抗震设计导则对于楼面加速度的限值要求,可通过抗震韧性评价达到设计要求。

    2023年23期 v.53;No.611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29 ]
  • 基于概率的玻璃幕墙台风破坏风险精细估计方法

    于晓野;吴登国;邵本顺;

    为满足沿海地区复杂城市环境下台风致幕墙破坏损失评估及性能化幕墙抗风设计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概率的风致玻璃幕墙破坏风险精细估计方法。首先总结了玻璃幕墙破坏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明确其获得途径。随后,以精细化的荷载及抗力参数为基础,结合易损性分析方法、台风风气候模型及经修正更适合城市的HAZUS幕墙破坏分级建立了玻璃幕墙台风破坏风险精细评估框架。按此方法,以香港海滨一按规范设计的虚拟建筑为目标,详细评估了其在各不同风险台风下出现不同破坏状态的概率,并进一步研究了是否考虑主导洞口及气候变化致风速变化对幕墙破坏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不同重现期台风下出现不同幕墙破坏状态的可能性进行全面的量化估计;台风风气候下,满足规范设计的幕墙在低于设计风速时仍可能发生轻微破坏;不考虑幕墙破坏形成的主导洞口会明显低估长回归期风速下幕墙破坏的严重程度;气候变化导致的风速有限度增加也可能造成玻璃幕墙破坏状态的急剧恶化。

    2023年23期 v.53;No.611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21 ]
  • 嵌岩桩荷载传递函数及非线性桩刚度确定方法

    王明珉;刘攀;余冠民;朱立刚;

    以桩基荷载传递理论为基础,结合杭州恒隆广场试桩静载荷试验数据,开展了深埋岩层钻孔灌注桩力学特性研究。分析了土层与岩层桩基侧阻力及岩层端阻力随荷载增加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趋势,并建立了具有场地代表性的荷载传递函数组。研究表明,深埋岩层钻孔灌注桩适合采用荷载传递函数描述其单桩力学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函数形式,可以根据试桩数据拟合得到同一场地不同岩土层的桩基荷载传递函数组;进而可建立不同位置、不同嵌岩深度桩基的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和桩顶荷载-桩刚度曲线。通过与实测结果对比,采用荷载传递法得到的桩刚度曲线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可用于计算群桩基础反力及嵌岩钻孔灌注桩的变刚度调平设计。

    2023年23期 v.53;No.611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76 ]

结构设计

  • 深圳机场T3航站楼适应性改造结构设计

    戴朋森;谭坚;区彤;曹秀铂;

    深圳机场T3航站楼适应性改造是国内首例大型机场航站楼不停航施工条件下大面积进行楼内流程及建筑功能改造项目。介绍了适应性改造原则和流程,阐述了航站楼不停航施工的加固改造设计要点,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复核,给出了主要加固技术方案,并得到了以下结论:航站楼的适应性改造,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停航设计施工的改造流程,其次根据改造原则确定结构改造加固设计原则,再次通过方案比选确定合适的改造处理技术方案;通过带温度预应力筋楼板开洞加固补强、带预拉钢拉杆的钢斜撑加固、楼板+工字钢加固、水平钢筋抗剪键等方案解决了相应技术难点,最后与施工组织及施工措施密切配合,确保航站楼不停航施工的升级改造目标。

    2023年23期 v.53;No.611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92 ]
  • 南昌绿地朝阳中心结构设计若干关键问题

    余志伟;

    南昌绿地朝阳中心4-1#楼结构大屋面高度195.80m。在做到整体结构安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着重考虑了一些结构关键部位的细节设计,如核心筒竖向收进处,除在构造上采取过渡措施外,通过弹塑性分析进一步找出结构薄弱部位,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加强配筋等措施;针对常规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双梁节点,以便于施工,并通过节点有限元分析证明了其受力传递的可靠性;对核心筒连梁采取一拆为二的双连梁方式,既能保证一定的结构刚度,又便于管线敷设,保证建筑净高;对框架柱与地下室外墙交接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给出了一种二次浇筑的节点做法。

    2023年23期 v.53;No.611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3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87 ]
  • 长沙象山国际幼儿园装配式钢木混合结构关键问题研究

    陈宇;艾辉军;王四清;夏心红;刘祥南;杨瑛;

    长沙象山国际幼儿园为湖南首座绿色装配式钢木混合结构示范项目,采用胶合木框架支撑-钢框架混合结构,位于结构中部的钢框架和两侧的胶合木框架支撑结构水平连接,协同受力。对其钢木混合结构、木楼板振动舒适度、中庭网壳和旋转坡道结构、木结构单元房、防火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木混合结构整体模型考虑木搁栅楼板实际平面内刚度后,抗侧刚度有明显降低,但考虑木结构节点刚度和木搁栅楼板平面内刚度更多是影响构件内力和节点内力;提出了木楼板人致振动舒适度控制指标,经计算,班级活动室大跨木楼盖舒适度满足要求;对中庭伞状网壳中心圆筒与坡道的连接、结构稳定性、旋转坡道悬挑端舒适度进行专项分析,保证了其安全适用;对木结构单元房和主体构成的叠箱-框架(支撑)结构进行大震非线性时程分析,连接满足大震弹性要求;采取建筑消防设计、结构防火设计、防火构造措施等方法保证了项目防火性能优于规范要求。

    2023年23期 v.53;No.611 63-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53 ]
  • 续建改建项目结构设计探讨与实践

    江志峰;张四海;张春雷;胡国法;赵世杰;王久生;刘波;

    建筑项目已经开始建设或者施工完项目中的一部分后,由于开发商的变化、建筑定位的调整、市场条件的改变、建筑功能更迭等原因,导致结构设计需要进行相应的复核、调整或者修改,如何对续建改建项目进行设计,确保结构设计的安全、合理,并充分利用已经施工的条件,取得合理的经济性,值得思考和探讨。结合具体案例,对不满足最小桩间距情况下桩基承载力的折减、型钢柱与梁纵筋节点优化、坑中坑支护拉板的设置、已施工承台的利用及试桩结果的分析选用等方面给出建议供参考。

    2023年23期 v.53;No.611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32 ]
  • 对超高层巨柱稳定性分析中计算假定的探讨

    陈寅;廖耘;周定;

    对超高层结构设计中巨柱稳定性分析的关键假定及简化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分析了加载模式、有侧移或无侧移失稳模式、楼盖、环桁架、伸臂桁架、巨型斜撑、外框梁、上下端边界约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巨柱的平动约束主要取决于核心筒及楼盖,转动约束主要取决于上下端的加强层桁架及巨柱;核心筒刚度不足时有可能出现侧移失稳,且普通楼盖对这种失稳模式几乎没有抑制能力。最后,给出了一种较简便的分析方法:基于一个整体模型即可求得各段巨柱的屈曲荷载,且较准确地考虑了边界约束条件及荷载条件对巨柱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2023年23期 v.53;No.611 79-8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46 ]
  •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的多柱失效钢框架连续倒塌研究

    黑晓丹;孙海峰;王斌;张勤生;朱权秀;王多军;

    针对连续倒塌研究中单构件失效与实际偶然荷载造成多构件失效不符这一问题,建立11个数值模型。考虑楼板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IDA),研究多柱失效后剩余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失效机理和抗力计算,并与单柱失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柱失效时,模型1在β≤1、模型2~6在β≤2时处于小变形阶段,由梁机制和空腹作用抵抗连续倒塌;大变形阶段时由悬链线机制和空腹作用抵抗连续倒塌。模型7~9在β≤2时处于小变形阶段,β继续增大无法形成有效悬链线机制,结构抗力由梁机制和空腹作用提供。单柱失效时,模型10和模型11在β≤3时处于小变形阶段,发生连续倒塌时最大β分别为4.8和5.4,单柱失效时结构抗倒塌能力大于多柱失效。随β值增大,多柱失效结构位移响应更敏感。CRS(column removal span)梁两侧框架侧向刚度不同会导致结构发生非对称破坏。同时分析模型1~6和模型7~9的CRS梁破坏机理,并总结多柱失效时梁机制、悬链线机制以及空腹作用的计算公式。

    2023年23期 v.53;No.611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39 ]

混凝土结构

  • T形RC异形柱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张学辉;郭龙鑫;周洁;

    影响异形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因素较多,改变影响参数进行大量结构试验分析节点受力性能又不切实际。对已有异形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其合理性后,以轴压比、混凝土强度和配箍率为影响参数分别设计了12个T形RC异形柱节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轴压比,可提高梁端极限承载力,轴压比小于0.365时变形能力降低,超过0.365后变形能力又略有提升,轴压比提高后刚度退化加快、耗能能力下降;提升混凝土强度,可增大梁端极限承载力,但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60后提升效果甚微,且降低了变形能力,刚度退化加快,加载前期耗能能力下降,加载后期耗能能力有所提升;提高节点核心区配箍率,梁端极限承载力略有提高,变形能力提升,刚度退化加快,耗能能力下降。

    2023年23期 v.53;No.611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4 ]
  • 带聚苯板接缝的剪力墙等效刚度及其对剪力墙结构性能影响研究

    冷添银;张微敬;李永梅;

    为研究带聚苯板接缝的剪力墙对结构整体性能影响,对1片带聚苯板接缝剪力墙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在验证有限元模型正确的基础上,为便于工程计算,将带聚苯板接缝剪力墙等效为折减厚度的普通剪力墙,并对带聚苯板剪力墙占比率不同的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弹性分析。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带聚苯板接缝剪力墙可等效为30%厚度的普通剪力墙;工程算例中几种不同聚苯板接缝剪力墙占比率的剪力墙结构均满足现行规范中剪力墙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要求;剪力墙结构中布置聚苯板接缝的剪力墙增大了结构周期,降低了结构刚度和层间剪力。

    2023年23期 v.53;No.611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50 ]
  • 环形钢筋闭合连接性能研究综述

    武盛韬;初明进;刘继良;

    环形钢筋闭合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减小连接区域宽度,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阐述了环形钢筋闭合连接的传力机制,以及国内外对环形钢筋闭合连接和采用环形钢筋闭合连接节点的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环形钢筋闭合连接中核心混凝土区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破坏形式是斜截面剪切破坏,通过改变核心混凝土横截面面积、设置纵筋改变核心混凝土破坏模式和提高材料性能等方式,可以提高核心混凝土抗剪能力,提升节点的连接性能;采用环形钢筋闭合连接节点的装配式剪力墙破坏模式与现浇墙相似,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等同现浇”的要求,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但改变环形钢筋间距对连接性能的影响尚无统一定论,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了不同学者针对环形钢筋闭合连接提出的承载力模型,并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Joergensen提出的公式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国外规范的相关规定中,欧洲规范与FIB指南考虑因素较为全面,可以作为工程实践的参考。

    2023年23期 v.53;No.611 108-11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67 ]

地基与基础

  • 双地铁车站间复杂内支撑体系下深大基坑设计要点与分析

    吕志刚;陈俊生;杨剑维;邹恩葵;王燕燕;刘晨;

    以深圳地区某南北双向紧贴地铁站的深大基坑工程为实例,针对该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开挖面积超大,开挖深度超深,基坑内支撑体系复杂等特点,在设计阶段运用MIDAS/GTS建立基坑-地铁车站-区间隧道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施工阶段分析,模拟了施工过程中开挖卸载引起的支护结构及相邻土体的位移,分析验证了支护结构体系的安全性,并评估了基坑开挖过程对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找出支护结构及周边地铁设施的薄弱环节,并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加强措施,确保支护与紧邻地铁设施的安全。实测数据表明,基坑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施工、运营期间处于稳定状态。

    2023年23期 v.53;No.611 116-12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2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31 ]
  • 深基坑施工对坑角外建筑变形的影响研究

    金建伟;师文豪;王源;吴静红;

    依托某邻近建筑的深基坑工程,通过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该基坑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建筑变形的规律。结果表明,建筑在坑角附近的墙体底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S”形扭曲现象,变形曲线从坑边中点位置向坑角呈现由凹向凸的变化趋势,出现了拐点;尽管在坑角效应的影响下,拐点处整体沉降值较小,但其沉降变形的陡变同样会造成建筑基础及墙体的开裂甚至折断。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并找出其规律,分别建立了三个矩形基坑数值模型并且对坑外平行于基坑边方向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曲线同样呈现出先凹后凸的趋势,与建筑墙体底部变形趋势一致,证实了拐点的存在。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沉降曲线在拐点处的斜率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不同开挖深度和不同基坑尺寸的情况下,拐点均出现在距离坑角向坑边直线方向0~10m这段范围内,该段区域定义为“沉降拐点区”。由于坑外“沉降拐点区”的存在,会对施工附近的建筑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时需要加强保护措施来降低差异性沉降影响。

    2023年23期 v.53;No.611 124-129+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7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85 ]
  • 某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既有建筑不均匀沉降地基基础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

    魏常宝;滕文川;钱铭;

    以处于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某学校餐饮楼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为背景,研究与总结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既有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后的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场地因浸水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某既有建筑进行检测鉴定、加固设计、设计服务等工作,总结了湿陷性黄土场地既有建筑地基基础采用坑式静压桩进行不均匀沉降所致的隐患治理程序和治理方法,也对静压桩加固的计算方法和局部顶升纠偏设计进行了总结,并归纳形成了若干结论,可为后续类似的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2023年23期 v.53;No.611 130-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507 ]
  • 某非金属矿采空区地基基础设计探讨

    方成;张璐;何潇琦;黄超;

    对某非金属矿采空区内新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进行探讨,根据场地土层特点进行合理的总图布局、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对采空区稳定、巷道埋深、基础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运用多种理论分析采空区存在风险的位置,得出风险较大位置为浅层巷道,对浅层巷道采取处理措施,保证上部建筑安全可靠。同时,选取典型区块进行有限元分析,对理论进行验证。根据非金属矿的场地特性,采取了相应的施工措施和监测手段,来保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以及后续建筑的安全使用。

    2023年23期 v.53;No.611 140-143+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3 ]
  • 多节钻扩混凝土桩扩径体间距对桩周土体位移影响试验研究

    徐丽娜;李昊然;钱永梅;Tatenda Kelvin Gomba;

    多节钻扩混凝土桩是一种新型的变截面桩,深入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多节钻扩混凝土桩桩周土体位移分布对准确掌握多节钻扩混凝土桩的承载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原状土小比例半截面桩模型试验,采用数码相机实时记录桩周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桩周土体的位移规律和发展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破坏过程中双扩径体桩与单扩径体桩的桩周土体位移发展情况存在相同点,扩径体间距对双扩径体桩最终的破坏形式有较大的影响;荷载作用下,桩周土体的竖向位移较水平位移更加明显,并随着与桩体的距离和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都随着扩径体间距的增大而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2023年23期 v.53;No.611 144-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8 ]

《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连载专栏

  • 钢结构精细化抗震设计方法综述

    周佳;童根树;刘宜丰;冯远;张磊;

    相较于传统的钢结构抗震设计方法,采用钢结构精细化抗震设计方法时,地震作用效应取值与结构的延性发生更为明确的关联,且板件、构件、结构的分类基于延性,力学概念更为清晰。详细介绍了结构影响系数的计算方法,构件抗震验算方法,板件、构件和结构的分类,并介绍了不同钢结构体系的屈服机制、验算方法以及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

    2023年23期 v.53;No.611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49 ]
  • 下载本期数据